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扩大中职升本科计划纾解人们的教育焦虑

飞哥说职教 2021-09-18 22:05:34

今年以来,国家在教育领域出台了多项改革新政,其中新文件关于“职普分流”的话题引起了热议。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然而家长们对于“职普分流”政策却充满忧虑,甚至一些大学的教授也在反对“职普比大体相当”,建议取消初中后的“职普分流”,乃至取消中职,到高中后再分流。家长的忧虑可以理解,但是专家教授的观点值得商榷。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再次表示“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定位”,要“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今年3月份,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

有家长认为实行“职普分流”是教育降级,限制了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现在已经是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社会选人用人对学历要求不断提高,引发人们对学历要求高企——不要说大专不太受欢迎,本科都是起码的,许多本科生就是奔着读研的。所以,这几年,考研的人数都超过100万。要让人们愿意读职业院校,要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有自己的高考,即职教高考。本文前面提到的几个重要文件都有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的表述。其实,早在2014年,当时的鲁昕副部长就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在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50%左右,2017年成为招生主渠道。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实施两种高考。

但是职教高考有地方探索,而且实施多年。比如像江苏省,实施职教高考(中职生对口高考)已经有30多年,实施全省统一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形式也有13年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中职学校招生上曾经有优越性、吸引力。但是,因为本科招生计划太少——2004年2005年超过1万,2007年以后悬崖式下跌到5000左右,并没有引起轰动效应,中考成绩在后60—50%之间的学生,第一愿望还是上三星级普高(江苏省优质普通高中是四星级),虽然最终80%进了高职院校。而山东省去年底出台的和教育部共建职业教育高地计划,改革力度很大,计划提出在2021年面向中职生的本科招生计划要达到1万人,今后逐步增加,到2025年达到7万人,确实引起了轰动。所以,山东省今年的中职招生形势大好,规模超出了计划,基本和普高形成1:1局面。孩子既能够学到就业的技术,又有升入本科深造的机会,老百姓对“职普分流”、“职普比大体相当”意见就很少。而还有的教育强省,中职规模缩减严重,招生比例不到35%,甚至个别的招生不到10%。

正像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忆粟所说的,普职并重,实质上是要建立起两个高考和高教体系。除了普通高教和高考外,还要建立起“职教高考”,通过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来培养职教的本科生,和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前,要让职业教育体现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顺应百姓对读中职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职教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诉求,结束实际上存在的进了中职学校限制了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局面,亟需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让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型大学甚至职业技术大学,要像山东省那样面向中职生本科招生迈出大步子,吸引更多的高分考生自愿读中职,纾解人们的教育焦虑,特别是对“职普分流”、职普比大体相当的非议、非难。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阅读:125
飞哥说职教

飞哥说职教

职业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