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把哭作为武器,父母该怎么办呢?我曾经问过很多家长跟孩子在一起最怕什么?好多家长都回答,最怕孩子哭。一方面做父母的不忍心看孩子难过,一个那么可爱的小宝贝儿,要么哭的梨花带雨,要么哭的声嘶力竭,实在是让人心疼啊。
另一方面父母面对孩子哭的时候,自己会手足无措,心里烦躁尴尬慌乱,而且会觉得孩子哭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慢。如果孩子哭上十分钟,在心理感觉上常常会觉得有有半个小时那么长。很多家长习惯性的认为哭是不好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哭只是一个中性的词汇,没有好坏之分的。那么哭是什么呢?哭是一种强烈的情绪表达而已,在孩子小的时候,当他感到了疼痛,饥饿、害怕、愤怒、委屈、无助等强烈情绪的时候,他都只有一个表达方式,那就是哭。如果父母怕孩子哭会怎样呢?通常就会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停止哭泣。
咱们来盘点一下常用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对堀置之不理,让孩子哭到绝望。
第二个办法就是哄骗妥协来避免孩子的哭。比如孩子想吃冰激凌了,开始对孩子说不能吃哦,太凉了,大孩子哭了一直哭,哭得不耐烦了,就对孩子说,那这次就让你吃一回,下不为例,好像这时候吃冰激凌就不凉了一样。事后证明,怎么可能下不为例呢?这恰恰是开了先例。
第三个办法就是发脾气,或者吓唬要下孩子,对孩子说再哭就不爱你了,或者说再哭就不是好孩子了。我曾经看到一个四岁的男孩一直在那里扯着嗓子哭,他的妈妈狠狠的说,这孩子丢了,我都不带心疼的。作为旁观者,我听到了这句话,感觉到特别的扎心。将来孩子长大了,回想起这句话了,都会觉得很悲凉吧。
为了止住孩子的哭,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啊。那么止住孩子的哭,真的是对孩子的仁慈吗?不,这是最大的残忍,为什么这么说呢?年龄小的孩子就依赖这条情绪表达通道,你给他人为阻断了。请问那么小的一个孩子,他要如何安顿自己的情绪呢?另外这给孩子传递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孩子认为表达情绪是不被接受的事情,他就只能把情绪压抑回去,真实的情感没法自然流露。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可能在处理情绪方面会遇到困难,比如性格急躁不好相处,自我感觉很痛苦,遇到事情有强烈的畏难情绪。这些表现影响孩子做事情的质量,也拉低了孩子内心的幸福指数。除此之外,这样做有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导致孩子把哭当成武器了。
孩子有非常敏锐的直觉,如果父母怕孩子哭,他能瞬间感应到,他,也能立刻意识到哭,不但宣泄了我自己的情绪,原来哭还可以控制别人,让别人听我的话,原来哭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哈。当然了,孩子的内心未必用这么清晰的语言去表达,但他的直觉是这样的。于是他就会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哭给你看,直到你妥协为止。这样一来,哭就失去了情绪表达的本意,偏离了轨道,变成了孩子的武器了。当孩子把哭当成了武器,那么这个哭就是假哭了。这个哭好像有一个按钮,哭多久,哭多大声,什么时候结束,他都能够自由的调控。
比如说孩子要买个玩具,你说不买他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哭得惊天动地。但你只要说好了好了,那就买一个。他的哭声能佳然而止,这个哭的成分里面主要是假哭。咱们前面说的疼痛、害怕、沮丧,那些才是真苦。关于哭的力量,我本人就有清晰的记忆。
小的时候我奶奶特别宠爱我,我一哭她就紧张的不得了,不管我提什么要求,如果不答应,我就哭起来看。虽然我当时只有两岁半,但我现在清晰的记得当时的心理活动特别分裂,我一边哇哇的哭着哭的非常的逼真,一边理智的想哼,我再哭一会儿,他肯定会答应我。如我所愿,每次都是奶奶妥协,虽然我当时很小,但我知道这个哭是故意的,是小题大做,为什么这样做呢?现在回头来看,就是用哭的方式获得好处,控制大人。同时我也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遗憾的是他们根本没有底线,一切取决于我哭的激烈程度。于是哭就是最有力的武器了。孩子把哭当做武器,又有两个明显的后果。一方面如果说孩子依赖于哭这个武器,他就不能很好的发展出丰富的沟通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哭能解决问题越来越少了。比如说孩子遇到小朋友不跟他一起玩了,这个时候他觉得有点挫败。如果他之前依赖哭这个武器,这个时候他也会哭给人家看的。然而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家人怕他哭,别人才不怕他。于是他就发现哭这个武器,一旦走出家门就不好用了。但是在过去的日子当中,他又没有发展出别的办法之前,缺少练习,不善于表达协作与合作。
