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大街小巷掌故谈——花牌楼、湖亭巷

冯晓晖 2024-11-13 20:20:03

作者:张廷 马莹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本篇原刊于2012年版《百年大中路》,经浔阳区政协文史委授权转发。

本文原名为《大街小巷掌故纵横谈》,因篇幅较长,故分为四篇发布。原文中最后一节“小巷曲折几易名”,去年已发布,故不录入。

古城浔阳,历史遗留的街坊里弄巷道纵横交织。有以人事、史实得名的,有以名胜古迹得名的,有以自然地形地貌得名的,有以姓氏、植物、方位等命名。时过境迁,曾大街小巷的,今退为偏街里弄;曾经纵横通达的,今又曲径通幽;曾是名符其实的,或因世事变迁,今已名地不符……

大中路沿线及其支路巷道,有着丰富的城市街区文化内涵,其巷名也是城市文化遗产。曲折幽深,僻静安逸的小巷之中,往往深藏着鲜为人知的遗闻轶事,这些正是我们急待发掘整理的城市历史,街巷记忆!

花牌楼下古今谈

花牌楼,地处大中路与湓浦路交会的东北侧 30 米处,因旧时此地建有标示性牌楼而得名。

1930 年,花牌楼里弄内有居民住户门牌 1-4号。1950 年,巷内有店铺 4 家,住户 8 家,民间一度戏称四十八家巷。1980 年,巷道长 2.6 元,宽 2.5 米,有居民 12 户 56 人。1990 年,巷道长 30 米,宽 2.9 米。1998 年,新编制住户门牌有单号 1-7,双号 2-6。

早在明朝嘉靖六年(公元 1527) 年,九江府城西门外先后建有“清平、通惠、通津、揽秀、湓浦”等五座牌楼,尽管它们各自的用途都不一样,但却同时点缀着浔城街道风采。在饱经岁月沧桑之后,这些牌坊最终或易名、或移址、或废毁。但在三百年后的今天,它们以街巷区片地名形式按历史的记忆而传承下来,例如清平坊、湓浦坊、揽秀坊、牌楼口、花牌楼等。

到了清代同治初年(公元 1862 年),随着九江商埠口岸开放,以及《九江租地约》订立,九江府城西门外西北大片区域被勘定为英国租界地。界内所有的民房、铺房、栅寮等,均被拆除,湓浦港也被挑土填平修筑为中洋街。而在临近花牌楼的地界,则建有座法国天主教教堂。岁月的变迁,使得大部分古牌坊和标示性牌楼遗迹遭到损毁,原有街巷村庄地名也逐渐消失。

民国十六年(公元 1927 年)三月五日(应为十五日,编者注),九江人民正式收回英租界后,第二年就开始放宽修筑城市东西街道大中路。从此,花牌楼地段前临大中路,背依天主教堂的地理位置不变,而坊巷内的人文遗存,却在不断积淀加深。

据 1932 年出版的《九江指南》记载:“大中路花牌楼四如春,宁波孔某所开,所售小笼馒头,每个铜圆两枚,价廉适口,嚼者甚多。”又据九江人郑绶笙 1954 年编写的《九江杂志》记载:“中洋街口花牌楼,有郑记白铁铺,老板郑全良亦吾族人,抗战前一度坐巷口摆地摊,胜利后租下李姓楼下空屋一间,所制大小各型茶叶桶,颇受茶农、市民、游客喜爱,每当招商码头下客,坊巷中生意热闹,人满为患。另有明华车行,除门市经营外,另辟自行车租赁业务。虽独居陋巷,然盛名久负。原九中国旅行社林友琴君,曾为《九江指南》出版题字云'便利市民'。后明华车行深受往来浔庐旅客称誉,专题'通行致远'字匾。以答互惠之谢,一时传为佳话。”

九江大中路沿线昔日小巷里弄不少,但像花牌楼一样,街道里藏着老字号店铺的并不多。另外,坊巷内居民住户变更不大,而且几次大的城建普查数据保存较好,这也是其他小巷无法相比。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特别是大中路的升级改造,花牌楼也将“修旧如旧”,昔日坊巷道、条石路、青砖屋、杂货铺也将别具一番韵味。

湖亭巷来龙去脉

据 1987 年编印的《九江地名志》记载:“湖亭巷,在九江邮电大楼西侧,南起浔阳路,北接大中路,长 80 米宽 3 米,有居民 24 户 76 人。原为晋代龙池寺址,咸丰三年 1853 年寺毁,巷以寺得名,后因巷甘棠湖并与烟水亭相望,1917 年更今名。1968 年改称先锋巷,1980 年复名。

旧时九江府城内外,诸如此类的古巷,大多深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变迁。

龙池寺,始建于晋朝。宋代绍兴年间重建,明代的洪武、成化、嘉靖三朝分别重修。其地处九江府城西门外“湓浦港之东,甘棠湖之北”。明代《嘉靖九江府志》说:因寺得名的“龙池寺巷,在寺右,通甘棠胡”。清代《同治德化县志》载:“大街左为张医官巷……龙池寺巷……俱路通甘棠湖”。尤其值得披露的一段史料是:“同治二年十二月间,仿上海公估局办法,呈请官厅立案,设九江华洋众商公估局于龙池寺右边巷。”凡府城内外华民商号及租界洋行所用流通宝银,经公估局的鉴定后方可流通市面。一时间“龙池寺巷”的地名与地位,随着白银的流通而声名鹊起。

辛亥革命后,光复革新之声此起彼伏,有人说,既然古寺不存,那么“龙池寺巷”也应随之被改换,况且因甘棠湖烟水亭而得名“湖亭巷”也是名副其实的。正当“湖亭巷”地名被坊间耳熟能详之际,徽帮首户绸缎庄——永昌顺号,已独据该巷西侧约 2000 平方米地皮,前店临大中路为另售门市,后屋通甘棠湖设有染坊。其经商业务能左右当时西门外大街。于是,“程亨九老板,一掷千金,改湖亭巷为大通巷”,顷刻间成为街谈巷议的趣闻,“大通巷口永昌顺”渐渐成为九江人羡慕的财富之地也。

1930 年,当时的九江县政府为统一规范城区地名,特将“龙池寺巷”“湖亭巷”“大通巷”统一改换更名为“湖亭路”,并编制住户门牌1-49 号。抗日战争九江沦陷前,该巷道内有织袜厂一间,茶栈饭馆各一家,杂货铺有“大久号”“高长记”。胜利后复业有 1 号面业“邓义顺”,5 号铁匠业“周义兴”,17 号建筑业“协记”、“如春”、“杨森懋”以及 15 号“顺昌”。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大中路及湖亭路曾数次调整门牌号和改换名称。1960 年,辖地属湓浦公社湖亭分社。1961 年,命名湖亭居委会。1968 年,改称“先锋”居委会,地名也同改称“先锋巷”。1980 年,恢复旧称至今。

0 阅读:0

冯晓晖

简介:旅行、摄影、码字,多个职业,多种角色,多一种维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