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汽车市场价格战贯穿全年,超 70 各汽车品牌、330 多个车型参与,优惠手段层出不穷,激烈程度近年罕见。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形成两大阵营,表现大相径庭。
合资品牌:节节败退
销量持续下滑
价格战冲击下,合资品牌销量显著下滑,市场份额被压缩。2024 年 1-11 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 554 万辆,同比下降 16.3%。一汽 - 大众较上年同比下滑 13.15%;广汽丰田同比大降 22.32%;本田双雄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分别同比大降 26.52%、29.19%,年销量跌破百万;上汽通用同比剧降 56.54%,从年销百万级跌落至不足 50 万辆。
新车表现乏力
日系:凯美瑞
2024 年合资品牌新车推出少,市场热度低,新能源新车投放滞后。如东风日产探陆,1 - 10 月累计销量仅 9632 辆,在 SUV 市场排名靠后,在价格、配置、智能化方面无优势。而中国品牌和新势力推出比亚迪多款新能源车型、问界 M9、小米 SU7 等竞争力新车,销量攀升,挤压合资品牌空间。
面临多重困境
德系:迈腾
在技术上,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慢,研发投入不足,新能源车型在续航、充电、智能化配置上与中国品牌和新势力差距大,智能化技术进展也缓慢。传播方面,合资品牌依赖传统渠道,对新兴渠道利用不足,品牌定位和传播策略有问题。成本上,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原材料价格上涨、研发成本增加加大成本压力,广汽集团因价格战首次亏损。
美系:迈悦宝
中国品牌:强势崛起
销量与份额双增长
中国品牌在 2024 年表现出色,销量和份额双增长。乘用车销售 1797 万辆,同比增长 23.1%,占比 65.2%,占有率提升 9.2 个百分点。比亚迪全年销量 431.33 万辆,同比增长 26.26%;吉利汽车累计销量 179.2 万辆,同比增长 33.6%;奇瑞汽车销量 158.1 万辆,同比增长 38.8%,海外市场表现突出。
技术创新引领
中国品牌在智能驾驶和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域取得突破。智能驾驶上,百度 Apollo 与多家车企合作推动技术商业化,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受关注,问界系列搭载后销售成绩不错。新能源动力系统方面,比亚迪刀片电池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中国一汽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取得成果,红旗品牌在相关技术领域有进展。
出口成绩亮眼
中国品牌汽车海外市场份额达 15%,增长 3 个百分点。在东南亚,比亚迪设厂建网,销量攀升;在欧洲,上汽名爵、蔚来、小鹏等品牌进入,蔚来在欧洲销量增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应对策略:不同选择
合资品牌的应对举措
合资品牌应对价格战,采取价格调整,上汽通用大幅降价,别克限时优惠;产品布局上,一汽 - 大众推出多动力车型,计划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技术合作与创新方面,大众与小鹏在技术、采购等深入合作,提升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
中国品牌的持续升级
中国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上,比亚迪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品牌建设上,吉利推出高端品牌极氪、领克提升形象;市场拓展上,奇瑞海外销量大增,比亚迪、长城等加速海外布局。
未来展望:竞争新态势
2024 年合资品牌面临挑战,中国品牌成绩瞩目。未来汽车市场竞争更激烈,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是关键。合资品牌需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利用品牌和技术积累,加强合作提升智能化和电动化水平。中国品牌应保持技术创新优势,加大研发,提升品质性能,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无论合资还是中国品牌,都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升产品价值和服务水平,推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编辑: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