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强调一下——我并不想证明“NC没有屠杀过犹太人”,我只是对“NC在42年后系统性灭绝600万犹太人”这个西方定论存疑,如果理解不了这两个表述的区别,我建议先去上完小学,免得无谓的道德口水战。
好的,开始正题——
在西方历史中,犹太人在集中营遭遇的“种族灭绝”,是个浓墨重彩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表述中,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真的深究起来,根本经不起推敲。
一个问题,如果中间有刻意编造的谎言,那么这个问题,一定有根上不成立的地方。
我们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例,简单聊几个——

奥斯维辛集中营布局示意图
第一:毒气室
这是已经流传数十年的一个传言,我接触到的版本是这样的(估计大家都大差不差)——
数百男女被骗去洗澡,脱光衣服,塞进密闭的屋子,NC士兵从通风口扔进一种叫做齐克隆B的农药颗粒,这种农药含剧毒的氰化物,落地气化成毒气,很快,人们都被毒死,然后NC士兵抽干毒气,把人直接拉走火化。最多的时候,奥斯维辛毒气室,一天可以毒死6000人........
多么残酷,多么令人同情。
但是,编这个故事的人,好像对化学,缺乏基本的认知——
齐克隆B,确实是一种农药颗粒,也确实使用的时候,气化生成有毒氰化气体来杀菌(当年农药就这么无法无天),但是前提是——需要加热到80℃以上。
能把房间加热到80摄氏度以上,人都半熟了,哪儿还需要多此一举扔农药颗粒变毒气。
其实用脑子也能想到,作为装在马口铁罐子里的农药颗粒,如果常温下就能固态气化,那哪个厂子敢生产,哪个农民敢使用??

奥斯维辛发现的齐克隆B铁罐
在苏军解放奥斯维辛之后,发现了大量的齐克隆B铁罐,证明齐克隆B确实在奥斯维辛有不小的使用量,奥斯维辛集中营也确实有一件房间,因为氰化物积累,导致墙壁发蓝,但是那是一间可以封闭加热的消毒室,用来消毒犹太人的衣物。
另外,从基本的布局上看,奥斯维辛的“毒气室”,设置的也非常令人诧异:
从下面这张奥斯维辛的地图上,标注的毒气室在哪儿呢??我估计很多人不知道——15号,也就是在图面的右侧。

但是这位置非常有趣,因为围绕着15号位置周围,是14-党卫队病号楼、16-盖世太保审讯处、还有17-盖世太保秘书登记管理处,再往下的25号地区,是营地管理总部,28号,则是营地指挥官鲁道夫汉斯和家人的别墅.......
换句话说,集中营的高级军官和特务的生活区,工作区基本上都在这里,要说在这地方正中间戳上一个毒气室,天天押送进去几千人,天天释放吸入几口就致死的氰化物毒气,天天拖出几千具光溜溜的尸体,这是什么行为艺术?心理生理双摧残?
从遗址中的“毒气室”内景来看,这个毒气室,既无可以投毒的“通风口”,也没有抽气口,粗糙的裸露砖墙,更是会附着大量的有毒物质,对来清理的人员形成巨大的二次伤害,无论如何都不像是个能用作生化行为的场所,除非德国人自己也不顾性命,时刻准备同归于尽。
如果不能理解上面这段,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日军731,100等野兽部队的生化实验场所,就能看到区别。

奥斯维辛毒气室内景
第二:焚尸炉:
在犹太人的历史描述中,这个场所如西游记中的狮驼岭一样,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尸体被直接送进去,烧成了碎骨,再碾成粉末,撒到了地里........无影无踪,主打一个死无对证。
还是那句话,写这段的人,好像仍然是缺乏基本的理化知识........
焚尸这个活,说起来,是个技术活,要确保把人体组织给烧干净。高能的燃料,相对密闭的空间,提供流畅的氧气,充分的燃烧控制,缺一不可。
否则,那就是闷炉烤馕呢。
奥斯维辛有多少焚尸炉呢??不超过30座,其中占绝大多数的24座,集中在比克瑙集中营,也就是二号营。

