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相声江湖界,那可是被以德云社为代表的“非主流”势力搅得风生水起。
可就因为班主郭德纲没有“正式编制”,在很多主流人的眼里,一直是个“草根艺人”。

也因为他这“体制外”的身份,在网上引发了不少争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关于他和姜昆之间的那些事儿。
随着郭德纲的相声越来越受欢迎,风头似乎盖过了姜昆,网上一直有传言说,姜昆对其那是极度的“不满”。

但实际上,作为相声界的“体制内大佬”,又住着北京价值上亿的豪宅,他并没有网友想象的那样狭隘。
从北大荒走出的相声传奇姜昆是地道的老北京人,父母给予他的温暖与教育,为他日后的发展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姜昆从小就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也培养了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小学时,他在少年宫游玩的间隙,被演出的孩子们所吸引,心中萌生了当演员的梦。
在父亲的帮助下,姜昆报考了少年宫的戏剧班,从那以后,姜昆的生活就与文艺紧密相连。
转眼间,姜昆高中毕业了,彼时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响应国家号召的姜昆奔赴到北大荒。

他想着,即便不能成为一名演员,在这片广阔的黑土地上,也一定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但到了北大荒之后后,本以为能在文艺领域大展拳脚的他,被分配到了连队,每天的工作让姜昆疲惫不堪。
1973年,相声演员李文华来到这里的兵团演出,这次与相声的近距离接触,让他尘封已久的艺术梦想再次被点燃。

他意识到相声才是他真正热爱的艺术形式,也从此立下志向,自己有朝一日也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
姜昆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拼命苦练相声,不断打磨自己的表演技巧,学习如何抖包袱、如何把握节奏、如何与观众互动……
很快,相声演员师胜杰听说姜昆相声说得不错,便主动邀请他一起说相声。

在师胜杰的耐心指导下,姜昆的相声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名声甚至传到了马季的耳朵里。
当马季听说北大荒有两个年轻人的相声说得特别好时,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亲自去看看。
1976年,马季在这里的演出结束后,他专门找到姜昆两人,观看了他们的表演。

马季发现姜昆是个说相声的好苗子,当即决定要把姜昆调走,让他接受更专业的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相声演员。
就这样,姜昆终于如愿以偿地离开了北大荒,来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并且正式拜马季为师。
1983年,首届央视春晚盛大开启,姜昆全程参与了春晚的筹备工作,堪称全能的“六边形战士”。

继成功主持首届春晚之后,姜昆又连续主持了7届春晚,从1983年-2017年,姜昆共22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相声界的“出海先锋”在这二十多次春晚之旅中,姜昆留下了无数经典的相声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他与唐杰忠合作的《虎口遐想》。

这个作品源于梁左的一篇小说,姜昆被其中独特的喜剧元素所吸引,他觉得这个故事特别适合改编成相声。
随着《虎口遐想》等一系列作品的火爆,姜昆彻底火出圈,成为了相声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姜昆深知,相声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不能只局限于国内,要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作为曲艺出海的先行者,他经常早起学英语,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英语达人”。
他的这份坚持和努力,为中国相声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幽默之声。
与此同时,在相声界的发展历程中,姜昆发起的“反三俗”行动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那时候,相声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泥沙俱下,一些相声作品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不惜采用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
什么恶搞夫妻生活、低俗调侃,甚至传播一些消极思想,这些内容充斥在相声舞台上,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逐渐变了味。
姜昆站出来了,他以曲协领头人的身份,大声疾呼要抵制“三俗”,坚守相声艺术的高雅格调。

但也正是在这场人尽皆知的“反三俗”行动中,姜昆和郭德纲这两位相声界的大佬的“纷争”达到了顶峰。
只是,由于网络上的民众大多都支持郭德纲,以至于很多人都自发的开始挖掘姜昆的黑料。
作为相声界的大佬,自然也逃不过大家对他“说学逗唱”能力的审视,这其中的质疑声可实在不少。

而且,由于他很少表演传统作品,这一点也让他成了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异类”。
可他们不知道,姜昆不表演传统作品,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
他更倾向于创作和表演新相声,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让相声更贴近生活,更符合时代的潮流。

比如他的《虎口遐想》,就反映了当时年轻人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和心理压力;《楼道曲》则关注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和生活琐事。
只是,在2017年春晚上,姜昆的全新作品《新虎口遐想》被观众满脸嫌弃,毫不留情地吐槽他这是在“炒冷饭”。

本以为春晚风波已经够让人惊讶了,可谁能想到,姜昆的财富问题又把大家的好奇心撩拨得愈发旺盛。
财富谜团起,好奇引深思那时网上突然流出了一组照片,照片里是姜昆那座位于北京的豪宅,那规模、气派,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墙上挂满了名家字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各种古董摆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

还有那座与成年男性等高的汉白玉浮雕,雕刻得栩栩如生,据说价格能在北京买下一套房。
消息一经传出,网友们忍不住发问:“他的财富怎么会远超在相声界的地位?这些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而在大家的深挖下,姜昆的财富来源逐渐浮出水面,原来他的收入渠道涵盖了多个领域,丰富得让人咋舌。

演出费自然是他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着在相声界的赫赫威名,他受邀参加各种商业演出,出场费都相当可观。
他创作的众多经典相声作品,在网络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点击量、播放量居高不下。

这些作品的版权被各种平台购买,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
他还涉足书籍出版、广告代言以及商业投资等多个方面,这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姜昆的这些财富来源,让大家看到了他在商业领域的敏锐眼光和卓越才能。

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在舞台上给大家带来欢乐的相声演员,更是一个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投资者。
这与大众对相声演员收入的传统认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难怪会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和关注。
最近,朱时茂分享了一段聚会视频,视频里75岁姜昆的状态那叫一个绝,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姜昆和朱时茂一见面,就像多年未见的亲兄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互相寒暄着。
这段聚会视频里,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相声大师,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蔼可亲的老人。

他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样子,是那么的轻松自在,那么的真实可爱。
这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姜昆,也让我们对他的喜爱又多了几分。
结语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大众,更是为了传递思想,反映社会;
财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更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而社会责任,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义务,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拥有多少财富,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素材来源:《东莱英杰——姜昆》龙口人民政府
《姜昆:青春无悔,毕竟那个岁月让我们获得锻打》凤凰咨询
《姜昆自述:“欢乐使者”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作家文摘
《75岁姜昆:跟头是翻不动了,但脑子不能老》京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