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身处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数字化大潮之下,金融行业加速转型。金融科技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以及对行业逻辑的认知,谋求更广边界,成为这次转型大潮的弄潮者之一。
媒体报道显示,最近一年,至少四位拥有技术背景的高管从平安科技离职,与此同时,平安科技正大量招揽咨询人才,转道咨询服务的“野心”越发明显。
事实上,试图转道咨询的金融科技公司不止平安科技,许多企业都在调整业务专家的配比,尽管某些专家不以咨询人才的名义出现,却执行着类似的职能。
但更早之前,以金融智能风控起家的同盾科技已经入局咨询服务,成为国内首家孵化出咨询子品牌的金融科技公司。
在同盾科技副总裁、同盾咨询总经理余旭鑫博士看来,金融科技公司布局咨询是大势所趋。
这并不意味着科技公司只要发力咨询就能万事大吉。从旧逻辑到新逻辑是“惊险一跃”,这一过程中,对行业大势的判断,对业务的理解和深耕,乃至冥冥中的运气,都将决定这一跃的成败。
01转型浪潮下,定制化趋势凸显
“没有任何两家银行的需求是一样的”,余旭鑫认为,金融机构对定制化咨询的需求,是其数字化转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初期,科技公司以提供标准化产品为主,而咨询机构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开药方的医生。但随着数字化程度加深,这些标准产品的不足逐渐显现;同时,传统咨询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也难以满足金融机构日新月异的需求。
余旭鑫认为,同盾这种新型定制化咨询服务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桎梏。“我们可以在为客户做咨询、开药方的同时,用自己的科技能力完成配药,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三年半前,余旭鑫加入同盾科技。在他看来,数字化大潮下,咨询机构所提供的标准化产品,可以是方案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方案本身。如何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将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余旭鑫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趋势带来的机遇。同盾咨询开始重构团队能力,要求团队成员由纯技术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变,既有扎实的数据分析能力,又要掌握金融信贷知识、熟悉风控流程,且能洞察客户需求,成为客户业务部门的智囊。
这并非给团队刻意出难题,而是基于对行业趋势的理解而做出的判断。余旭鑫认为,与传统咨询公司相比,有深厚金融科技基因的咨询机构,具备先天技术优势,可以在咨询方案中融入前沿技术,但对金融业务的了解则存在不足。
因此,余旭鑫要求在同盾咨询团队中,负责数据分析的员工不仅掌握数据建模技术,也必须思考客户的金融业务场景和切实需求;而金融专家也尝试向数据智能、AI方向探索,许多人已经成为既懂业务又能做量化分析的多面手。
“当标准化产品和服务是圆的,而客户需求是不规则多边形的时候,定制化解决方案能让两者达到严丝合缝。”余旭鑫解释同盾咨询的转变。
02
模型风险管理成焦点,国有大行入局
余旭鑫用“遍地开花”形容过去几年的业务发展。同盾咨询在包括模型风险管理、市场营销与客户价值管理、最优化决策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其中模型风险管理业务更是通过“未雨绸缪”的准备和先发优势取得了领头羊的地位。
在国内金融圈,模型风险管理颇有“舶来品”的感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初期,机构更关注模型作为技术工具的效率问题,而对模型本身的风险管理,或“认知不深”,或“无暇顾及”。
2020年7月,银保监会出台《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次对模型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模型的开发、评审、监测、退出等环节,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对于数字化转型中的金融机构,模型就像一辆汽车,开好这辆汽车,我们可以更快的驶达终点;但是,汽车本身也可能存在风险,既可能来自生产环节造成的产品瑕疵,也可能由于驾驶不当或是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事故,这就是模型风险的由来。”余旭鑫认为,“不管是模型开发不正确,还是使用不当等操作的环节上出现问题,都可能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2000年开始,美国监管部门就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模型风险管理的文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且严谨的模型风险监管体系。相比之下,当前我国各金融机构模型风险管理意识显得相对薄弱,余旭鑫认为,《办法》的出台,无疑是对此领域的重要支撑。
作为国内模型风险管理的推动者,同盾咨询在该领域的咨询业务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四个国有大行中已有两家与同盾咨询就模型风险管理建立合作。与此同时,这一业务也受到不少中小银行的青睐,成为同盾咨询的热门业务之一。
同盾咨询认为,模型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需要金融业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合规和工具等方面进行重塑。同时,金融业也应持开放态度,引入外部科技力量,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
抢先发力模型风险管理领域,让同盾咨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在余旭鑫眼里,这只是同盾咨询的八大业务领域之一(另外七个领域分别为:信贷全生命周期风控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及客户价值管理、最优化决策、信贷业务咨询、中小微企业信贷及供应链金融、汽车金融、供应链优化)。作为中国本土咨询公司的领先梯队,同盾咨询要做的远不止于此。
03
依靠“本土优势”强势突围
作为提前入场咨询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同盾咨询从孵化至今,用余旭鑫的话说,“已经完成了百米赛跑的起跑阶段”。但放眼整个市场,传统客户青睐国际老牌咨询公司的习惯依然根深蒂固。面对同样水平的服务,有些客户宁愿付出更高的成本,也要选择国外的老牌咨询公司。
如何突围?最终还要依靠“本土优势”。国际咨询机构的产品与方案面向全球,很难针对中国市场做特殊调整。但本土咨询机构不同,当地企业是他们的核心客户,其解决方案本身就是结合当地市场情况而生的。
余旭鑫说,“外资的咨询公司,在海外可能有一些比较先进的理论或实践,但直接照搬到中国来往往是不可能的。”
本土化咨询机构与本土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能够更好了解客户需求。“同盾咨询已经打造了一批标杆案例,品牌不断升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金融机构遇到任何一个业务痛点时,首先想到的不再是那些老牌的外资咨询机构,而是同盾咨询。”这是余旭鑫为团队定下的终极目标。
04
新风口来袭,落子精细化运营
从站上赛道到起跑,在余旭鑫的未来构想中,同盾咨询要在5年内成为中国的NO.1,成为咨询公司里最懂科技、科技公司里最懂咨询的团队。
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正加速袭来,咨询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变化。对未来潮水的走向,余旭鑫也有着自己的判断。
2020年以来,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一方面,疫情加大实体经济压力,全球贸易摩擦和政策变化加剧外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国宏观审慎的监管评估体系更加完善,对金融业的运营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从前,住在海边的人随便一网下去都能捞到各式各样活蹦乱跳的海鲜,不需要很强的烹饪技术就可以吃得很饱、很美味。”余旭鑫用打渔来类比行业变化,“如今,跑马圈地式的用户快速增长已经成为过去,深耕存量市场将成为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曲线。”
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度挖掘存量客户的价值,并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实施最优化决策,都是金融机构必须重视的领域,也是咨询行业的发力方向。余旭鑫说:“一网下去打不到那么多鱼了,面对有限的食材,谁的厨艺更好,才能让客人吃得更舒服。”
余旭鑫认为,现在国内的金融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存量业务和客户精细化经营能力比拼时代,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完成了基本业务管理能力从0到1的启动,现在到了要考虑怎么实现从1到10的发展竞争问题,这是考验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客户价值管理能力和最优化决策能力的关口,对于同盾咨询而言,这无疑是发挥最大价值的黄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