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文记录的是编者寻觅文史资料的过程,由于获取的资料并不完整,这篇文章更适合称为“文史札记”。
昨天转发了浔阳区政协文史委2012年版《百年大中路》中的一篇文章——《龙开河上的大铁桥》。该文虽然简短,看得出作者对龙开河的交通史很熟悉,而且具备桥梁建筑的专业知识。笔者对作者张鼎九产生了好奇:他是什么人?
《百年大中路》是一本合集,其中大多已在之前发表过,本文显然也是。笔者找到了《九江文史资料选辑 第4辑(九江近现代经济史料 上集)》,该书出版于1989年,很多作者是当年的商行老板、企业经理、行业领袖、专家学者,亲历过那个时代,因此这是一本相当权威的九江文史资料集。
《九江文史资料选辑 第4辑》
果然,张鼎九的文章就在其中,名为《龙开河上的铁桥》,内容与《百年大中路》的那篇完全相同,差别仅在标题中的少了个“大”字。
然而,《九江文史资料选辑》系列在编纂中有个缺失:不介绍作者身份。当年的读者或许都知晓这些撰文的本地名人,但几十年过去,那些作者和能记住他们的九江老人,大多都不在了。
文章中说,作者小时候龙开河上只有浮桥,1915年南浔铁路通车后,才修建了木桥。如此推算,他可能是1910年以前生人,显然已不在人世了。
张鼎九是什么人?笔者只有借助互联网查询。
互联网并不可靠,互联网上有价值的资料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
笔者只查到了一条:九江图书馆刊印的《寻庐文化报》2007年第7期中有篇介绍南昌起义九江策源地几处遗址的文章(未标明作者),其中有如下一段:
历史背景:1995年8月11日上午笔者访问解放初期九江公路工程师张鼎九。张鼎九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侄子,当时年已八十七岁。(1908年生)他详细讲述拆除东门城墙上的砖,用于建造军营房的史实(笔者有笔录)。
这一段介绍了原庐峰路军分区八一宾馆一带民国时期的军营建筑,作者采访了年已87岁的张鼎九,采访时间是1995年,文中说张鼎九出生于1908年。这一出身年份显然是对的,与张鼎九自己的文章描述完全符合。
然而文中提到,张鼎九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侄子,显然是错的。有“宋家皇朝”之称的宋氏家族,在宋子文一代有三男三女,没一个姓张的。张鼎九怎么会是宋姓的侄子?
然而宋家和张家却又有莫大的关系,请看宋家三姊妹、三兄弟的婚姻情况:
宋霭龄(丈夫孔祥熙)
宋庆龄(丈夫孙中山)
宋子文(妻子张乐怡)
宋美龄(丈夫蒋介石)
宋子良(妻子席曼宁)
宋子安(妻子席曼宁)
张乐怡与宋子文
张乐怡(1907—1988年),是昔日九江首富、建筑大亨张谋知的二女儿,早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回到九江后结识了堪称民国政府才俊和钱袋子的宋子文博士。两人于1927年成婚,九江张家也因她而名扬天下,跻身豪门。
这位张鼎九,如果跟宋子文有姻亲关系,显然他九江张家的。这让笔者立即想起了九江文史专家张惠光老师今年编著的那本《档案叙述九江张谋知》(以下简称《档案》),该书由九江档案馆刊发。几个月前(2024年6月),笔者根据本书和自己的一些研究资料,在《九江日报》上发表了连载文章《九江张谋知家族的传奇故事》,在我的印象中,书中好像有“鼎九”这个名字。
找来该书查阅,果然。书中第八章“家出英豪”介绍了张谋知家族成员的情况,张鼎九赫然在列。鼎九是字,他名为张远通,生于1909年。他是张谋知二兄张谋信的长子,比张乐怡小两岁,是她的堂弟。他与宋子文平辈,不是宋的侄子,而是远房小舅子。
《寻庐文化报》的作者声称亲自采访过张鼎九,有笔录,但无论是出身年份和亲戚关系,《寻庐文化报》与《档案》一书都不同(《档案》中另说张鼎九生于1911年)。笔者以为,《档案》对张鼎九的亲属关系的描述是正确的。
综合《档案叙述九江张谋知》对张氏家族的介绍,笔者对张鼎九的情况简述如下:
张谋知一辈有兄弟三人,都被母亲送到教会学校读书,只有聪明伶俐的张谋知顺利从同文书院毕业,后成为富商豪门。长兄张谋礼在张谋知的扶植下成为地方土豪。二兄张谋信没什么作为,靠兄弟儿女养活。
张谋知长子张远东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归国后回浔辅助家族事业,后成为九江著名建筑师。1928年,张远东任南浔铁路管理局副局长。龙开河铁桥的建桥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南浔铁路投资。该桥由张远东设计,南浔铁路局监督,上海慎昌洋行施工。
