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北京市西皇城根9号的一个四合院内住着一位普通老人,老人常常与夫人一同在院中操弄着瓜果蔬菜,幸福惬意的晚年生活与多数普通老人无异。
几十年前,这位普通老人由“两个凡是”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沉浮,不管所处地位如何变动,他都保持着接受现实的心态;而这位老人,便是由毛主席亲自选定的华国锋。
历史进程中的华国锋
毛主席曾5次选择“接班人”,最终选择了华国锋;他最终下定决心的时间是1976年初,当时华国锋正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4月30日,华国锋在毛主席的书房里向主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全国形势、中央工作等。
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不太好了,没有工作人员搀扶的情况下连起身都很困难,可为了表示对华国锋的信任,他用铅笔费力地写下了一行字:慢慢来,不要着急;你办事,我放心。
后面那一句,更是证明华国锋未来身份的有力凭证。
1976年历史的重大变革之后,未来的走向将成为重大问题,华国锋在处理这些事情上也费了不少心血。
中央宣传口的李鑫后来回忆道:“在当时的情况下,想要稳定局势就得高举毛主席的旗帜,不能讲毛主席有错误。”
而华国锋对于当时的其他变化并未完全重视,反而用“两个凡是”予以回应,这也使得他完全陷入被动,当时的他心存种种顾虑,处于犹豫、徘徊和等待时机的阶段。
李鑫主持之下,一份稿件中就有这两句话: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必须维护,不能违反;凡是有损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须制止,不能容忍。
1977年3月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华国锋也明确提到了这两句话。
问题就在于,“两个凡是”不适用于解放思想,华国锋自己都认为这两句话过于绝对,就算将历史倒回去看,毛主席自己都对个人崇拜相当反感,尤其是从1966年开始,这种感受越来越深。
有人当时就在讲“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毛主席的话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甚至到达了“毛主席的话是我们的行动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等等。
这些话已经引起了毛主席的不安,他在一封长信中写道: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能有那样大的神通。
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毛主席也用“迫上梁山”形容自己的处境,还说:“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
随着个人崇拜已经到达登峰造极的程度后,毛主席的塑像、雕像、像章到处都是,大家还呼“万寿无疆”、跳忠字舞等等,人们都觉得这没有什么问题,只有毛主席极为不满。
他在1966年7月就指示中宣部的负责人:“以后不要用‘最高指示’、‘顶峰’一类的语言。”
报告发出去了,可已经没有办法传达到基层了。
几年后在审阅“两报一刊”编辑部为列宁所写的纪念文章时,毛主席还写下了一大段批语:关于我的话删掉了几段,都是一些无用的,会引起别人反感的东西,不要写这类话我曾讲了一百次,可是没有人听,不知是何道理。
第六次南巡期间,毛主席找到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华国锋谈话,没想到刚见面就发现华国锋还佩戴着自己的像章。
当时毛主席就显得很抵触,说道:“你还戴着?看着就讨嫌,不要戴了。”
一个月后毛主席在杭州对浙江负责人南萍、熊应堂等人说:“到处都立像,日晒雨淋,可怜。”
越是到了晚年,毛主席对这些情况就越是无奈。
1975年的国庆节,他已经躺在病榻之上,更是有了一种夕阳晚照的沧桑感,喃喃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十一’了吧?”