所以孩子会陷入困境之中,这样的小孩子特别不善于处理问题,沟通能力差。另外一方面,这种方式特别破坏亲子关系,孩子会变得面目可憎。如果孩子经常哭天天哭,任何事情都哭,无论多么有耐心的家长都会被他哭的。这个心烦意乱,甚至是火冒三丈,然后家长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感觉,那就是厌恶了,甚至是痛恨。
按道理说,孩子也是亲生的,但不管什么样的关系,都禁不住这样的破坏。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因果联系吧。怕哭导致孩子把哭当成武器,进而导致孩子的策略不丰富,沟通不畅,影响到亲子关系。教育的事情往往都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到底怎么面对孩子的哭。第一,哭是躲不过去的,不要攻击孩子的哭,咱们前面讲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孩子宣泄各种情绪,达成各种要求,都靠着哭来完成的哭。既然肩负了这么多使命,那么有一件事情就是注定的,不管我们怕不怕哭,年龄小的孩子会经常哭,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客观现实。
但有一个好消息,就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就不这么爱哭了。因为他的策略更加完整,遇到一件事情,除了哭以外,他有更多更好的选项。比如他可以协商,可以交换,可以距离,力争可以曲线救国,也可以妥协。有这么多办法哭,这个办法通常就退居二线了,只有在极端难过或者极端愤怒的时候拿出来用一用。
我们为什么在文章开篇就讲哭呢?我发现很多小学初中的孩子有些问题很严重,父母很抓狂,但追根溯源,起因竟然是怕孩子哭。因为怕孩子哭,遇到困难就帮孩子代劳,往往就会出现了意志品质的问题。作业遇到难题就退缩,如果总是压制攻击,孩子的哭,往往伴随着情绪问题,所以孩子哭并不可怕,怕孩子哭才可怕呢。
身为成年人,我们为什么这么怕孩子哭呢?我想是因为大部分人有一个认识,认为孩子害怕拒绝,所以不忍心做这件事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孩子不怕拒绝,孩子怕带着情绪的拒绝。这也就是我们前面反复强调的孩子哭的时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不要因此去工地孩子。
在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不含敌意的坚决。当我们用不含敌意的方式去拒绝孩子,承认孩子永远都有哭的权利,给他哭闹的空间。不因为哭闹去攻击孩子,他的情绪就会充分的表达出来,而我们的决定又是坚决的不妥协的。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最终当孩子接受了我们的条件,他们没有受到伤害,这是最健康的沟通方式了。
我们来推讲一下,当我们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决,孩子可以哭闹,可以提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他都有表达的权利。
父母冷静细致的判断,做出决定,守住边界,最终把孩子带回到理智和原则的框架之内。这才是真正的接纳,这才是平衡的亲子关系,要做到这一点,意味着做父母长辈有一项重要的功课,那就是练习接纳。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自己接纳孩子的一个方法。我从小就经常带孩子,而且还常常带着一群孩子,可以说每天都是状况百出,但是我们家里都特别奇怪,哪怕几个孩子一起哭,我都从来不烦。我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很简单,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分辨一件事情,那就是我能决定的事儿。哪些是孩子能决定的事儿?我发现哭这件事情就是孩子决定的,无论多怕哭的孩子我都拦不住。而我能决定的事是怎么对待和回应孩子的哭。然后我再反过来想,孩子哭一会儿会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呢?通常如果没有先天的疾病,健康的孩子都不会的。
