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成功背后的不同声音:血腥?这是唤醒民族精神的良方

云卷云舒说文史 2021-10-10 18:10:33

这个国庆假期,很多人被一部电影点燃了——《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共和国成立之初。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国威,打出新中国几十年和平发展机会的一个局部战役。

长津湖的成功,有演员倾力演出的功劳,更是今天的人们对护国忠士的敬仰和膜拜。长津湖,给国人进行了一次直观的爱国主义洗礼。

观看长津湖和别的影片有很大不同,笔者归纳三点,抛砖引玉。有遗漏的,朋友们补上。

一是电影散场后,看别的影片,一出片尾字幕,人已经散了一半;长津湖字幕过去好久,人们还久久不愿离去,依然沉浸在硝烟战火和感动中;

二是出了电影院后,不愿意和人对视。因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双眼泛红。有的人出了影院,还情不能抑,依然一张又一张地抽纸巾擦眼泪;

三是散场后的影院特别干净。没有看别的影片散场之后的满地狼藉,食物包装散一地。不是人们没买,而是忘记了吃。

180多分钟的电影,不可谓不长。但震撼的场景,精彩的故事,紧张的节奏,牢牢抓住了人们的心。

长津湖得到了绝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传出:长津湖描绘的场面,是不是太血腥了?

这是长津湖的瑕疵吗?笔者认为不是。长津湖的惨烈和血气,恰恰是这部影片的真实所在,成功所在,意义所在。

战争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脉脉含情,而是你死我活生死相搏。长津湖这部影片没有取巧,也不靠煽情。而是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历史。

还原真实,再现历史,这是长津湖对英烈的缅怀,也是对国人的唤醒。长久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人们,已经忘却了世界上还有流血和牺牲。

久居和平环境的人们,精神容易倦怠,警惕性容易萎靡。安于享乐,忘记居安思危,忘记虎狼在侧。

笔者小时候,也没经历过战争,但那时候,战争的影子并未远离。因为电影中经常出现。

战争片,反特片,一部又一部。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警示着人们和平来之不易。英雄主义,爱国情怀就这样深深扎根。

那时候,占据孩子们脑海的,全是英雄。这些英雄,有共同的特点:勤奋果敢,有理想有担当,为国为民甘于奉献,勇于牺牲。

邱少云为了完成潜伏任务,宁肯忍受剧痛,被燃烧弹活活烧死,也不挪动一下,让自己脱离险境;罗盛教在冰窟前纵身一跳,只为解救毫不相干的朝鲜儿童;

没有武器的炊事员与掉队的美军狭路相逢,炊事员毫无惧色,挥舞着当当作响的扁担,就能击退、俘虏荷枪实弹的敌军。完美上演狭路相逢勇者胜。

不到二十岁的老战士,小司号员,代替重伤的连长指挥战斗。带领所剩不多的战友,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进攻。

阵地上只剩下个位数战士了,没有战斗力了。面对敌人再一次的蠢蠢欲动,小司号员没有退缩,而是拔出钢号,鼓动腮帮,义无反顾地吹奏起激荡人心、让敌人胆寒的冲锋号。

敌人惊异地望着挺直腰杆昂首挺胸,完全暴露在射程之内,却毫无惧色的小司号员,听着让人胆战心惊的冲锋号,两腿发软,再也不敢前进一步。

小司号员在危局之下,置生死于度外,没费一枪一弹,就粉碎了了敌人一次大规模进攻,书写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传奇中的一个。

这是精神的力量。而这精神,正是一个又一个,如长津湖中的勇士们用一场场以弱胜强,绝不屈服强权的战斗铸就的。

那时候的战士,满身满心都是为理想,为民族的复兴甘于奋斗的热血。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没有胆怯,只有豪气干云,激昂澎湃。

那时候的战士,就是长津湖中的伍千里、伍万里、梅生、余从戎、雷公......只要祖国一声召唤,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真正的中华好儿郎。

曾几何时,影视剧中的男女性别越来越模糊。男人没了阳刚之气,没了血气之勇,却崇尚起了扭捏作态。

充满脂粉气的所谓男人大行其道。精致和可爱这种原本和男性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成了综艺节目和影视剧中被吹捧的对象。

伪娘不血腥,但会把人的豪气消磨掉;伪娘能带来和平吗?能用比女人还妩媚的娇笑,把侵略者送回老家,击沉敌人的坚船利炮吗?

不能。能够维护和平,保家卫国的,是不怕流血牺牲的真正战士。是直面鲜血、 直面残暴、直面牺牲的非凡勇气。

严寒彻骨、滴水成冰的长津湖,把志愿军战士们凝结成了冰雕。这些冰雕,尽管没有了生命的迹象,却依然保持着威慑的力量!

