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引发热议的文章,名字叫做“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大病开始”。
文中北大教授胡泳的故事触动人心:他为了照顾完全失能的母亲,毅然放弃了事业的高峰,成为了全天候的照护者。同时也引起了网友对给父母养老困境的共鸣。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2亿独生子女要面临父母养老问题。
当父母、祖父母老去,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衰退,独生子女开始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老人生病了怎么办?自己生病了怎么办?
江苏独生子女比例,将近50%
在独生子女政策下,从1980年到2016年,我国诞生了1.76亿的独生子女,现在这个数字,已经逼近2亿。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独生子女超过40%的家庭省份,有东北三省黑吉辽、京津、沪苏渝等8省!
其中上海的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全国最高,达到了64.4%的比例;江苏的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达到47.2%,也就是说,江苏近一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数据来源 知乎顾与南歌
与之相对应的是,老龄化的加剧。从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3年南京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中获悉——
截至2023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2万人,占21.9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2.87万人,占16.01%。
按户籍人口计算,截至2023年底,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181.21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为24.42%;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133.87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为18.04%;80岁以上人口为26.69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4.73%。
按照学术界相关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度老龄化社会”。
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目前无论是按照60岁以上还是65岁以上人口比例,都符合深度老龄化的标准。”
独生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之前看到在某乎看到有人问:用一句话概括作为独生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其中一条点赞最高的回答说:不敢穷,不敢生病,不敢远嫁,甚至不敢死,因为父母只有我。
独生子的人生,是独自承担的旅程。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张《独生子》照片。
左手是妈,右手是爸,儿子在中间。两手一边一个,肩膀耸着,头倾向一侧。
在那个狭小而温馨的病房里,一家三口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出。然而,这份温馨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两位老人卧床不起,母亲白发苍苍,头无力地歪向一侧,而父亲则静静地躺着,双腿微微弓起,似乎在用这种方式缓解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不适。
这一幕是现实,也是未来的常态图景。
身为独生子,最怕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父母生病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准备摧毁一个家庭多年的努力与积累。
没有兄弟姊妹、没有退路的独生子女们必须背负起两倍、三倍的经济压力。
还记得2018年全网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吗?
在北京,一个看似稳固的中产家庭,因家中老人一场流感而面临巨额医疗费用。以ECMO为代表的现代治疗,每天哗哗几万费用,即使是人脉广、收入高的中产家庭也难以承受,家庭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甚至濒临崩溃。
健康危机面前,每个家庭都可能变得脆弱。我们在网上、生活中也看到很多类似的案例,字里行间,满是生活的无奈辛酸。
这并不是在贩卖焦虑。不夸张,有时候被大家忽视的生病,往往就能摧毁一个家庭。不敢病,病不起,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面对独生子女的焦虑,安全感是关键。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果把人的需要比喻成一座金字塔的话,由下往上的顺序则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安全感代表我们的安全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它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保险也是提升安全感的有效途径。不过,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需要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同时还要避雷不靠谱的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