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修心”的智慧,莫让我心陷牢笼

禅道国学 2024-11-25 11:16:48

当我们是孩童时,感觉一睁眼就是快乐,目之所及之处皆是趣事。

可是为什么长着长着,就很容易压抑、焦虑、不快乐呢?

这是因为我们不经意间将那颗赤子之心关进了自我设限的牢笼。

囚禁的心怎么会快乐呢?

王阳明曾说:“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意思是说,圣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清澈透明,能够映照出世间万物,却不被任何事物所污染。

要想心如明镜,不受外物干扰,就得“修心”。

念起不随,修就如如不动心

《解人颐》中有首诗非常有意思,诗中写道: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一个人总是欲求不满,每天总被自己脑海中的念头干扰,就难以享受纯净的快乐。

王阳明也劝告大家,要保持一颗安定,清静的心,不受外界打击和诱惑而摇摆不定。

他的一生,无论是被贬至荒凉的龙场,还是在平定宁王之乱后声名大噪,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在龙场,他面对困境,悟出了“知行合一”的真谛;在顺境中,他依然谦逊治学,不为名利所累。

他的内心不被外界环境所动摇,这正是他修心智慧的体现。

所以我们要做到念起不随,无论外界风雨如何,修心养性,方能从容应对生活的起伏。

善护念,自律,心才自由

《金刚经》上讲修行就要:善护念,离诸相,无所住。

守护好自己的内心,时时自律觉察,不贪求非分之得,才能拥有心灵的自由。

清代有个著名的清官名叫叶存仁。在他离任时,他的部下执意要给他送行,他只好答应。但是人到了河边,送行的船却迟迟未来,叶存仁很是纳闷,一直等到明月高挂,才见一叶小舟,翩翩而来。

一问原因,原来部下是故意来得这么晚,就是要临别赠礼,以避人耳目。叶存仁不禁好笑,于是作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你看那些有智慧的人,他们让人最为敬佩的不是他们的功绩,反而是清醒的自律。

“不畏人知畏己知”,才能活得光明磊落,活得自由快乐。

修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觉察自己,修正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

王阳明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修炼自己的内心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然而,正是因为它的艰难和不易,才更加显得它的珍贵和值得。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颗谦逊和敬畏的心,不断地向先贤学习、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若镜、映照万物而不受干扰。

愿我们都能在这条修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