那些保持着战斗姿势的冰雕,是英勇的战士们发出的永不消逝的庄严的宣言。是共和国不可辱,中华民族不可欺的怒吼!这是血腥?

这不是血腥,这是保我中华70多年安宁的血性!是保我中华70多年和平发展的守护神,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是唤醒民族意识、重温中华民族血气之勇的一剂良方。

长津湖和类似于长津湖战役那样,众多惨烈的战斗中,涌现出来的勇士们,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用简陋的武器,顽强地对抗着训练有素,拥有强我数倍精良武器装备的敌人。

敌人掌握着先进的武器,睡暖和的睡袋,盖厚厚的毛毯,吃热乎乎的火鸡;我们的先辈扛着落后的武器,睡冰冷的山洞,啃冻硬的土豆,吃只能提供热量,营养很少的炒面。

这是实力完全不对等的战争。但战争的胜负,从来不单单取决于武器的先进或者落后,后勤装备的是否绝对完善。而是看谁更有勇气,更有斗志,更敢于斗争。

长津湖的勇士们,就是有勇气,有斗志,有决心,有智慧的一群。他们当年的年纪,很年轻,很年轻。笔者原想用风华正茂这个词,但觉得远远不够形容他们的年纪之轻。

据抗美援朝英雄榜统计,志愿军战士的平均年龄是十六、七岁。最小的十二、三岁,大的也不过十八、九岁,二十几岁。

看着这些数字,您想到了什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吗?是一座座凝固的冰雕吗?可有一股股热浪,从心头泛起,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

十六、七岁的少年,在现在这个时代,是高中还没毕业的孩子。是稚气未脱的纯净眼神,是婴儿肥还没消退的圆润脸庞。

而七十多年前的他们,穿着单衣,踏着风霜,稚嫩的肩膀上扛着沉重的武器,告别家乡、辞别亲人、故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启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战争是惨烈的,牺牲是沉重的,但这份付出是值得的。因为这一仗,我们打的是傲慢的,不可一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

抗美援朝战争,年轻的共和国打出了正义,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失去百年的话语权,存在感。

这场战争,我们不打,我们的后代就要打。这是先辈的清醒,更是先辈的担当。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温情脉脉,都是用实力说话。

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要被欺。这是中国近代百年被侵略,被蚕食屈辱史留下的深刻教训。

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个清平的生活环境,为了让中华民族再次腾飞,多少革命先烈舍生取义,从容赴死?一如长津湖战役中的勇士们一样。

我们被长津湖感动了,震撼了,说明我们的血液里,流着和勇士们一样的热血。

今天的我们,何其幸运。生活在先辈用热血捍卫的土地上,沐浴着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阳光,难道还怕血?

当然不怕。不能怕,不该怕,不可以。,因为那是中国红。那是信仰的颜色,那是理想的颜色,那是青春的颜色,那是中华民族的颜色。

豪迈的血气,永不屈服的英雄主义,昂扬向上的奉献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但愿有更多的长津湖展现出来,有更多为国家为民族,披肝沥胆的英雄事迹传扬出来。让历史以各种形式真实还原,让后代永远牢记先辈的付出,并心口相传,永世不忘。

2 阅读:170
评论列表
  • 2021-10-10 21:02

    历史比电影更加残酷!总攻开始时,很多爬冰卧雪的战士却再也站不起来了,他们的腿脚已经严重冻伤了;很多战士裸露的皮肤被冻在武器上,经常一行动就撕下一整块的皮肉,很多战士的耳朵被冻麻木了,轻轻一碰耳朵就掉了;志愿军轻步兵的利器迫击炮很多都因严寒导致口径缩小,炮弹都放不进去,有一半的迫击炮在战斗时无法使用;而我们的部队完全没有制空权,轻步兵还比较容易隐蔽,而炮兵只能把根本无法与美军相比的步兵炮、山炮全部拆成散件,靠人拉肩扛在冰天雪地里前进,而一个士兵只能扛2—3发炮弹,所以整个2次战役,我军东西线一共参战的火炮才48门,最好的炮是75榴,两线一共发射的炮弹才549发,这点数量炮弹还不够美军师级炮兵一个小时的消耗,并且打一发少一发,很难得到后勤的补给,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们的战士是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爆破筒和生命去对抗美军的坦克装甲车…。二次战役中,进攻柳潭里地区的两个师就是因为缺乏火炮,在阵地争夺战中遭到美军持续的炮击,两个王牌师啊,只剩下不到600人[哭哭][哭哭][哭哭]。战史中,看到这些叙述,令人慨然动容,这样的军队,全世界,仅此一支!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云卷云舒说文史

简介:带着思想读书,写有温度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