清朝最后一次早朝,殿内发生了什么?大臣们干脆不再三叩九拜

史新说 2022-07-24 20:56:47

1912年2月12日,这个看似普通却在历史上成为标志性时间的日子,是清朝存在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在这一天,清朝朝廷举行了最后一次早朝,标志着一个朝代彻底结束的早朝是无比神秘的,那么,朝堂之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大臣们一改往日所要行的礼仪,不愿再三叩九拜,个中缘由究竟为何?代替三叩九拜的又是什么礼仪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三叩九拜变鞠躬?

要了解其中缘由,我们就先要了解一下清朝时候的礼仪,我们对三叩九拜这个字眼可以说是很熟悉了,但是要说真正了解,可能还只是停留在皮毛之上。

要知道,朝堂之上的礼仪是非常严格的,它会关乎到自己的仕途,甚至威胁到自己的性命。

三叩九拜一般用于两种重大场合,一个是祭拜祖先的时候,表示对祖先的尊重,而另外一种就是拜见天子的时候,需要行三叩九拜之礼。

既说三叩九拜,那何为“叩”,何为“拜”呢?其实也跟现代我们所理解的相差无几,叩即为身体不起来,用头接触在地面三次,而拜呢,是两只手合在胸前,然后站起身来,慢慢将自己的两个膝盖跪在地面上,是表示尊重的一种礼节。

那么三叩九拜究竟是怎么叩怎么拜呢,它的具体步骤也是让人有想要探索的念头。

首先,行礼的人站在起始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眼睛要直视前方;准备完成后,先迈右脚,然后迈八字大步向前走,走三步后站立,两脚自然分开,站好后目视前方,双手作揖三次,此时右手要放在左手前面。

把手放下之后,就要做“叩”的姿势了,先要双膝下跪,下跪的过程也是有讲究的,首先用右手扶着右腿膝盖,然后左腿下跪,才能双膝下跪,然后将双手向上举,手心向内侧打开,高度要跟头平齐,都做好之后向下叩首,此时手跟头要同时落地且手心向上。

如上的姿势连续叩首三次,然后站起身来,先起左腿后起右腿,到这里呢,一个小章节就算完成了。

新的一轮开始,站在刚刚的位置,先迈右脚,然后往前走三步,做一跪三叩的动作,重复三次。最后一步,站起来向前走三步,接过纸钱和香后上香,然后扣头。

以上便是三叩九拜的基本步骤,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将犯了错开玩笑说:“明天因为左脚先迈进办公室被开除。”可是关于先迈右脚还是先迈左脚,在清朝时候的礼仪之中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可见其礼仪的严肃性。

而清朝的最后一次早朝,如此严肃的礼仪却被换成了鞠躬。

礼仪之变暗藏玄机

众所周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就是这最后一次早朝的主人公。

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面对许多地方宣布独立的形势无可奈何,而这个时候的袁世凯已经跟革命党议和了,革命党同意让袁世凯当大总统,条件就是让溥仪退位,摄政王被迫离职,袁世凯手握大权,这个时候的清政府只是一具空壳。

而当时上朝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逼迫溥仪在清帝逊位诏书上面盖章,这个章一旦盖上去,就意味着清朝正式灭亡,当时的隆裕太后和溥仪面对这样的形势已经无能为力了,两人嚎啕大哭,可是无人在意。

这时候就会有人有疑问,为什么他们不反抗呢,如果他们坚持不盖章,清朝就没有正式灭亡的凭据,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当时的大臣们来上朝的目的就是逼迫隆裕太后颁布诏书,如果真是想如往常一样商议朝政之事,也不会只是鞠躬而不是原本应有的三叩九拜。

而且胡惟德威胁隆裕太后,如果不肯颁布诏书,革命党之前答应的条件也将全不作数,面对一个空壳清政府,隆裕太后只能选择妥协。

三次鞠躬另有隐情

既然清政府已然如此,清朝覆灭已成定局,朝堂之上的隆裕太后和溥仪也将不再拥有掌控天下的权力,那大臣们为什么还是对其鞠躬了呢?鞠躬三次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看似这三鞠躬是对皇帝的礼数,实则是大臣们对大清的一种告别,不再用传统的三叩九拜,大清也不再延续下去,新的礼仪标志着新的时代。

这样的氛围是极其伤感的,但是这样的历史也是必然的,实在令人感叹唏嘘。

后记

270多年的历史,有过辉煌,也有过落败,政府的无能和腐败让清政府的倒台早已成为定局,当最后的三叩九拜变成鞠躬,清政府最后的苟延残喘也到了尾声。

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句高中时候学历史时老师告诉我们的道理,又何尝不是时刻鞭策我们前进的真理呢?

0 阅读:349
评论列表
  • 9527 3
    2022-08-22 08:46

    古代最久的朝代是哪个朝代?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