张远东设计的龙开河铁桥
张远通是张谋信大儿子,号南极,字鼎九,生于宣统元年八月初六(1909 年 9 月 19 日)。张远东在任铁路局副局长期间,张鼎九在南浔铁路做事,据称月薪有100 块大洋,他都用来赡养父母、帮衬家中兄弟。
关于张鼎九在解放前的工作生活情况,书中描述的并不详细。据称他在湖北北建设厅从事过公路桥梁等工程工作(张远东的妻子是湖北省省长之女),后到江西省农田水利厅工作。1938年日寇入侵九江后,他去了泰和县(抗战期间江西省政府驻地)。1941年,张鼎九参加了遂川机场的建设工作。遂川机场是抗日战争时期江西的一座军用机场,隶属于美国第十四航空队。1945 年张鼎九回到九江,在张远东开的“华达轮船公司”管理轮船。
从这段经历来看,张鼎九得到了叔叔家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张谋知的长子张远东。他跟着张远东做工程,因此熟悉龙开河铁桥的建设情况。他主要从事的是水利建设、道路与桥梁修建等基础建设工作。
抗战后,张谋知一家纷纷离开九江,或到上海,或到香港,或移居海外,张鼎九留在九江,帮张远东打理生意。解放后,新政府开展城市建设,设立建设课(后改为建设科),对外招收专业技术人员,当时的九江只有张鼎九一人能够胜任。进入政府后的张鼎九后来做到了建设科科长。1956年建设科改建设局,他担任了建设局局长(一说仅担任副局长)、工程师、建设规划办公室主任。张鼎九是民盟盟员,在1957年反右时受到冲击,后未再担任局领导职务。
张鼎九一直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作,他参与修建湖北通江西省际公路、九星公路、滨江路防洪堤、滨江大道、十里大道等筑路工程。在桥梁建设方面,他参南湖小坝上思贤桥的移位和重修(思贤桥原在小坝西端)、九江一中门口石桥的建设工作。他还参与了老红旗电影院、九江饭店等工程。
甘棠湖堤思贤桥摄于 1950 年代
笔者未能查到张鼎九晚年的情况。他的长子张宗道(1936—2018)继承父业。1959 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系(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后任教于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建筑造型、风景油画、城市雕塑等内容。著有《雕塑与建筑师》等书籍。张宗道的妻子刘大莉也是建筑专家,任教于江西工学院土建系(今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夫妻两人合著《建筑存图与观念》。
以上是笔者目前收集到的张鼎九的个人经历和家庭情况。年轻时,他跟着比他大XX岁的堂兄张远东,从事工程建设工作,从一个普通职员成长为土木建筑工程师。他是九江市第一任建设局局长,他是张氏家族留在大陆唯一的营造传人,并将张氏营造世家衣钵传承给了下一代。
或许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名字,但这些为九江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做出过贡献的人们,不应该被完全遗忘。
张远通,字鼎九,九江人,建筑工程师,九江市首任建设局局长。
张鼎九像
【编后记】
撰写此文是因为好奇,编辑《龙开河上的大铁桥》时我就在想:谁能写出那篇思路清晰、简洁而又专业的文章?探究下来,有了些收获。张鼎九先生的面目与行迹仍不够清晰,但也有了大致的轮廓。
但本篇只能算札记,很多方面得不到准确的考证。例如张鼎九到底是建设局局长还是副局长?编者偏向于后者,毕竟他是的旧社会来的技术人员,担任主管的可能性很小。当然,副局长也是局长。
写这篇文章是受到另一个触动。张鼎九先生是民盟盟员,早年九江的民盟盟员并不多,但都是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如今除了九江民盟第一人主委、九江市副市长许杰夫先生外,其它老盟员的故事,大都飘散了。笔者作为新晋的民盟盟员,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此外,在查询资料中,我发现了另一个曾经关注的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我一直未能找到。要不要继续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