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诊了一位让我深感触动的病例。李女士,48岁,2型糖尿病史5年。这些年来,她一直遵医嘱规律服用降糖药,却总觉得效果不尽如人意。
半年前因工作压力过大,病情急转直下。就诊时,她反映自己口干难耐,饮水量剧增,饭后腹胀明显,睡眠质量差,经常做梦,全身乏力,便秘困扰,四肢浮肿。检查发现舌质暗红,苔薄黄。化验显示空腹血糖高达18.5mmol/L,尿糖++++ 。
从中医角度分析,这是典型的肝郁脾虚证,兼有血瘀。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脾胃受损,运化失司,加之情志不畅,气滞血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治疗上采用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的方法。处方:柴胡、白芍、山药、茯苓、白术、郁金、丹参、三棱、枳实、黄精、五味子、山茱萸。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肝柔肝,山药、茯苓、白术健脾益气,郁金行气解郁,丹参、三棱活血化瘀,枳实理气导滞,黄精、五味子、山茱萸滋补肾阴。诸药相配,共奏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之功。
服药一周后,李女士腹胀、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服用一个月,空腹血糖降至12mmol/L,尿糖++。三个月后,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空腹血糖7.2mmol/L,尿糖转阴,诸症基本消失。
这个案例给我们很大启示:糖尿病虽被现代医学归类为内分泌代谢疾病,但从中医角度看,实则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胰腺功能失调本质上就是脾失健运的表现。
现代医学往往过分关注血糖指标的控制,忽视了对整体功能的调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即便长期服用降糖药,但只要停药就会反弹。
不得不说,一些慢性病被定义为"需要终身服药",背后确实存在着商业因素的考量。要知道,真正的治疗应该是辨证论治,调理整体,而不是简单地控制某项指标。
中医讲究"治病求本",找到病因,调理脾胃,疏通气机,活血化瘀,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状况。配合合理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完全可以摆脱对药物的依赖。
希望这个案例能给广大糖尿病患者一些启发: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不要被"终身服药"的说法所束缚,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才是关键。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能知道如何來吗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资本的游戏。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更有中医连药量如何来的前提是药有效都不知道,搞得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药量。真是人间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