另外孩子会不会哭的永远都停不下来了,这也是肯定不会的。既然哭不是我能决定的,也不会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我就对这个行为是完全开放的。心态从来不怕孩子哭,我认为哭是孩子的自由,这是我心里的定海神针,有意思的是,我不怕孩子哭,孩子在我面前哭的反倒是最少的。
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怕孩子哭,他们就不会用枯作为武器来要挟我。另一方面,面对孩子的哭,我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能决定的事情上,我能决定什么呢?就是怎么回应孩子的哭。
接下来我们就讲最核心的观点,到底怎么对待孩子的哭。第二,关注哭的内容,接受哭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面对孩子哭,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关注哭的内容大部分人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只关注哭的形式。不关注哭的内容,光想着让孩子闭嘴,却没有认真的倾听孩子为什么哭,这绝对是本末倒置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真哭假哭,孩子要么有情绪,要么有诉求。当我们把导致孩子哭的原因解决了,那么孩子也就没有哭的动力了,他自然就不哭了。比如我的小侄女妹妹,是我表哥家的女儿,她两岁三个月之前,我从来没见过她。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到了她们所在的城市。刚到的时候,还在他家里住了一个月。我发现每天早上根本不用定闹钟,六点左右都被他吵醒了,他提什么要求都会哭,就说看电视。因为此前他说要看电视,只要不答应他,他就立刻哭,姥姥马上就妥协了。
这样的结果是在一整天的时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电视,家里人也不想让他看这么多电视,就是拿他没有办法这种局面,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出来帮忙解决问题。其实他所有的哭都是在表达一个诉求,我要一直看电视,作为父母家人,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个诉求。然后我们大人达成了一致,看电视可以,但不能看这么多哟,那到底看多少呢?最后我们给他定了一个量,一天可以看五个小动画片。那时候他主要看的是猫和老鼠,还跟他约定,每天看一次天黑了,看这样的约定是为了便于界定他那么小,根本分不清什么叫作一天。
我们大人达成一致之后,当我小侄女又哭着要看电视的时候,我对他说,你看电视可以,我们说好了以后每天看五个动画片,天黑了看完了就关电视好吗?他着急看电视,这时候说什么都答应好,看完五个要关电视了,你都能想象出来,他肯定不愿意,然后就动用他的武器哭。以前他哭一会儿,姥姥就妥协了,这次到姑姑这里怎么也不灵光了。所以这一次的哭时间反倒更长,这是特别考验大人的地方了。我经常跟孩子打交道,从很早就获得了一个直观的经验。孩子的哭如果回应得当,基本上是有规律可寻。
那第一次非常严重,第二次第三次也比较严重,但程度上在逐渐衰减。这有点像古文中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通常第四次之后就非常微弱了。当然了有一个前提是回应得当。如果不得当的话,孩子会有越哭越严重的。我小侄女也是这样,当我们态度坚定的说,今天不能再看了,他哭得很严重,简直是声嘶力竭。其实看这么小的孩子哭鼻子,也怪心疼的。但是我们对看电视的事情已经思考清楚了,对于他的哭心里不急,不怕也不妥协。这个时候我一直在他旁边,只是简单声明,不能再看了,明天看他还是重复,要我看就要看电视。
这时候我特别注意两个细节,一个是不跑题,不给孩子重复去讲道理。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把他丢在那里。不管那样的话,孩子会觉得被抛弃了,被漠视的感觉。所以我一直在他旁边,第一次他确实哭了很长时间,但他发现我不妥协了,但也不批评他。渐渐的他也知道了,不管怎么哭,今天不能看电视了,也就渐渐收起了哭声。总的来说这一次哭闹最严重了,第二次第三次也在预料之中,但已经没有这样激烈了。等到第四次第五次,他基本是象征性的哼唧一下,也就接受了这个约定。
