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丫头们眼中,宝钗是“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多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宝钗是完胜黛玉的。
在贾母这里,“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认为宝钗比贾府的四个女孩子都好——你别跟我说元春是皇妃就如何如何,别说皇妃,就是皇后,在贾母这里也是孙女,是“我们家”的女孩子。
宝钗好,这是客观评价。贾母更疼爱自己的外孙女黛玉,这也是现实。不能因为疼爱,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否定了别人的好处吧?
只有在宝玉这里,宝钗才是比不上黛玉的。怎么比不上?很简单:“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宝玉)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向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宝钗的判词有“停机德”,就是擅长规劝的美德。而宝玉呢,“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最讨厌别人的导劝。小事上有时还听,比如吃冷酒、用“绿蜡”改“绿玉”、听戏要听词藻等等。到了大事,比如读书、上进、仕途经济、人生道路的选择,宝玉是最不听劝的。湘云劝他,他直接下逐客令:“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相比于湘云,宝钗更爱劝宝玉,而且坚持不懈,哪怕受了“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的冷遇,也“过后还是照旧一样”。
只是,她能荣辱不惊、唾面自干,宝玉能因此对她好感吗?
不如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哪怕说到“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样严重的问题,宝玉还不知世务地回答“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也不生气,也不强求他改变观点,只是“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这样求同存异,给宝玉最大的尊重、最广泛的自由,才是黛玉胜过宝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