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根据地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5-07 20:46:12

文 / 子玉

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些创业成功的人都是及时打造了自己稳固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而失败者则是因为,没有根据地,或者不稳。

秦国创业本质上就是一个做大、做强根据地的过程,当根据地足够大、足够强的时候,一统天下的时机也就到了。

孝公之前,秦国虽然有自己的根据地,但不仅体量有限,而且还不强,能不能维持生存都是问题。为了解决生存危机,孝公就果断启用商鞅进行变法。在将秦国初步做强之后,秦国又在秦惠文王时期拿下了巴蜀,将秦国的根据地进一步做大。

完了,秦国又以蜀郡太守李冰为总负责在蜀地修筑都江堰工程,和变法的本质一样,都是将秦国做强的动作。

在秦昭王手里,秦国的扩张战略按下了快进键,根据地是倍数级被放大。而且,秦国每蚕食一块地方就将秦国的郡县制复制到当地,以快速对其地进行消化。

在秦王嬴政手里,秦国又在关中搞了郑国渠工程,使关中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得到了增加。和都江堰一样,郑国渠也是将秦国做强的动作。

也就是说,军事扩张,是秦国扩大根据地的主要手段,而郡县制和水利工程,则是秦国做强根据地的标志性动作。

为什么一统天下的历史使命会交到秦王嬴政手里,就是因为,秦国经过数代经营,其根据地的规模和实力都达到了最强水平,足以发动灭国大战。

大和强是根据地的两个主要参数,如果仅具备一项,秦国都不能完成兼并六国的动作。就像楚国一样,虽然疆域极大,但力量却比较分散,不强。

同理,刘邦能够得天下也是因为有稳固而强大的根据地。还在汉中的时候,萧何就以从咸阳搜集来的秦宫资料为蓝本在蜀地进行改革,以强化蜀地的综合实力。同时,韩信也在军事领域进行了“申军法”的改革。萧何和韩信的目的都是要将汉王的根据地做强。

完了,刘邦就依靠蜀地的大本营明出子午暗度陈仓成功还定三秦,其根据地进一步扩大。打下关中之后,萧何又将在汉中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关中,在关中进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做强根据地。

最重要的是,刘邦在根据地还拥有广泛的支持者,从打入咸阳出台“约法三章”政策的那一刻起,刘邦就已经得了老秦人的心。如今,刘邦王者归来,老秦人肯定乐于让刘邦做他们的王。

可见,人心也是事关根据地强弱的一项重要参数。

刘邦有稳固而强大的根据地 图源/剧照

反观项羽,虽然其也有西楚国的根据地,但在经济层面却根本不能与刘邦关中和巴蜀的组合相比,而且,项羽残杀义帝的行为还使他在楚地极不得人心,导致他对彭城一带的控制力相当弱,刘邦能够率领联军轻松打进彭城就能说明问题。

可见,项羽的根据地不仅实力较弱,而且还缺乏人心层面的支持,不能拧成一股绳助力他和刘邦争霸。

本质来说,楚汉争霸实际上是刘邦和项羽两人根据地的比拼,项羽的根据地不如刘邦,所以最终失去了天下。

东汉的刘秀也是因为先有了河北的根据地才能不断将蛋糕做大最终建立帝国的。

当曹操在中原的四战之地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时,他没有急于出手,而是直击事物本质,以屯田的方式来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发展经济。如果曹操没有建设稳固的根据地,别说他打败袁绍了,可能早就饿死了。

能够在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环境下生存并脱颖而出的人,一定是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的。为什么西汉末年的赤眉军、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在势头极猛的优势下被淘汰,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和曹操一样,孙权也是一个聪明人,他明确地认识到,要想维持在江南偏安的格局,就必须将江东打造为孙氏稳固的根据地,为此,他一直在打两张牌:

征讨山越势力,覆盖东吴在江东的权力盲区;实行江东化,获得江东世族的支持。

当孙权基本解决了山越问题并完成了江东化的改革之后,其根据地就已经非常稳固了。接着,孙权就果断称帝,在明面上与曹魏进行对峙,而他的底气正来自于江东稳固的根据地。

包括蜀汉,虽然体量很小,但诸葛亮还是在内部实行了各种改革,既要让蜀汉各派凝聚一心,又要尽量提高蜀汉的经济水平,都是做强根据地的动作。这才是蜀汉能够和东吴、曹魏维持三足鼎立格局的核心原因。

五胡乱华,开启了游牧民族在中原建设根据地的过程,为什么大多数政权都是昙花一现,本质原因就是,他们都没有建成稳固而强大的根据地,所以才会被对手的武力优势轻易摧毁。

即使苻坚统一了北方,但依然是大而不强,根据地极其不稳。当时,前秦内部不仅存在着胡汉矛盾,同时羌人姚苌、前燕皇族慕容垂也是不稳定因素,如果前秦遭遇军事失败或者氐人势力受损,姚苌和慕容垂马上就会冲击前秦的统治地位。

