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容作为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个女性副部长,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鞠躬尽瘁、尽心尽力,更是终生未嫁。
她离世的那天,除了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送她最后一程,有人还发现了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都出现在了葬礼现场。
这不禁让许多人感到费解,为什么毛家人也纷纷到场,除了王海容的过往经历之外,和去世那天的日子也有些关系。
神秘的来信60年代的一天,正在中南海办公的毛主席突然收到了一封颇为神秘的信件,从信封的厚度来看,里面最少有好几页纸。
毛主席本来还纳闷这是谁给自己寄来的,直到他看到信封上了署名,这才恍然大悟。随即笑了笑的打开信封,将里面一张张的信平铺在桌面上。
毛主席一番阅读后,拿起笔便在纸张上龙飞凤舞的书写了起来。没想到毛主席一写就是足足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期间毛主席还专门给自己的警卫员说道:
“这段时间先不要打扰我,有什么事情先放一放。”
两个小时后毛主席从书房出来,将信又叠好塞回了信封对警卫员说道:
“帮我把这封信按照来的地址寄回去,一定要快,否则上面的墨迹干了就不好喽。”
警卫员看了看信件上面的地址,发现这也不是公文,便问道毛主席:“主席,这又不是什么要紧的文件,为什么要这么急?”
毛主席点起一根烟后说着:“帮娃娃一个忙而已”。警卫员听的一头雾水,低头看着信件,寄信人写着“王海容”三个字。
王海容和毛主席又是什么关系,这封信又是什么内容呢?
王海容和毛主席的缘分说来王海容和毛主席的缘分可不小,王海容不光是毛主席的表侄孙女,就连她的名字“海容”两个字也是毛主席给取的。
意思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希望王海容未来成为一个有着宽广胸怀,为中国做出贡献的人才。
不过,虽然王海容和毛主席是远房亲戚,但是自从在很小的时候见过一次毛主席,因为毛主席忙于公事,往后十几年的时间里王海容再也没有见过这个给自己取名的人。
尽管如此,王海容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给自己取的这个名字。出生于1938年的王海容,可以说从小就是在旧中国的一片混乱中长大的,抗日战争、内战让华夏大地满目疮痍。
即便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的也是国民政府留下的一堆烂摊子,整个国家百废待兴。
那个时候的王海容虽然只有十二三岁,但已经在心中规划好了自己的未来,等到自己高考的时候想要选择理工科,为国家的工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高考成绩出来后王海容的成绩就差了一点,但对于高考来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王海容没想到自己充分准备了那么多年的时间,到头来竟然一场空。高考落榜这件事对王海容的打击很大,虽然说还有复读的机会,但这一次的失利似乎将王海容的心气给消磨殆尽。
那段时间她经常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有时候一天都不吃饭。
王海容的父亲王季范有些看不下去了,认为就这么轻言放弃不应该只是自己女儿的作风。
便对女儿开导道:
“一次的失败根本算不了什么,想一想当年你毛叔叔在国民党反动派多少次的围追堵截中虎口脱险,如果他像你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轻言放弃,那还能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吗?”
父亲的话似乎触及到了王海容的内心,就像那句话一样,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王海容也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可以换一条路走,于是在后来她去了一家化工厂参加工作,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对于王海容来说她的内心却十分充实。
并且王海容在这期间还渐渐喜欢上了写作,她经常会把自己的日常给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就把他们整合在一起,编写成小说,将自己当作主人公。
、那天王海容将自己写的东西给父亲过目,想让父亲给出一些意见。没想到父亲却说道:“有一个人能在写作上给你更多的帮助。”
王海容有些不解,看着女儿费解的神情父亲说道:“毛主席”。
毛主席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作品,文学水平毋庸置疑。但是王海容却有些顾及,因为毛主席每日公务繁忙,真的会有时间看自己写的东西吗?
父亲对她说道:“相信自己,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凭借着父亲这句话,王海容将自己写的稿子拼凑到了一起,并且写出了自己的诉求,想要让毛主席指点一二,便寄给了毛主席。
这就是前面毛主席收到的信件内容,当毛主席看到“王海容”名字的时候,多年前的回忆瞬间浮上心头。
在王海容很小的时候,毛主席曾经拜访过表兄王季范的家,那时候毛主席还抱过王海容呢。
所以在对待王海容的这些稿子上,毛主席十分认真。精确批改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
并且还在给王海容的回信上告诉她,想当面教她一些写作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看到回信上毛主席想和自己见面的消息,把王海容兴奋了好几天,毕竟能被毛主席这样的文学大家一对一教课,可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事情。
后来在毛主席的影响下,王海容决定重新参加高考,但是这次她报的却不是工科,而是文科。
就像父亲说的,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年多的历练不仅扩充了王海容的知识面,更磨练了她的心态。所以这次成绩出来后,王海容考出了优异的成绩,顺利被报考的大学所录取。
后来王海容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到外交部工作。
去世那天有点特殊1971年,在周总理的肯定下王海容被正式任命为礼宾司的副司长。三年后又凭借出色的才干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性的外交部副部长。
70年代由于中美关系回暖,也迎来了一波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峰期。尼克松访华的关键时刻,王海容作为毛主席的翻译人员始终伴在毛主席左右,为毛主席翻译好尼克松的每一句话。
光是准备工作王海容就从两个月前就开始废寝忘食的准备,因为她明白这次尼克松访华对中国的重要性,所以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
除了尼克松之外,后面诸多的西方小国也紧随美国步伐纷纷访华,那个时候是王海容最繁忙的时候,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压缩到了两到三个小时。
才三十多岁就开始长白头发,皱纹也长了不少。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仿佛老了四五岁。
王海容对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可以说是百分百的投入,年轻时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一直没有找另一半,直到晚年退休的时候还是孤家寡人。
可王海容却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将国家当成了自己的另一半,看到国家越来越好,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2017年王海容去世,巧合的是王海容去世的日子和毛主席一样都是9月9日,就好像是即便毛主席已经去世了几十年的时间,或许二人的缘分从毛主席给王海容取名的那一刻就已经存在于冥冥之中。
毛家的后人们也纷纷到场,来送王海容最后一程。王海容将自己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上,这种精神时至今日都影响着中国的外交工作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