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上床先"签字画押"?婚内强奸立法该改了(二)

虔诚义工 2025-04-21 15:35:30

一、李敖的困局:亲情羁绊与契约之殇

李敖曾深情追忆狱中岁月:“我在坐牢的时候,把房子转到了我妈名下,让妈妈帮我保管,告诉妈妈,我的房子不能动,还反复跟她说了这件事。后来,弟弟做生意亏掉了,妈妈毫不犹豫的就把我的房子抵押了去帮弟弟。没有经过我的同意。”

他妈妈却理直气壮地回应:“我是妈妈,我有什么错?”

彼时的李敖,身陷囹圄,那套房子是他最后的庇护所。母亲看似出于“护犊之情”的抉择,实则无情地践踏了最基本的财产信托准则。然而,李敖并未诉诸法律,更为重要的是,大家也都认可李敖的做法。

这一案例,恰似婚内强奸问题的生动缩影,深刻反映出亲情与法律、伦理之间的微妙博弈。

二、大同“订婚强奸案”:法律之困与现实之悖

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维持原判,判决书以“七问七答”的形式释法,却未能平息舆论的汹涌波澜。案情本身犹如一场黑色幽默剧:订婚宴后同居,事后女方控诉强奸,男方最终获刑三年。

此案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法律在处理婚内性同意问题时的简单粗暴。强奸罪的认定,在婚内与婚外情境下,本应有着截然不同的考量标准。

香港平等机会妇女联席的调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超过 20%的女性曾在婚内或亲密关系中遭受强迫性行为。若以此比例推算,大陆可能有数千万家庭潜藏着刑事风险。倘若严格执法,监狱系统恐怕将不堪重负。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更凸显了法律在应对此类复杂问题时所面临的困境。

三、超越“非此即彼”:婚内强奸与家庭暴力的辩证思考

古有“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的箴言,旨在维护家庭的完整与和谐。然而,在当今社会,为何一些人却执着于将夫妻间的矛盾推向“鱼死网破”的绝境?

法律,本应是守护家庭幸福的坚固盾牌,而非解构夫妻亲密关系的锐利武器。它应当致力于防止家庭暴力的发生,为家庭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

李敖没有起诉母亲,是因为亲情的力量超越了法律的裁决。同样,婚内强奸立法也不能仅仅依靠冷冰冰的条文,而需要综合考量伦理、文化与社会现实等多重因素。真正的法治进步,并非让法律强行介入夫妻的私密空间,而是要在尊重家庭伦理的基础上,构建一套更加人性化、更具包容性的法律体系。

在这个充满多元价值观的时代,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性和包容的态度,重新审视婚内强奸立法问题,寻求法律与伦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之道。

0 阅读:16
虔诚义工

虔诚义工

心顺、言顺、事顺,千顺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