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榜#恶匪成渠:以酷刑杀人立威,杀死500多日军,被日军用蒸笼蒸死
日军侵华战争是一段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历史,回忆起那个惨烈的时期,激起的不仅是痛苦的记忆,更是坚韧的精神。在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时,各个身份的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有些人宁死不屈,他们选择以身殉国,为了捍卫家园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一种英勇的抉择,铸就了永远铭记的英雄。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楷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也有人在威逼利诱面前选择了屈服,成为了汉奸。在生存的压力下,有人或许为了保护亲人,或者是出于对未来的无奈,最终背叛了自己的国家。
还有一些人试图“审时度势”,像是墙头草般摇摆不定。他们或许试图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但往往最终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就如同恶匪成渠一样,曾经以残暴手段立威,然而在抗日斗争中却毅然投身,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一种因果报应。
成渠家境平凡,在当时农村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盛行,“望子成龙”成为了普遍的期望。于是,成父在深思熟虑后,赋予儿子一个寄托期望的名字——成渠,希望他的未来道路水到渠成,一帆风顺。
成渠的童年并非注定要成为恶匪,相反,他在孩童时期表现得相当正常。用功读书,少给家庭添乱,成渠被认为是个乖巧的孩子。由于学业出色,他幸运地成为一名教书先生,人生仿佛一片平静水域。
然而,上世纪二十年代,社会动荡不安,革命浪潮席卷各地,而侵华日军的威胁也日益加剧。这个时候,充满热血的成渠决定摆脱平凡的教书生涯,投身军旅,渴望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个选择使人想起当年的朱德,他同样是在家乡教书,后来投身军旅,跨足千里奔赴德国入党,最终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为国家的独立和繁荣立下赫赫战功。
成渠与朱德截然不同,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初心的一腔热血在战场上遭遇敌人的真刀真枪时很快冷却,他面对战场的残酷现实,心生畏惧,表现得消极且胆怯。这种消极抗战的思想使他在战场上未能有所建树,最终被国民党遣送回家乡,回归到他曾经的教书先生的职业。
回到家乡后的成渠并没有因此而安于现状。他眼见外面的世界,对于平凡的生活产生了不满。年轻时钟爱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激发了他的雄心壮志。思考着是否能像书中的“梁山好汉”一样,白手起家,创造自己的江山事业。
在年届31岁、正值而立之年的时刻,成渠展现出极大的胆识和冲劲。这个阶段,他遇到了几个人,其中刘容和刘志彭等都是当地臭名昭著的恶人。尽管这些人在当地声名狼藉,成渠却毫不在意,反而与他们结为深厚的交情。最终,他甚至提议与这些恶势力结拜为兄弟,共同追逐自己心中的“天地”。
成渠、刘志彭等人成为了结拜兄弟,组成了一个有13个人的小团体,被人们称为“十三太保”。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太保”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最早源自唐朝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个儿子。后来,袁世凯手下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十三位将领也被称为“十三太保”,其中包括蒋介石麾下中华民族复兴社的骨干成员。成渠选择这个名字,显然是有着野心和抱负。
于是,这个由成渠领导的小团体,原本只是一群让乡亲们畏惧的恶霸,开始策划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在1938年,他们趁机袭杀了一支国民党士兵,夺取了武器,从而彻底展开了犯罪生涯,成为当地一方的恶匪。
依靠着武力的威胁,十三太保在当地建立起威慑力,很少有人敢于反抗他们。与此同时,许多闻风而动、趋炎附势的人纷纷投靠了他们。
成渠的队伍逐渐壮大,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武器装备充足。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早年“宏图大志”的设想,但却是以成为土匪的方式实现的,与他父亲给他取的名字中“水到渠成”的美好寓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成渠与十三太保中的其他人应该有所不同,他曾经读过书,还当过教书先生,内心应该是有一些“善念”存在的。然而,事实却相反,或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在起作用,又或者是他内心本身就隐藏着无限的恶念。
