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果园冲刺港交所,品类霸主如何突围"内卷红海"?

立足志轩 2025-04-20 04:55:05

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休闲零食产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健康零食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2018-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4.4%,其中健康零食是增长最快的新兴品类。

值此行业洗牌之际,手握"青梅"王牌的溜溜果园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7.0%的梅产品市占率与45.7%的天然果冻市占率,不仅折射出品类突围的可能性,更引发市场对"小众品类能否支撑大市值"的热议。

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全品类巨头加速布局,这家专注梅产品的企业能否凭借差异化战略,在万亿级市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从“单一爆款”到“梅+生态”:产品矩阵的进化逻辑

天眼查显示,溜溜果园作为中国果类零食领域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是梅产品行业的佼佼者,始终致力于弘扬青梅文化。通过持续创新,为消费者带来天然、健康的零食新选择。

在“梅+”产品开发战略的指引下,溜溜果园构建起多元化的梅产品矩阵。产品范围广泛,既有运用传统工艺打造的经典系列,也有融合多样风味的创新品类,全方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凭借多元化的销售网络以及强大的研发实力,溜溜果园始终秉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营养果类零食的理念,精选上乘原材料,精心制作每一款产品。

该公司精准聚焦注重健康的消费群体,不断推出果类零食及创新型零食产品,高度契合当下健康饮食的消费趋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表明,2024年溜溜果园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零售额排名中位居榜首,市场份额达4.9%。

其中,极具颠覆性的梅冻产品,采用独家青梅原浆搭配其他果浆精心调配而成,一经推出便迅速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目光。同样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溜溜果园在中国天然果冻行业(按零售额计算)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45.7%。

历经数十年深耕,溜溜果园品牌已成为梅产品的标志性代表。2024年,在中国梅产品行业零售额排名中,溜溜果园拔得头筹,市场份额占比7.0%。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还显示,2021年至2024年期间,在青梅果类零食以及西梅果类零食细分领域,溜溜果园按零售额计算连续四年稳居榜首。

溜溜果园旗下的溜溜梅品牌,巧妙借鉴中文“酸溜溜”所传达的开胃酸爽口感,让消费者瞬间联想到那种令人馋涎欲滴的味觉体验。

作为青梅文化的积极推广者与酸味领域专家,溜溜果园依托深厚的行业经验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梅产品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梅子独特的酸味特质有机结合,进而确立了“梅+”产品开发战略。

在这一战略的驱动下,溜溜果园现已成功推出三大核心产品类别,分别为梅干零食、西梅产品以及梅冻,此外还包括梅精软糖、梅茶茶汤等其他梅产品。

其中,梅干零食中的雪梅、清梅等经典产品,长期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在过往业绩记录期间,梅干零食销售额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除梅干零食外,梅冻自上市以来同样收获了极高的市场认可度,在2024年中国果冻行业市场份额中占比2.9%,助力溜溜果园一跃成为天然果冻行业的重要市场参与者与领导者之一。

增长与隐忧,财务数据背后的双面叙事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溜溜果园的营收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同期的毛利分别为4.53亿元、5.30亿元和5.83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则为分别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

这一改善主要源于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梅冻占比提升)及成本管控(自建种植基地降低原料波动风险)。

渠道端,截至2024年12月31日,溜溜果园已建立覆盖全国34个省市的经销网络,拥有1,396家经销商。同时,溜溜果园亦经营线上旗舰店,并与其他线上平台合作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此外,溜溜果园还在积极拓展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并采取适应当地文化的销售与营销策略。

尽管公司近年力推直营电商,但对比三只松鼠等竞争对手,溜溜果园的渠道效率存在提升空间。招股书提及,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梅干零食、梅冻及产品配料的产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网络并开拓国际市场,这或将成为打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从长远来看,青梅等梅类产品合计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较高,单一的产品结构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还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溜溜果园曾多次因为环保问题遭到处罚。尽管近年未再现类似事件,但随着ESG投资理念深化,环境合规性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关注点。

此外,青梅种植受气候影响显著,2024年霜冻导致原料收购价上涨,暴露出供应链韧性不足的隐患。

行业竞合:零食下半场的“健康博弈”

如今,中国零食行业已从“量增”转向“质变”。经过多年的发展,2023年我国功能食品市场规模达3523亿元。 当前功能食品受众已逐步向年轻群体渗透,该趋势将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而进一步扩大。

溜溜果园的梅类产品天然契合“开胃”“助消化”等健康标签,但需面对“WonderLab”“BuffX”等新锐品牌的跨界竞争。

与此同时,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综合零食品牌均推出梅类产品线,凭借全渠道优势挤压细分市场。对此,溜溜果园选择“深度垂直+国际化”策略:一方面通过海外种植基地(如东南亚)优化成本,另一方面将产品出口至美、日等30余国,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逐渐提升。

此外,据悉,这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年产1.2万吨梅类产品)及研发投入。但行业警示案例犹在,来伊份上市后因过度扩张导致库存周转天数上升,溜溜果园当前存货周转率虽不高,但仍需警惕产能消化风险。

目前来看,溜溜果园的IPO进程,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休闲零食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挖的转型轨迹。凭借青梅文化的深耕与"梅+"生态的构建,其在细分赛道建立起7.0%的梅产品市场份额和45.7%的天然果冻市占率,验证了垂直品类突围的可能性。

但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与行业竞争格局,也揭示出更复杂的商业图景:在健康零食赛道的增速红利下,其需平衡产品创新与单一品类依赖的跷跷板。

在渠道变革浪潮中,既要突破经销商依赖度,又要应对三只松鼠等巨头的全品类挤压;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更需化解环保旧账与气候风险对估值的潜在折价。

当"酸味经济"遇上ESG投资准则,这场IPO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检验零食产业能否将"小而美"转化为"专而强"的试金石。

未来,溜溜果园能否将青梅的"酸"酿成资本的"甜",既要看产能扩张与库存管理的平衡艺术,更取决于其能否在健康化、国际化、数字化的三维战场中,书写出传统品类与现代消费共振的新叙事。

0 阅读:0
立足志轩

立足志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