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一样的天气,想起了四十九年前的今天

扬州小兔子 2025-01-08 20:25:17

早晨起来拉开窗帘,明晃晃的阳光直射进来。却有点冷。今天是三九第一天,该冷了。我的思绪却忽然跳开,跳到了四十九年前那个清晨。

十多岁的懵懂少年,那天恰巧在六点半左右站在阴沟前漱口。陪伴的声音是有线广播里的播报。那时候每天早上六点半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家家必听。一根拉绳,广播就响了。不同于今天信息爆炸,那时候只有一个声音。

那天早上,播报的声音少了往日的欢快,节奏也慢了下来。这样的改变立马引起我的关注。随后的消息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国丧。拿着漱口杯的手,抖了一下。

没看过几本书,也不懂什么古往今来。心目中的周总理,就是伟大的代表。没错,在我成年后,有一次说起这辈子最敬佩的人,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他!

那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文章说,周总理,年轻时像很多怀有侠之大者的人一样,专门练过武功,据说身手挺不错。我不太相信。因为无论看到他哪个年龄段的照片,都是那样文质彬彬温润如玉。

去过淮安他的故乡,看过像牛棚造型的纪念馆。去过重庆曾家岩,看过他们在狼穴里工作的环境。还看过其它几个他生活过、工作过的地方。

前两个月去上海,去了一大旧址和一大纪念馆。里面照片上的他,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从事革命工作的模样。不管是不是在塞纳河划船,法国人的浪漫,他身上不多。他身上更多的是安静。我以为。

在没有见过死亡的年纪,七六年一月八号的这则新闻,像惊雷一样惊呆了少年的我。当时的心中,瞬间冒出“怎么可能”的念头。他也会从我们的生命中消失?那时候并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还要经历朱老总和毛主席的离世,还要在唐山大地震后,参与到防震抗震的生活中。

“十里长安送亲人”,多少年后,看到了当时的影像。那些“新闻和报纸摘要”里听到的声音,终于化为可见的画面。《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诗行,至今还能一字不落的背出来。诗作者对着高山、对着大海的高声询问,最终幻化出周总理无处不在的忙碌……

一转眼,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个少年,从农村回到城市,工作学习、生儿育女。如今退休多年。她享受过生活的甜美,也遭受过生活的重创。对人生和未来,早已不再去想会怎么样,因为想了也没用。

周总理七五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早已实现了。当今生活的便捷,超乎老一辈革命家的想象。现代化实现后的变化之大,在没有实现之前,想不出来。将一个“一穷二白”、从战乱与自然灾害中积贫积弱的国家,用二十几年时间,建设成在世界上拥有独特位置的大中国,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多少个一月八号,脑海里都会不由浮现出七六年的那个清晨。

今年,今天。当被窗帘遮挡住的阳光照到身上时,四十九年前的那个早晨,“新闻和报纸摘要”的沉痛声音,又一次出现在耳边。时间能改变很多,时间又能让人成长和成熟。可是,时间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抹去所有。譬如记忆,譬如爱恨情仇!

十天前的十二月二十六号,我们记住了一代伟人的生日。半个月不到,另一位为人的忌日,到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

太阳,从亘古洪荒到现在,始终不变。古人从最初以为的十个太阳到后来弄明白只有一个太阳,用了成千上万年时间。将旧中国变成人民的新中国,用了二十八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用了多少年?新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是怎样地精神抖擞!

一月八号,马上就要过去。现在已经是将近晚上九点,太阳的影子都没了。一天过去了。下一个一月八号,要又是一年。

一切都会被改变。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不会变!

0 阅读:9
扬州小兔子

扬州小兔子

60后大妈,成功母亲。喜欢码字,尤喜旅游、健康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