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可以用西医或者中医解释月经,但是放在一起就解释不清楚了,今天就来普及一下中西医月经理论的对应关系。
西医学认为,月经是女性性周期的标志。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周期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调节的。此轴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受卵巢性激素的反馈作用。
中医学认为,肾-天癸-冲任-胞宫在女性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月经调节机制中,肾是起主导作用的。肾藏精,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灵枢·海论》载“脑为髓之海”。心主神明之功相当于脑的功能,说明肾与心(脑)之间调节活动有密切的对应关系,在月经产生的机制中至关重要。
肾中产生的天癸,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是导致月经来潮的重要物质,在月经产生的生理活动中,始终对冲任和胞宫起关键作用。天癸在月经产生过程中,有相当于垂体前叶产生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垂体前叶同时还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因此,可以认为天癸具有垂体一级的调节功能。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可见冲任是直接作用于胞宫使月经来潮。西医学认为,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使内膜剥脱出血,月经来潮。因此,冲任与卵巢、胞宫与子宫,在月经产生机制中两者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冲任的调节具有类似于卵巢的功能。督脉的调节,带脉的约束,可能与月经周期性有关,也可能与西医学的反馈机制相对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可见,在阐述月经产生机制的理论中,中医学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机制,与西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作用环路相对应。
中西医月经理论的对应,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西结合治疗,更有优势,运用先进检测仪器,快速查找病因,中西结合治疗,活血化瘀、滋阴理气、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