身边的工作人员听后吓得不轻,赶忙安慰道:“主席,怎么会呢?您可千万别这么想。”
毛主席听后反驳道:“怎么不会呢?哪有人不死呢?死神面前一律平等,‘万寿无疆’是天大的唯心主义。”
“万寿无疆”是人们喊出的口号,而那句反驳也是毛主席对个人崇拜的最后批判。
可以说,毛主席是极为反感个人崇拜的,但他在那些年里根本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每个人都在高喊着他伟大,但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那些年他有多么孤独。
华国锋后来说出的“两个凡是”论调与毛主席的本意是截然相反的,即便华国锋有其他的一些用意,但他仍然不该违背主席的意愿。
1977年2月,李鑫在与汪东兴商量的情况下把“高举”的那些话加入了社论当中,其中也包括“两个凡是”,不过这些说法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移植,而是作出了一些修改。
后面那句“凡是有损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须制止,不能容忍”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修改好之后,李鑫把稿子交给了汪东兴审阅,汪东兴认为文章已经经过多次修改,可以使用了。
这篇社论名为《学好文件抓住纲》,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社论的最后就有关于毛主席的一段话, 概括了毛主席领导大家奋战的历史,最后则是“两个凡是”。
这次播发的“两个凡是”版本,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版本。
还是需要解放思想
其实,早在1977年3月的工作会议之后,华国锋就再也没有提到过“两个凡是”,这也说明: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到“两个凡是”的时期已经彻底结束,接下来就该认真考虑“两个凡是”是否正确了。
任何官方媒体、官方文件也没有再出现过“两个凡是”。
华国锋自己也觉得这些话说得太过了,也认为:其一是说得太绝对了,其二是确实必须注意的,但如何制止也没有讲清楚。
当时华国锋还没有受到批评,他这也是脑海中的思考。
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也特意为这件事出面诚恳道歉,还告诉与会者:“过去的历史告一段落,但社会的整体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这个阶段,党的高级干部必须捍卫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不能让毛主席的伟大形象受到影响。”
面对“两个凡是”当时已经产生的影响,他还说:“我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因为‘两个凡是’束缚了大家的思想,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这场会议中华国锋的发言内容来看,他的道歉是非常诚恳的,并暗示“两个凡是”的说法错误。
这一路走来,华国锋不是没有认识到这些提法的错误,而是他确实有着自己的苦衷。
作为“接班人”形象出现后,他又得去纠正一些错误,又得保持社会的稳定运转实现平稳过渡,无论什么提法总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他便觉得将毛主席搬出来是最好的方式,决不能允许损害毛主席形象的情况出现。
当“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与交锋后,很多问题也在讨论中被解决和验证,那么华国锋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此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全新历史时期,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实事求是”同样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同样也是毛主席提出来的。
那段历史时期,华国锋与汪东兴的处境类似,他们在历史的旋涡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1980年后,官方对华国锋主政的两年用了“一正四负”来改口。
“一正”也同样适用于汪东兴,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新的历史阶段,华国锋同样为改革开放之路奉献很多,早在1978年8月中旬开始,华国锋就正式访问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伊朗,从这些访问中也能看出华国锋的思想还是非常解放的。
尤其是南斯拉夫之行对华国锋的触动很大,他也对合作开放很有兴趣,那时的他就有意打开国门。
在企业改革方面,华国锋也有着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在考察了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工厂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工厂和企业的规模、设备都不如中国,但效率要比中国高很多。
后来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关起门来自己搞,既不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又由国家去垄断出口,企业产品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接受外国消费者的质量评判。”
这其实已经说明华国锋并没有死守特殊时期的思想观点,在对外开放这条路上,他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之所以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华国锋的外出访问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在这些事上,他都没有搞“两个凡是”,说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并非如此。
回过头来看,华国锋是毛主席亲手扶起来的,在党内没有那么深厚的历史根基,加上他的“忠厚”性格,说出“两个凡是”也是他失策的一面;改革开放的开创之功,也是值得肯定的另一面。
1978年的新年,华国锋还冒着大风赶赴唐山矿区视察,矿区还有塌方的危险,所有人都建议华国锋在外面看看就行,可华国锋却坚持要下矿去看,大家还都捏着一把汗。
为了搞清楚矿工的工作状况、劳动强度等,他还是选择了主动调查;对待科学家,他也是极为重视的,还有一张“科学的春天”相片足以证明。
退出核心圈层后,华国锋基本步入养老生活。
家中的会客厅十几年都没有发生变化,书架中还是摆满了各种书籍、墙中央依旧挂着他与毛主席的合照。
2007年12月,一位记者老朋友前去探望,当时华国锋也已经因为糖尿病身体有些不好,他还关心着朋友,嘱咐道:“你和同行的年轻人都是为党工作,只是分工不同,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学会做人,做到问心无愧。”
那天他坐在沙发上时,这位记者朋友为他拍摄了一张照片,华国锋又露出了笑容。
参考资料
1.历史转折中的汪东兴:与华国锋一起浮沉 澎湃新闻
2.两百多高级干部开会讨论“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问题,华国锋检讨 北晚在线
用户10xxx26
毛主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
用户11xxx03
英明领袖华主席,当之无愧!
梦里水乡
忠诚厚道 两袖清风 英明领袖华主席 怀念您
不羁鸟
毛主席英明伟大,无人可及!
调查统计科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用户10xxx93
华主席真实为人民服务
业余九段
华主席英明
紫色今华
华国锋主席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定的接人。他们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领袖
樊志钧
厚道,伟大
用户10xxx53
现在看来绝对英明!
用户10xxx59
都是政治家。也都伟大。
用户14xxx59
伟人!!!伟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海鸥
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领袖华主席,当之无愧,为中国人民都做出了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