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围剿”期间,红军一参谋长因“贪污”被撤职,建国后被授上将

墨说古今 2025-01-13 16:15:37

1897年,陈奇涵出生于兴国县的一户农民家里。人生的前二十多年,陈奇涵一直在家务农、教书,安安分分过自己的小日子。然而,“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奇涵放弃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投考了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州分校。

接受了一年的正规教训,陈奇涵加入了赣军,参加了一次、二次北伐。几年之后,凭借着资历和战功,陈奇涵得以进入广州黄埔军校,担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上尉队长的职务。也正是这一时期,陈奇涵结识了陈赓,找到了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信仰——为无产阶级而战。

在陈赓、许继慎的劝说下,陈奇涵成了一名党员。1926年,国共两党出现了嫌疑,很快就爆发了整理党务案件。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可见一斑。这场风波规定跨党的党员必须只有一种党员身份。当时有不少人都选择了国民党,陈奇涵却不同,选择了中共。

那时,他已经是少校中队长。脱下国民党发放的皮鞋,陈奇涵还说:“宁当共产党的兵,不当国民党的官”。随后,陈奇涵带着一批有理想、有壮志的青年才俊,离开广州,来到福建,开展了工农运动,发展农民协会、创办了《贯彻日报》。

“四一二”之后,陈奇涵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国民党的独立第七师师长刘士毅曾给手下颁布一条命令:“兴国共匪首领陈奇涵密拿务获,不用审讯,可就地枪决。”除了动用武力手段,刘士毅还贴出了告示,悬赏5000大洋,买陈奇涵的项上人头。

陈奇涵早就对生死置之度外,即便敌人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陈奇涵也毫无在乎。不仅如此,陈奇涵还亲身涉险,来到赣西南山区的绿林武装“洪家三点会”,劝说他们加入红军,否则会惨遭国民党的屠杀。

1928年至1929年,红军误杀了袁文才、王佐等人,导致井冈山根据地的丢失。不得已之下,朱毛红军辗转来到了赣西南。要不是陈奇涵,红一方面军连容身之地都没有。宋时轮上将曾说:“陈奇涵同志最关键的是不放弃革命,坚持斗争,不是临阵脱逃的逃兵。”

建立苏区之后,陈奇涵跟着大部队来到了江西,担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漳州战役之后,陈奇涵有伤在身,被送到“福音”医院休养。听说陈奇涵病了,邓小平、李井泉都来医院看望。陈奇涵为了表示谢意,用自己的营养费请了他们吃了一顿。

没想到,这件不起眼的小事为陈奇涵惹来了祸事。在反“罗明路线”的斗争中,陈奇涵被扣上了“贪污”的帽子,又加上了“公款吃喝”的罪名。陈奇涵就此遭到审查,幸亏有李富春的力保,陈奇涵才免遭横祸。不过,职务由参谋长被削为军委的一个普通部门的科员。

直到延安时期,陈奇涵才恢复了名誉。建国后,陈奇涵被授予了上级军衔。特殊历史时期,陈奇涵职务不高,但对于“打倒一切,怀疑一切”的口号不以为然。

在一次检阅行动中,陈奇涵对着幕后大佬康生,讥讽地问道:“聂元梓是什么派?”康生十分不安,吞吞吐吐地说道:“算是革命派吧!”陈奇涵却严肃地说:“革命派?我看不一定,是投机派。”

值得一提的是,陈奇涵还是我国审判工作的奠基人。由于陈奇涵是军人出身,军委让他负责筹备军事法庭。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接受了正义的审判。此外,陈奇涵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军事法院的“三个条例”,确立了军事法庭的体制。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将军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参考资料:《上将陈奇涵》 黄埔

0 阅读:3
墨说古今

墨说古今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