此后,看电视就是一件达成共识的事情了,到时间肯定让他看,哪怕他忘了也会提醒他看,他基本上没再有为这件事哭过。再后来,哪怕他自己在客厅看电视,看完五个就自己关掉了。透过这个过程,孩子放下哭的武器,用更加柔韧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做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我们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让孩子知道当面对别人激烈的情绪的时候,该怎么应对。等他长大了,独自应对这样情况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很镇定,不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所激怒。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也是我这个小侄女,有一天他自己想打开房间的门,因为门把手是圆的,他怎么也转不动就大哭起来。我嫂子过去就劝孩子,别哭了,慢慢来,不急的,劝说在关注哭的形式。但这句话根本没用。我小侄女依然大哭不止。我前面已经说了,我从来不怕孩子哭,所以我的关注点不在他的哭声本身,而是关注他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他哭。
我稍微看了一下就明白了。然后用缓慢而平稳的节奏对我小侄女说,门开不开了,需要帮忙吗?说了这句话就默默的等他回应。其实这是一个技巧,孩子一旦感觉到你懂得他的困难,心里就放松了。当他回答需不需要帮助的时候,一旦开口,他的情绪就稳定下来了。果然,我小侄女哭着说,需要!我接着说:好,我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门把手你咋不听我小侄女的话,我这一句话假装在称冠门把手,其实是跟孩子共情。我发现虽然我小侄女脸上还挂着泪,但已经彻底平静下来了。他的神情迫切的想了解这个问题,然后我就继续用拟人化的办法假装听门把手说了什么,然后恍然大悟,门把手说了,再多用一点点劲儿就能打开了。他给你加油,来,我们试一试,然后我模拟小孩子的样子,假装很吃力的一点点的转动,最后加把劲儿真的就开了。我小侄女好开心,然后让他再尝试一下。到了上一次他打不开的地方,我就重复门把手说了,再用一点点劲儿就行了。然后我辅助了他一下就打开了,他好有成就感。这里要做个小小的说明,你大概注意到了我前面共情的时候,稍微有点撑罐门把手了。如果单独这样做有点不合适了,容易让孩子迁怒于别的人和事。不过我后来很快用拟人的方式表达出门把手的善意,这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也不能忽略。后来他开门的时候依然很吃力,但是他不再哭鼻子了。每次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有时候表情都扭曲了,但样子超可爱的。其实你大概也看出来了,我不光是帮他们打开了门,还用拟人化的方法教会了他怎么开门。甚至还隐含着告诉他,遇到困难多想一个办法就不用哭了。
这就是我对孩子哭的心态和方法。我们前面已经说了,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面,我都是同时带好几个孩子的。但是他们真的很少哭,因为我不怕他们哭。每次都是单刀直入的解决,导致让他们哭的问题。下一次他们就不用哭了。这种对待哭的方式能最大限度让孩子获得成长。我们来总结一下,哭是强烈的情绪表达。孩子小的时候非常依赖哭这种表达方式,因此年龄小的孩子哭是不可避免的。对待孩子哭最大的误区就是怕孩子哭,想方设法阻止孩子哭。
这样的话不但会阻断孩子的情绪表达通道,而且让孩子把哭当成武器,发展出假哭的本领,用来迫使父亲妥协。对待孩子哭的正确方式是不含敌意的,坚决从心中认识到哭是躲不过去的。给孩子哭的空间和权利。关注孩子哭的内容,重点回应孩子的情绪和诉求。这样孩子哭的次数反倒是最少的,给大家留个作业,请大家回家尝试一下。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调整好心态,不怕孩子哭。关注孩子的诉求或者困难,看看孩子的反应有怎样的不同,自己的感觉又是怎样的。期待大家的分享。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希望我们可以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有机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父母,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分析,陪伴我们的孩子和他一起长大。
本文由居家的小男人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