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痴迷穷游,35年徒步拉车30万公里,59岁走到黑河去世了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2-22 05:06:18

浙江男子不结婚,不生娃,不照顾父母,一心只想去旅行。

他没有工作,钱也有限,只能穷游。35年间,他拉车徒步旅行,走了30万公里。

有人说他是执着,也有人说他是疯了。宁愿在外面捡剩菜剩饭吃,也不回家好好过日子。

那么他到底为什么如此热爱旅行?他这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穷游的决定

谢建光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贫穷的家庭,靠着家里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谢建光想要改变家庭的现状,在那时,读书是一条好的出路。

在那间简陋的教室里,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课后还会借着微弱的灯光如饥似渴地看书。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对这个刻苦的孩子寄予厚望,同学们也对他的努力赞叹不已。

同时,谢建光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家附近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他的玩伴。每当放学,他总会跑到田野里,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看着蓝天白云,心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他常常坐在田埂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脉,想象着山的那一边是什么样子,一个去看世界的梦想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悄然种下。

可现实的残酷却逐渐向这个怀揣梦想的少年袭来。随着年级的升高,学费也越来越高,对于谢建光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尽管父母拼命劳作,省吃俭用,但还是无法凑齐他的学费。最终谢建光还是无奈离开了学校,告别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退学后的谢建光为了生计,决定去学习木匠手艺。他跟着村里的老木匠,从最基础的木工活学起。他努力地学习着,不怕吃苦,不怕累,每天都在木匠铺里忙碌到很晚。

在一次工作中,意外发生了,他的手指被木工机器无情地割断,木匠这一工作他也难以继续做下去。

经历了这场变故后,谢建光陷入了长时间的消沉。而很快,高考恢复了。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决定参加高考,希望能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梦想找到一个新的出口。

可由于之前退学后学习的中断,再加上准备时间有限,谢建光最终没有考上大学。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后,谢建光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但是,他心中那个去看世界的梦想却始终在隐隐闪烁。

他想,既然现实的生活让他如此痛苦,既然他无法按照常规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为什么不勇敢地去追寻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呢?为什么不放下一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这个世界那么大,一定有属于他的一片天地。

于是,24岁的谢建光决定去穷游。

第一段旅行的磨难

谢建光怀揣着对世界的憧憬与向往,毅然背上行囊,离开了他在浙江宁波的家乡。他知道,前方的路充满未知,但那颗渴望看世界的心,让他无畏无惧。

但他却没考虑到自己的衣食住行,光靠一腔热血开始旅途的他也没有多少钱。困了就只能睡在桥洞里,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饿了,他就去地里挖野菜,找野果子吃。有些时候无奈之下,他还会去垃圾桶里翻找剩饭剩菜吃。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周遭的人都把他当成患有“精神疾病”的乞丐。谢建光遭到了许多的白眼和非议。

但谢建光还是咬牙坚持,徒步走到了福州。可福州的山林茂密而深邃,城市路也复杂。在困难时,他还遇见了一个被人骗了钱财的女孩。

为了帮助女孩,他给了女孩自己仅剩的钱。谢建光与女孩告别,自己却在福州迷路了。他身无分文,更无朋无友,在绝望之际,谢建光被一个画家救下。

画家劝告谢建光先回家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继续旅行,谢建光听从了画家的劝告,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的谢建光,看似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但那颗向往远方的心,却从未停止跳动。

谢建光在家中开始改造木板车,他用木板和工具,一点点地将木板车改成了带棚的手推车。这个手推车不仅能遮风挡雨,还能装载他的生活用品和书籍。

这一次,谢建光继续出发的心更加坚定了。

半工半走的旅行模式

当再次出发的热情渐渐被现实的柴米油盐冲淡,谢建光意识到,要想让旅行持续下去,必须得有维持生计的办法。

于是,他放下了可能存在的一丝顾虑与面子,选择了拾荒捡废品这条路。每一个废弃的塑料瓶、每一块废旧纸板,在他眼中都成了继续前行的希望。

他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行走于乡村的旮旯角落,不怕脏、不怕累,将捡到的废品细心整理,送到回收站,换回那一张张虽不多却足够维持基本生活的钞票。

这些钱,让他能偶尔吃一顿热乎的饭菜,能补充一些必需的旅行用品,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

而谢建光,绝不是只知索取的人。在旅行中,他收获了太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有人送给他食物,让他能填饱肚子。有人为他提供住所,让他能安稳地睡上一觉。

对于这些善意,谢建光心怀感恩,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每当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他总会主动帮人干活。在农家,他会帮忙下地除草、施肥、收割。

在一些小店里,他会帮忙搬货、整理货架,用自己的劳动表达着内心的感激。他的这种行为,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懂得感恩、质朴善良的行者,也让他在旅途中收获了更多的尊重和友谊。

旅途的奇遇与结束

在谢建光漫长的旅途中,日记本是他最忠实的伙伴。他习惯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一一记录下来,这些文字不仅是他对旅程的记录,更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在学校的操场边稍作停留。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女老师。女老师看到这个拉着手推车、风尘仆仆却眼神坚定的旅人,心中充满了好奇,两人开始交谈起来。

女老师被他的经历和勇气深深打动,她发现自己渐渐被这个独特的男人吸引。她向谢建光告白,但谢建光内心向往的是自由,于是他拒绝了谢建光。

谢建光的旅途,远不止有与女老师这样美好的相遇,更多的是充满了危险与挑战,可谓九死一生。

他曾在大兴安岭遭遇过突如其来的山洪。洪水如猛兽般奔腾而来,谢建光根本来不及躲避,只能拼命地向高处跑去,最后躲进了一个山洞里。

还有一次,他走在一条小路上,一辆三轮车突然失控向他冲了过来,他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撞飞了出去。

等他醒来,发现自己躺在路边,身上多处受伤,手推车也被撞得变形。但他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便又继续上路了。

就这样,谢建光一路走走停停,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大地。可岁月和旅途的艰辛还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迹。

2018 年,59 岁的谢建光到达了黑河。此时的他,身体已经严重不适,频繁的腹痛和呼吸困难让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被送往了医院。可是,入院检查的结果却让人揪心,他的消化系统严重出血,心脏功能衰竭。

在医院的日子里,谢建光感受到了来自各地驴友和读者的关心,大家纷纷为他捐款,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但他的身体已经被多年的旅途消耗得太严重,最终,他还是没能战胜病魔,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结语

人的一生有不同的追求,这些追求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赋予了生命独特的意义。

无论是追求物质还是精神,重要的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保持真诚和热情,不随波逐流,不轻易放弃。

当我们回首人生时,能够因为自己曾经为了追求而努力奋斗过,而感到充实和满足,这便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尊重每个人不同的追求,也勇敢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星辰大海。

信息来源:

上游新闻2024年4月14日——穷游35年,徒步30多万公里,他最终客死他乡!

0 阅读:27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