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秋至,再次读起苏轼的《西江月》,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在感慨世事一场大梦的同时,更要记得那个陪着自己走过无数次秋凉的人。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整首词的大意如下:
世间万事恍如一场大梦,恍惚间人生又经历了几次秋天的清凉呢?到了晚上,秋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再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故而常常会为客少而发愁,十五的月亮虽明朗,却总被乌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呢?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这首词最著名的当属第一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有人会把它解读为苏轼为“消极”,觉得是苏轼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故而感叹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这样的理解也并道理,因为这也确实是苏轼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感慨。
1079年,苏轼被弹劾说在他呈上来的谢恩奏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并被指出四大可废之罪。最后,苏轼锒铛入狱,在被关押了100多天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随后,苏轼前往贬谪地黄州,在那里度过了蜕变时期的五年。在这里,他也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而这首《西江月》,正是1080年的中秋所写。
提到苏轼最著名的中秋词,当属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中充满了对弟弟子由的思念,更有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带着哲思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有思念,也有期许,更多的则是将此刻的孤寂与深邃的哲理交织,展现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孤独与思念的抒发。
世事如同一场大梦,人生短暂又能经历几次秋凉?这是苏轼对人生虚幻、世事无常的感慨。此刻的“秋凉”不仅指季节的转换,更寓意着人生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夜风吹过,树叶在长廊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触动了词人敏感的心弦。他抬头望月,知道自己的眉头与鬓发,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原来人生是如此的短暂。
秋风起时,既无好酒,也无人共饮,这个中秋,也就索然无味了。只能独自面对着孤独的月光,凄然把盏,向北望去,那里,是北宋的政治中心,那里,也有自己的亲人,朋友,所以苏轼的北望,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也是在寻找人生的方向与希望。
其实再读这首词,感慨更多的是后半阕: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彷徨于茫茫尘世,除了这副躯壳,更重要的,便是那没有形态却依然至关重要的意识。是的,有意无意里,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灵魂的寄托点。那个点,往大了说,是信仰;往小了说,便是情感的寄托。这个寄托点,支撑着我们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穿过无数次风风雨雨。
那苏轼的寄托是什么呢?或许是他一直追求的儒家所奉行的仁、义、忠,毕竟苏轼并没有像陶渊明那么洒脱,没有做到真正的“归去来兮”,在黄州,甚至后来在儋州,他已经想好了去过“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闲云野鹤的生活,但最终还是被拽到了仕途之路上,直至生命的终结。
我们的寄托点,又是什么呢?
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对月把盏凄然北望,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是什么?或许是陪着你走过风风雨雨的身边人,无论是孤寂,还是喜悦,他都不离不弃,陪着你穿行在烟火人间,给予你温暖,更给予了一份难得的温情。
这样的人或者物,又怎能不被我们心存感激并铭记一生呢?
又一年秋至,几度秋凉里,让人想起那变幻的几度风雨,逝去的几度春秋,你可曾想起那个陪着走过一次次秋凉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