他成为土匪之后,他变得异常凶狠残暴。对于各种酷刑的研究成为他的爱好,他不仅喜欢使用这些酷刑来杀人立威,还让当地的百姓对他心生畏惧。
尽管关于成渠使用的酷刑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但他在当地的恶名却是无人不知。
随着日军的侵略行为日益张狂,成渠也开始感到危机。尽管过去他在战场上总是充当着“逃兵”的角色,但如今有了一众兄弟和“事业”的成就,他显然不想再一夜之间回到起点。因此,他选择反抗国民党,并趁机接受了日本人递来的橄榄枝,成为了“日军”的一员。
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匪基业,他不得不在日军和国民党之间反复摇摆,成为一个真正的两面派。这种行为最终成为了他的命运的绊脚石。
成渠的两面派作风在战局变幻时表露无遗。尽管他归顺了日军,但一旦看到日军陷入溃败,他迅速向国民党表忠诚,并以杀害500多名日军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忠诚。
这样的“迎风草,两面倒”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他自以为是“审时度势”的天才,因此在日军占优势时,又试图向日军投降。
成渠曾经研究过不少酷刑,而这些酷刑在那500多名日军中也曾被使用。日军对于成渠杀害同胞的仇恨让他们决心要让成渠也尝尝酷刑的滋味。
最终,日军选择了一种十分残暴的蒸刑,将成渠处死。对于一个过去以酷刑杀人的土匪头目而言,这或许算是一种恶有恶报,尽管在他野心勃勃的时候,他未曾想到自己也会陷入如此凄惨的结局。
国内的局势混乱,各地出现了占山为王的土匪,形势比较复杂。尽管这些土匪常常欺压当地百姓,标榜着劫富济贫的口号进行劫道,但在面对日军的侵略时,有些土匪却表现出了救国之心,积极参与抗日战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土匪数量之庞大在当时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国民党对待土匪的态度常常是纵容或剿灭,而中国共产党则选择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在共产党看来,这些土匪也算是一种潜在的“军备力量”。鉴于当时国内抗日形势的严峻,如果能够将这些土匪收编,或者与他们合作,一同抵抗日军,对于增强抗日军队的实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这一情况在影视剧《亮剑》中有过生动的表现。谢宝庆作为一位一直占山为王的土匪头目,表达了加入抗日大军的愿望。在商讨中,他答应加入孔捷的部队,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共产党与土匪之间达成了一种合作关系,甚至将他们纳入抗日军队的行列。
共产党在应对土匪问题时采取了多方面的策略,对不同类型的土匪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于像谢宝庆这样主动求和的土匪,共产党提出改造的要求,将他们纳入编制,并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这种方式旨在通过正面引导和教育,使这些土匪脱离原有的武装犯罪生活,回归社会正道。
对于不愿意合作且表现出恶意的土匪,共产党采取了直接剿灭的方式。在抗日根据地中,不安分的土匪可能会对当地的安宁造成威胁,而且群众对于剿匪行动往往持支持态度,因为这有助于增强党的威信,使根据地更加安定。
在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时,中共明确表示:“土匪部队和敌伪勾结的汉奸、武装对我危害最大,群众极端痛恨,同时也影响其他杂色武装的改造。”这表明共产党认识到土匪的危害,并且采取了坚决的措施来应对。
总的来说,如果土匪愿意归顺,共产党会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社会。如果土匪拒不合作且继续对百姓进行欺压,那么直接的剿灭行动将会被采取。然而,对于像成渠这样异常残暴、反复无常的两面派,即使表现出投诚的意愿,也难以被相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用户93xxx48
杀鬼的人被鬼子杀害怎能叫恶有恶报?小编也是鬼子吧?
八月桂花香
人在做,天在看,为恶者必有恶果,为善者必有善缘!但日本鬼子除外,坚决消灭日本鬼子,因为它们不属于人类!
俊勇
民族英雄
龙在江湖 回复 04-24 14:01
???三观有问题??☠️☠️☠️
用户13xxx81
成渠对各种酷刑感兴趣并且深入研究过,还亲自用在了别人的身上,可是到后来他自己却成了酷刑的亲身体验者并且因此丧命,这难道不是一种报应一种讽刺吗?
用户59xxx28
长遍大论!实质内容只有一二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