这个时候,苻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内部入手,在解决姚苌和慕容垂这样的不稳定分子的同时积极实施汉化改革以消弭胡汉矛盾,等将北方的根据地做强并凝聚人心之后,才是他兼并南朝的最佳时机。

当然,这个工作一代人是根本完不成的,需要世代接力。但苻坚却根本不相信周期,对氐人的武力有一种盲目的自信,要投鞭断流,结果就导致了淝水之败。

苻坚之败是因为根据地不稳 图源/剧照

为什么杨坚能够兼并南陈一统天下,就是因为,从宇文泰开始,北方政权就已经着手根据地的建设,以打造关陇军事政治共同体的方式来发展关陇、凝聚人心。当杨坚成为北方政权的接力者之后,北方的根据地是不仅强,而且特别稳,正是一统的最佳时机。

可见,稳固的根据地是解决生存危机并获得发展的核心。

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就是因为,大唐天子的根据地在实力上被节度使的边地所反超。等到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朝廷的根据地就始终没有再发展起来,藩镇的根据地反而是不断扩张的节奏。最终,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给唐朝的帝业按下了暂停键。

但五代朝廷依然面临藩镇的威胁,原因就是,朝廷的根据地在实力上根本不如各藩镇,所以才会屡屡发生被藩镇冲击进而取代的悲剧。

柴荣即位之后马上就认识到了问题所在,所以就出台各项政策加强汴京根据地的建设,不仅将地方精兵补充到朝廷的禁军系统,同时还对汴梁城进行了城改,又通过疏通运河提增汴京的经济实力。

赵匡胤为什么能够凭借朝廷禁军就成功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动作,就是因为,汴京根据地的强大。

当然,如何防止汴京本地势力对皇权的冲击,这是赵匡胤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周世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至于金军在灭掉北宋之后为什么不能趁势消灭南宋又是因为,在技术层面,金军不适合在水网纵横的江南地区作战,在实力层面,金军还没完成对辽国故地、北宋故地的消化,根据地严重不稳。

所以,在几次南下无果之后,金国就主动放弃扩张战略转而开始细心经营手里的存量蛋糕,南宋也因此才有了时间经营江南的根据地。

但金国虽然占领了中原,却依然面临新崛起的草原势力的冲击,最终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骑兵所灭。而蒙古之所以能灭金又是因为,铁木真在领土层面统一了草原,又通过出台千户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在草原根据地大而强的情况下,蒙古帝国才能连续出招,灭金、灭西夏、灭西辽、西征...

一直在扩张的路上。

而元朝之所以能攻灭南宋又是因为,忽必烈自从主政中原之后就广泛延揽汉人精英助力自己对中原的消化,将草原和中原都打造为了元朝稳固的根据地。

忽必烈一直在打造根据地 图源/剧照

之后的清朝之所以能入关并消化中原也是因为,皇太极在接手努尔哈赤的事业之后以清王朝的形式对女真势力进行了升级改造,将东北打造为清朝稳固的根据地,所以才能在明末的乱局中将自身利益最大化。

而李自成之所以失败又是因为,其和黄巢、张献忠之流一样,属于流寇式作战,始终没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因此,只要经历一场军事失败,马上就会面临崩塌的命运。

清朝在入关之后又出台了一个政策:严禁汉人势力向东北扩张。就是要保证清朝对原始根据地的掌控,使他们在中原遭遇挫折之后还有退路。

当然,清朝之所以败亡又是因为根据地的缩小。当太平军被剿灭之后,地方大权和财政都被汉人督抚所掌控,朝廷的权力是被无限压缩,已经进入了唐朝末年的死局。

可见,历史更迭的主题始终是根据地的竞争:成功者都是因为建设了强大的根据地,而失败者都是没有认识到根据地的重要性。

以史为鉴,我们普通人想要安稳的人生也要建设自己的“根据地”,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护城河,这条河可以是充足的储蓄、不可替代的能力,也可以是永远能够变现的资源...

说白了,就是要在自己的领域内深耕。

而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频繁换工作的行为绝对属于黄巢、李自成等人流寇式作战的行为,万不可学呐。

人生短暂,试错机会有限,永远要抓住事物的根本,用死磕将自己打造为行业专家。

最后,用范雎说给秦昭王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得尺则王之尺也,得寸则王之寸也。”

一天进步一寸,几年之后就是可作为护城河的根据地。

勉之!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7

子玉的史无边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