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变化,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说气候变化将是我国的一次大好机会,因为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北半球将进行“资源重组”。我国将会迎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尤其是北方地区,而美国的中北部地区,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中央大平原美国粮仓将会变为盐碱地。
美国农业将遭遇致命打击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产粮大国,中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都有一望无际的广阔农田,再加上美国河流纵横和五大湖的加持。从数据来看,2021年,农业、食品及相关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百分之5,贡献超过百分之10的就业岗位。
在全美,有2110万个全职和兼职工作与农业部门相关,其中直接在农场就业的人就有260万,另外1850万个工作岗位存在于加工运输链条中。另外还有农业和网络结合所发展出来的其他新兴岗位没有算进去,这部分大概是340万个。
从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农业是美国很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关乎到人们的口粮,还关乎到就业民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旦像是预测所说的,气候变化导致密西西比河被倒灌,美国种粮的大平原变成了盐碱地,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另外,美国中央大平原拥有多元化的文化、地理和经济人口,他们将以不同的方式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热浪和极端天气事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尤为严重,在大平原的偏远地区,由于缺乏公共卫生资源和其他公共服务的原因,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富饶美国大平原变盐碱地仅拿美国中央大平原来说,它横跨美国中部,由相对平坦的平原组成,平原则由广泛的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着森林、牧场、沼泽和沙漠,该地区高度多样化的气候、温度和降水的巨大地理差异相吻合。
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整个大平原都感受到了气温变暖。北达科他州的平均气温上升速度超过美国本土的任何其他州,预计到2050年,北部平原气温超过37摄氏度的天数将翻一番,并且将经历更多的极端高温。
预计这些温度变化主要发生在夏季,但北部平原的冬季温度也会升高,更高的温度会导致更大的蒸发量,也会导致更多的地表水损失,更多的冷却需求。温暖的冬天也会改变作物的生长周期,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增加,将需要新的农业计划。
变成盐碱地的原因之一就是地表水损失,同时海水倒灌,但是目前来看,美国中央大平原确实是排水量大于补给量,1950年以来平均水位下降了4.2米,可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在未来100年美国会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反而是强降水事件会频发。
气候变化是我国的好机会?从措施来看,我国已经展开了多种措施试图遏制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峰会或净零计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国内落地了很多项目。首先是植树造林,近50年,全球增加的绿化面积中有四分之一都来自我国。
这要得益于我国大力开展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另外还有西北的植树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帮助我国增加绿化面积减少温室气体,实际上也是在帮助全世界完成这一目标。其次是可再生能源成为了我国的优先事项之一。
2021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000吉瓦,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可能会增长百分之10以上,到2030年将增长超过百分之50,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300太瓦时,比2020年增加约百分之35。最后,我国还设置了各种限制。
这些限制将有效地限制企业碳排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都是在遏制气候变化,让它的进展慢一点,但是气候变化已经是不可逆的了,它不可能消失,而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并不会存在某一个地区因此而受益的说法。
气候变化之所以吓人,是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很混沌的系统,对各方面的影响都是蝴蝶效应。举个例子,法国的玉米会因为欧洲不正常的高温而变得早熟,这看似是一件好事,因为生长周期有所缩短。
但是早熟不意味着成熟,因此法国玉米生产效率高了,但质量低了。就算是玉米早熟且成熟,那么生长周期缩短会造成产量上升,会造成供大于求的问题,这就从气候变化问题转到了农业问题,接着又变成了经济问题,结果就是没有人能够从气候变化的后果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