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省六部制在隋朝的时候就在三公九卿制的基础上诞生,唐朝的时候加以完善。后世的历朝历代,就没有再对其作出过改变,即使名称也许有所改变,但依旧是原样的传承。
当然,这六部之中,其实还能够再次排出个眉高眼低的。吏部、户部经常是争第一的位置,紧接着就是刑部,而兵部打仗的时候可以做个老三老四,不打仗就就是老五。至于礼部,基本也是老四老五不动摇。而万年垫底的,就是亘古不变的工部了。
首先是吏部还有户部,他们凭什么可以争老大?因为吏部的“吏”字就可以看出来,他掌管的是所有的官员,因为他在古代就是官员的统称。他掌管的是所有官吏们的任免、升迁还有调动等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而户部什么时候能够压过吏部呢?就是发放俸禄,军费等等的时候,这时候户部的官员是可以在吏部面前昂首挺胸一会儿的。但事实上,这两个部门一般都是沆瀣一气,互为方便的。
礼部则是负责全国的祭祀,外交还有教育等等工作,算是一个清贵的部门了。不过皇帝登基,科考,公主下降,封王封爵等等,都是由礼部插手的,所以这也能为其提一点地位。但总的来说,这还是十分清贵的。
但在其他的朝代,基本上就只有军事方面的行政事务能够给他们管了。剩下的基本都由文人管理了,至于有大仗要打的时候。就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了,当然也不乏文臣誓死不放权的,但读书郎纸上谈兵教打仗,往往没有好下场。卫青还有岳飞的下场,就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工部,为什么垫底呢?看看以上几个部分负责的都是什么都就知道了,他们掌控的几乎都是国家的命脉。吏部的权、户部的钱、吏部的科举、刑部的司法还有兵部的兵权。
而且正因为如此,工部里面是唯一一个不需要通过科举,仅仅只要国子监毕业就可以进去当官的衙门。也是唯一一个不需要背四书五经,会一些《周髀算经》就可以做官的衙门,还是文官。
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官员才能掌权的衙门,他们管的那些东西,对古人来说。既不治国,也不管民,再加上学历问题。自然就排在最后了,且正因为学历问题,工部的底层官员见到其他衙门的官员,腰上就得弯个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