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副市长”樊建川,为国家散尽80亿,遗嘱公开后令人敬佩不已

松尘谈历史故事 2025-01-24 04:47:45

下过乡、当过兵、任过教,还担任四川宜宾副市长,他就是樊建川。

不过,他上任市长不久,便选择辞职去“捡破烂”。

后来他身价过亿,又散尽家产,建了一座博物馆。

他的亲朋好友都认为他“很傻”,可当他的遗嘱公开后,世人才知道他到底有多让人敬佩。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青年报、山西晚报、陕西法制网】(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受父亲影响

2018年,有网友在成都火车站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有一个男人席地而坐,他穿着一件军绿色的短袖,光着脚坐在地上,旁边放着两瓶水,乍一看很像一个乞丐。

可当人们仔细看之后才发现,这不是乞丐,而是身价80亿的前四川宜宾副市长樊建川。

了解到这些,人们非常惊讶,堂堂副市长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其实要说樊建川的变化,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1957年,樊建川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樊忠义是从抗战烽火里,闯出来的老兵。

当年,樊家十三个儿子全都投身军旅,在那场残酷战争里,只有樊忠义奇迹般活了下来。

樊忠义在14岁那年就参加了童子军,之后开始了长达13年的战斗生涯,他身上的7处疤痕,足以证明一切。

在父亲的影响下,樊建川也有了钢铁般的意志,从小干啥胆子都很大,天不怕地不怕。

樊建川父亲的教育也跟其他的家长不同,要是他和小伙伴打架打赢了,父亲就会开心的拉着他回家,一起小酌两杯。

如果他打输了,父亲也不生气,反而教他打架的窍门,比如怎么近身搏斗,怎么用弹弓远程攻击,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怎么用砖头自卫。

樊建川有时也不太理解,但是父亲只说了一句话,“一人一条命,是用来拼的!”这也成了樊建川一辈子的信条。

还有一次,樊建川跟弟弟一起去金沙江游泳,弟弟游泳技术不太精湛,一不小心游到了一个大木船的下边,被困在里面出不来。

樊建川非常着急,去拉弟弟的时候,还被弟弟拖下了水,两个人都开始拼命的挣扎。还好,当时在船上的工人,发现了他们,将他们救了上来。

樊建川和弟弟很害怕,一边哭一边往家走。他本来以为会被父亲打骂一顿,可父亲十分平静。

在吃饭的时候,父亲告诉他,男人就算到了生死关头,也不能哭。

从那之后,樊建川就记住了,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是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哭鼻子。

自己争取进入部队

1974年,樊建川高中刚刚毕业,便响应号召,下乡当知青去了。

下乡的日子很难熬,从早到晚忙一天,才挣8个工分,甚至炒菜的时候,连油星子都放不了,只能用盐干炒。

后来,樊建川为了躲开那些重体力活,凭着自己字写得好,混进了公社宣传队,每天拿着刷子,提着石灰桶,在墙上写标语。

跟着公社干部,他不仅能吃上免费的豆花饭,一天还能多挣2个工分。

可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十几天后,公社没地方写标语了,他又被打发回了生产队。

刚回生产队,樊建川还没来得及显摆,就被队长一顿臭骂:“写标语有啥用,能变出大米和红薯吗?”

这一骂,把他那点得意劲儿全给骂没了,只能安安分分的种地。那时候,种地的肥料就是人们的粪便。

生产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樊建川,让他到县城搜集粪便,会给他10个工分。

樊建川觉得这是个轻松活,爽快的答应了下来,结果到了县城才发现,旱厕里的粪便早被人承包挖走了。

就在他发愁的时候,父亲的老战友,县委党校的副书记帮了他,告诉他党校的厕所,还没人承包。

于是,他赶忙叫人到党校去,这让他在生产队的地位一下提高。

1976年,樊建川有了参军的想法,但是他近视。为了通过体检,他找朋友偷偷打暗号,这才蒙混过关拿到了入伍通知书。

可刚进部队没多久,就被人匿名举报了。这下谎言被拆穿,部队说啥也不收他。

为了挽回,在北京军区守备一师来宜宾接兵的时候,樊建川抓住机会前去。

团长听了他的来意,决定给他个机会,让他表演才艺。樊建川紧张得手心直冒汗,但还是硬着头皮把自己的本事都展示了出来。

团长见状当场表示要把他带走,分配连队的时候,首长对他印象深,把他分到了最好的连队。

3年后高考恢复,樊建川抓住机会,考上了西安政治学院,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从士兵考上军校的大学生。

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当老师。在大学里,他有了稳定的工作,还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日子过得让人羡慕。

