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深夜为什么要打更,不会打扰到人睡觉吗?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贵圈知多少 2024-09-10 02:11:1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是以,古人一直讲究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即使到了现在,不少老人仍讲究着早睡早起身体好。

国家更是因此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以确保人们更好的休息。

但放在更注重作息的古代,为何会冒出一个“扰民”的打更人,?

在夜深人静,大众睡熟的深夜,游走在街道上,边喊边敲打打?

仔细了解过后才明白,老祖宗的聪明真的不是吹出来的。

第一更

在古代,古人虽然有日晷、漏刻以及圭表、灯漏、漏壶来计时,但这些计时工具大多属于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无关。

因此,平民百姓用来计时的方法,除了公鸡打鸣知晓天亮外,便需要打更人,外出敲更提醒人们天亮开工。

一般,更夫会在晚上戌时时敲响第一更,换算成现在的时间的话,是晚上7点——9点左右。

伴随着更夫的敲更声还有一声悠远嘹亮的: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而之所以这样的喊也与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

在古代,为了防止盗窃、维护治安。

在宋朝之前是有宵禁的。

顾名思义,便是禁止老百姓在夜间出行,轻则拘禁,重则正法。

是以,更夫在戌时的敲响的第一更,也有清人的意思。

提醒大众,宵禁时刻已到,速速归家。

除此以外,伴随着敲更声,更夫们还会喊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提醒大家小心火烛,注意用火安全。

毕竟那时的古人,并没有现在这样好的条件,即使是王孙贵胄,也只能用蜡烛照明。

平民百姓家中,蜡烛、煤油灯更是稀罕物。

但为了日常所需,蜡烛和煤油灯也是家家户户所必备的东西。

只不过生性节俭的他们,如非必要,往往天一擦黑,便熄灯睡觉。

但出于安全的考虑,打更人仍需喊上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提醒人们事前要注意检查家中的火烛,以免引起火灾,殃及自身的同时也殃及街坊邻居。

因为在古时,除了照明不便外,日常饮水也同样的麻烦。

人们需要从井中一桶桶的将水打上来储存在缸中。

可想而知,如果真的发生火灾,不亚于一场灭顶之灾。

所以打更人除了肩负提醒人们时间外,还兼职着民间“消防宣传大使”的责任,预防火灾隐患。

由于这个时间段,人们都尚未熟睡和刚刚入睡,所有打更和吆喝的声音往往会大一些。

一般来讲,第一更往往是一声慢音,一声快音,连续重复三次。

第二更、第三更

到了亥时二更时,也就是现在的晚上9点到11点。

这时候的打更人会敲响自己的第二更。

这个时间段,别说早睡早起的古人,就算是现代人,不少人也已经开始进入睡眠。

所有这时打更人的打更和口号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从之前的一声慢音,一声快音,连续重复三次,转变为两次快音。

口号也有悠远嘹亮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转变为“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到了子时时分,也就是现在的11点到凌晨一点。

敲更人往往会敲响第三更。

这时候的别说古人了,就说夜猫子的现代人,往往也已经进入深度睡眠,所以打更人会在这个时间阶段会开始加强巡逻。

毕竟老话说得好:“夜深人静,小偷贼心不静。”

在这个大众陷入深度睡眠的时候,正是小偷出没的最佳时刻。

甚至一些罪孽也最容易发生在午夜时分。

因此,打更人会在这个时刻开始加强巡逻。

敲更的口号,也会再度发生变化。

从之前悠远嘹亮的长口号,变成一句短促却令人倍感安心的“平安无事”。

既不会干扰大众的睡眠,也可以震慑那些隐藏在暗处心怀不轨的贼人。

不得不说,老祖宗们真的很聪明也很具有人情味。

第四更、第五更

到了丑时,也就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之时,打更人会敲响自己的第四更。

这个时间段是一天气温最冷的时候。

老话常讲的更深露重也由此而来。

所以打更人的第四更也会再度发生变化,从“平安无事”转换为“丑时四刻,天寒地冻。”

目的便是提醒需要早起出门的人,防寒保暖。

毕竟在古代,风寒感冒也是一件能轻易夺人们性命的。

古代达官贵人尚且如此,更别提本就生活在底层,求医问药艰难的平民百姓。

到了寅时,也就是现在的凌晨三点到五点。

伴随着鸡鸣一起的还有打更人的第五更。

这也是打更人的最后一次巡逻。

此时,天露鱼肚白,一夜安眠的人们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

于是口号也变成了“鸡鸣一声,起身梳洗。”

提醒将要出门劳作或者晨读的学子,不要错过一天大好的时辰,耽误自己的事情。

更夫们也会在这时,返回自己的住所休息,等待着黑夜的来临。

更夫的权力和制度

可能不少人会疑惑,更夫是怎么掌握具体的时间?

这就不得不提老祖宗们的智慧。

一直以来“香”也是我们文化的瑰宝。

除了附庸风雅外,香还可以用来计时。

在古代,有一种专门特质的香。

它的样式是统一的,没有什么精巧的纹路,也没有什么馥郁的香味。

但它却有一种别的香所无法取代的功能,那就是计时方便。

据文献记载,在唐朝有一种“百刻香”,它有百个刻度。

据说这炷百刻香燃完刚好就是一昼夜。

除了百刻香外,在我国的各种文献记载中,还有许多其他计时香。

最常见的便是“一炷香”。

在影视剧和武侠小说中,常常会出现“一炷香”过后........

在古人看来,一炷香便是半个时辰。

因此更夫们在入夜后,往往会点上特制的香,以便更好的掌握时间。

除了打更巡夜外,更夫们还具有其他的权利。

如果在巡街的路途中,更夫遇到形迹可疑的人员是有权利将其逮捕起来送入大牢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夫也是妥妥的编内人员。

也有可能疑惑,当真遇到贼人,势单力薄的更夫真的能降服有备而来,甚至人多势众的贼人吗?

在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更夫都是孤身一人行走在漆黑的街道上,甚至会有被灭口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老祖宗早已想到。

所以,真正的更夫,往往是两人出行,甚至多人一组。

他们与官兵更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络。

一旦发生危险,在制服不了的情况下,更夫会鸣锣自救。

附近的官兵也会及时的赶到。

而且古代的贼人也不傻。

一旦到点不喊,按班不回,肯定会惊动官府,官府会立即彻查此事。

贼人们也会暴露的更快。

而且前面已经说道,更夫也算是编制内。

一旦动了编制内的人,性质便会发生极大的不同,所受到的处罚和牵连将会更加的严重。

结语

即使现代的科技更为发达,但是古人的智商仍是不容小觑。

若是站在同一起跑线,谁输谁赢还是未知数。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三抓三促”进行时】历史文化--从更夫到防火班,古代消防那些事儿

界面新闻,更夫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职责有哪些?

0 阅读:6

贵圈知多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