比克瑙集中营的焚尸炉
烧一具人体需要多久呢,今天的殡葬场内,现代密闭火化炉,用天然气充分焚烧,大概是1小时。80年前,应该不会比这个效率更高。便姑且算一个半小时吧。
也就是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30座焚尸炉,就是加班加点全天无休连轴转,一天也就是烧500人左右,一年18万人,在比克瑙集中营投入使用到解放的3年多时间内,这火化系统就算一刻不停,也就能烧掉50-60万人,距离犹太历史中所谓的“400万遇难者”(当然不都是犹太人)还有80%的差距。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能源。
今天的现代化火化炉,一个人体火化,需要消耗10-15公斤左右的柴油,在当年,这个消耗量只可能更多。就按照20公斤来算吧
即便是按照50万人火化需求,那么一个奥斯维辛集中营,搞这种无意义的屠杀,就要消耗掉1000万公斤的柴油,也就是1万吨,足够一个装甲师高强度作战百天以上,对于视燃油如命的德国来说,这种消耗很明显是非常匪夷所思的。
有人也许还要问,德国盛产煤炭,是不是可以用煤炭,用木头??
好的,按照完全燃烧来计算,烧掉一个人,用煤炭,大概是100公斤,用木头,不会少于300公斤.........在考虑到运输成本,这个数值,同样极其浪费,是德国无法承担的。
而整个奥斯维辛集中营地区,始终未见大型的煤炭或者木材堆场,证明这种途径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焚尸炉,有多少死无对证的帐,可能只有做账的人自己知道。

奥斯维辛集中营
第三:脂肪肥皂:
这更是一个类似于智商税一样的谣言——
实际上,用人做肥皂的谣言,始于.......一战。
一战中,作为战时宣传的一部分,有丰富集中营虐杀经验的英国人(对,世界上最早的集中营是英国发明的)指控德国人,用战死的士兵尸体提炼甘油做肥皂。但战后,英军前军事情报部长约翰·查特里斯在1925年公开承认这些报道是编造的。
在二战中,工业脂肪作为重要的战争材料,都是国家特别管控的,德国用来管控工业脂肪的部门,叫做——国家工业脂肪供应中心,缩写为RIF,肥皂上印的都是这个字样。
但是在犹太人的宣传中,这个RIF,被曲解为——RJF,犹太人脂肪肥皂,加上该工业脂肪制成的肥皂颜色发绿,味道粗劣,很容易联想成为那种恐怖惊悚的事情,因此,这种谣言不胫而走,在战后,因为犹太人舆论的强势,几乎做成了铁案。

所谓的犹太肥皂
其实,但凡有脑子的,都会觉得这种事情很吊诡——急需劳动力支持战争的德国,把好好的犹太劳动力,杀了,耗费大量成本做成低廉的肥皂??德三就算是残暴,也不至于算不明白这种账吧。
至于因为恶劣的劳动环境和供应,过劳死的那些人,骨瘦如柴,从他们身上能有什么脂肪??
但是,这一切质疑,在强势的犹太舆论下,都无足轻重了。
1942年底,美国犹太人大会出版的《国会周刊》发表社论称:德国人“用科学的方法将犹太人变成肥料、肥皂和胶水”。同一期的一篇文章报道称,来自法国和荷兰的犹太驱逐者被加工成“肥皂、胶水和火车油”在德国至少两家特殊工厂中。与许多其他美国期刊一样,颇具影响力的《新共和》在1943年初报道称德国人“在谢德尔采的一家工厂里用犹太受害者的尸体制造肥皂和肥料。”
这些战时的宣传一直延续到了战后。
随着盟军对德国的占领,铺天盖地的这类“罪状”被印成传单分发。
当德国著名国际法专家弗里德里希·格林,哀求盟军,既然战争已经结束,不要再继续这种无厘头的诽谤的时候,他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会继续这场暴行运动,直到没有人愿意再听到关于德国人的好话,直到其他国家对你们的同情被彻底摧毁,直到你们德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写在最后——
有人总是问我,为什么要西史辩伪。
因为西方历史的伪,不光是为了给自己涂抹,更是为了摧毁你民族的尊严和自信而来的,是带有极强也极其阴暗的战略性目的的。
我并不是德粉(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尤其反感德吹),我也不否定那场巨大的战争中,作为发起国的德国,做了很多反人类的事情。
有人可能还会问我——难道德三没杀犹太人么?——我的回答是,他杀了1个人,你非要证明他杀了10个,只能说,你在包庇9个杀人犯。那同样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犹太人用特定的舆论,已经笼罩了世界太多,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