弃政从商

可樊建川喜欢挑战,凭借自己的努力,他转业到宜宾地委政策研究室工作。短短4年,他就从一个普通办事员,被提拔为宜宾市常务副市长。

本以为到这他就安分下来了,可是每个月200块的工资,对他来说远远不够。因为他还有一个从小到大的爱好,就是收藏。

为了收集抗战文物,他到处打听战争老区的消息,一有机会就跑去淘文物,搪瓷茶缸、脸盆,只要和那段历史沾边,他都当宝贝一样收着。

这也导致,他不光没有存款,还要负债。没办法,他只好辞去副市长的职位,进到一家地产公司当办公室主任,一个月能有3000块工资。

但没过多久,他就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小职员,1994年,他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地产公司。

他给自己定了很多规矩,不该挣的钱不挣,不多挣的钱不挣,其他开放商都笑话他,这样根本挣不了钱。

果然,公司刚开不久,就开始资金紧张,还欠了几百万的债,公司差点破产。

刚好那时候,国家出台政策,单位不再分福利房,商品房市场一下子火了起来。樊建川瞅准这个机会,靠着诚信经营和过硬的房屋质量,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

2003年,他的公司成了四川排名前五的房地产开发商,他个人财富达到20亿,在全国富豪榜排第20名。

商业上成功之后,樊建川有了更多钱搞收藏,他的藏品也越来越多。这些藏品可都是历史的见证,他觉得不能让它们一直藏在家里不见天日。

于是,建一座博物馆,让这些文物有个展示的地方,就成了他新的梦想。

建立博物馆

2003年,他开始着手买地建馆。

可他去找相关机构负责人,说要地建博物馆的时候,人家都不信,觉得一个企业家,怎么可能放着赚钱的买卖不做,去干不挣钱的博物馆,都怀疑他是打着建博物馆的幌子圈地骗钱。

跑了好多地方都碰壁,后来四川大邑县安仁镇政府,被他的诚意打动,把安仁的一大片500亩的荒滩划给了他。

有了地,接下来就是设计和修建。为了让博物馆更有国际范儿和现代感,他多次去拜访美国建筑协议主席怀特,最后怀特被他的诚意打动,愿意免费给他的博物馆做设计。

拿到设计图纸后,樊建川就一头扎进了建设工作里。

他打算9个月建成5个馆,因为2005年8月15日,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60周年,他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开馆。

为了赶工期保证质量,他天天吃住在工地上,饿了就和工人一起吃大锅饭,困了就睡在临时搭的简易工棚里。

为了建博物馆,他把自己的积蓄全掏光了,还变卖了所有的资产和房产,周围人都觉得他疯了,可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做的事儿有多重要。

在他的努力下,建川博物馆准时开馆。

开馆后,有一位坐轮椅的老人参观完之后,激动的哭了,他通过那些文物,似乎又看到了当时自己的付出。

从博物馆出来,这位老人把自己收藏了60多年的文物,都捐给了博物馆。他说,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很重要,要不是建川博物馆,他是万万不会捐出的。

后来,樊建川没有停止扩建,到目前为止,建川博物馆已经有近40座分馆了。馆里的藏品超过1000万件,被国家评为二级博物馆,每年盈利将近2000万,整个博物馆估价高达80亿。

大格局遗嘱

每当有人看到馆里的文物,深受触动时,樊建川都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后来,他被美国布莱恩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2021年11月5日,他和张桂梅等同志一起,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不过,荣誉背后也有质疑声。有人说他是想借着博物馆捞钱,以后好回去接着当官。也有人说他是在炒作自己,就为了博个名声。

面对这些质疑,樊建川没多做解释,而是在2010年立下遗嘱:“我死后,建川博物馆群落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我就是帮国家保存记忆,这些东西虽然是我私人收集来的,但它们真正的归属是国家。”

这份遗嘱一公布,那些质疑声慢慢就没了。

除此之外,他还留下遗言,死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给重庆三医大,希望用自己的皮做一面军鼓,放在博物馆门口。

谁敲一下,就给博物馆捐1000块。他说:“这样,我死了也还能为博物馆出份力。”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樊建川:留存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瞬间

山西晚报——山西晚报封面人物8月号丨建川博物馆聚落创办人樊建川:收藏历史,只想做个敲钟人

陕西法制网——辞职市长拟获省里表彰,曾因光脚坐火车站走红!

免责声明:本账号部分图片和内容,都来自官方媒体或互联网,如果存在侵权或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马删除,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部分进行了润色,如有雷同,请不要当真

0 阅读:13
松尘谈历史故事

松尘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