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371年,即洪武四年,大明新朝礼部官员向开国君主朱元璋建议,明确划分公主与郡主之间的身份差异。明朝废除了蒙元胡俗,采用唐宋制度。礼部规定,仅皇姑、皇姊妹和皇女可封公主,亲王之女则为郡主。故朱元璋堂兄蒙城王之女,应由庆阳公主降为郡主。自秦汉始,仅皇帝之女称公主,至元时,诸王之女亦均称公主,此点不可忽视。—《元史·诸公主表》
庆阳公主封号是否撤销?明朝哪些郡主获公主部分待遇?今日,我们就来探讨这些话题。【蒙城王之女】蒙城王朱重五,乃寿春王朱五一第四子,与堂弟朱元璋(即朱重八)同生于凤阳。需说明的是,朱重五一生务农,其蒙城王爵位乃明朝建立后追赠。丙子日,诏令追封皇族,封皇伯考为寿春王,皇兄分别为南昌王、盱眙王、临淮王,皇从兄则为霍丘王、下蔡王、安丰王、蒙城王。—《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朱重五逝后,除追封皇族,其妻田氏被封为蒙城王夫人,女封庆阳公主,女婿黄宝则受封镇国上将军、驸马都尉,并兼任明州卫指挥使。回溯本文起始,朱元璋面对礼部官员的强硬态度,左右为难。修改吧,愧对堂兄;不修改,又恐为后世留下不良典范。老朱最终决定采取折中办法:庆阳公主封号保留,岁禄减至五百石,即名为公主,实享郡主俸禄。与前朝郡主相比,庆阳公主的待遇仍属优渥。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逝世,传位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立即着手削藩,此举最终激怒其四叔燕王朱棣,迫使其起兵反叛。出人意料,燕王竟在一隅敌一国的战争中胜出。1402年5月20日,燕军驻江北,京师震惊。朱允炆既发罪己诏求援,又遣使过江求和,意图拖延。特使选定为朱棣堂姐庆成郡主,即前文所述的庆阳公主。朱元璋未曾为之事,却被朱允炆实现了。至建文年间,郡主被改封为庆成。燕军南征时,她曾赴军中商议和平之事,原是成祖之姊。—《明史·列传第九》
尽管朱棣对郡主也尊称“老姐姐”,朱允炆你是否太过分?将公主贬为郡主后,还指望她为你美言?你的脸皮怎会如此之厚!议和终归无果,六月初三,燕军大举渡江,十日后自金川门攻入京城。朱允炆自焚,方孝孺等奸臣被诛,大明随之迈入永乐时期。永乐二年七月十三日,庆成郡主逝世。值得注意的是,史书以公主规格的“薨”字记之,而非郡主应用的“卒”,以此给予这位老郡主最后的尊重。【懿文皇太子之女】朱标,朱元璋之嫡长子,洪武元年(1368年)立为皇太子。他是明朝乃至中国史上权力最大、最受信任的太子,众人皆视其为大明第二任皇帝的不二人选。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备受敬仰的朱标突然去世,年仅38岁,谥号懿文,葬于孝陵之东。同年九月,朱元璋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保证皇位在太子一脉延续。朱元璋为确保朱允炆继位,几乎屠尽开国功臣。但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璇获封宗人府仪宾,娶懿文皇太子长女江都郡主为妻。洪武末至建文初,耿家乃大明顶级豪门。长兴侯炳文掌陕西兵权,其子璇为前军都督佥事及江都郡主仪宾,瓛为后军都督佥事,瑄为尚宝司卿,琇则为清湘郡主仪宾,娶楚王桢女。
朱允炆登基后,尊其父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定为兴宗,并晋封江都郡主为公主,其夫耿璇也相应被提拔为驸马都尉。燕王反叛时,耿炳文领朝廷北伐军。其子耿璇曾建议直攻北平,未被采纳,耿炳文终在真定牺牲。朱棣登基后,废朱标帝号,复称懿文太子,并移其神牌出太庙。依《皇明祖训》,皇太子子女应封郡王、郡主,江都公主遂降为江都郡主。耿璇称病避世,被朱棣借故杀害。耿瓛、耿瑄亦获罪身亡,唯耿琇幸免,活至宣德六年。
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初八,江都郡主逝世。需注意的是,史书中对此郡主之亡亦记载为“薨”。【景皇帝之女】朱祁钰,乃宣宗朱瞻基之庶次子,于宣德十年(1435年)封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五,其兄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他则依例留守北京。癸巳日,皇帝下令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城,并由驸马都尉焦敬辅助其处理政务。—《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
仅一个月后,大军在土木堡惨败,近乎全军覆没,皇帝亦遭瓦剌俘虏。朝廷无奈,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另立郕王为新帝。郕王登基一年后,太上皇自瓦剌归京,迁居南宫实则遭软禁。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深夜,趁朱祁钰病重无子,太上皇政变复位,诛杀功臣于谦后,复将朱祁钰贬为郕王。天顺元年二月十九日,朱祁钰于西内逝世,年仅30岁,谥号“戾”,依亲王礼葬金山,意指“知过不改”。他死后,除废后汪氏外,其余妃嫔皆殉葬,汪氏携女迁居诸王馆。
固安郡主,1449年正月二十七日生,乃朱祁钰嫡长女,景泰年间封公主。后伯父朱祁镇复位,降为郡主。英宗逝后,其堂兄宪宗朱见深登基。宗室元老襄王朱瞻墡上奏,称德王朱见潾已入诸王馆,男女有别,不宜共处。此奏于英宗崩前抵京,原欲媚德王,未料新帝不允。上曰:“叔祖所言甚是。然郕王妃已寡,孤女待嫁。她们自西内迁居外宅,乃先帝恩德。今若另迁,将无所依,勿再徙之。”汪废后性格刚强,出宫后潜心礼佛,影响固安郡主也决心不嫁。成化四年大旱,刘定之上奏称固安郡主(二十岁)未婚,为“怨女”,致阴阳失调,望早日为其择配。
老头子为二十岁未嫁的姑娘焦急,现今四十岁未婚的女子亦不少。然而宪宗对此仅“留中不下”,未置可否。直至成化六年二月,二十二岁郡主终嫁予仪宾王宪。成化十一年十二月,宪宗诏复叔父郕王为恭仁康定景皇帝,但此平反不彻底,因无庙号,神主不得入太庙。同时,汪氏与固安郡主亦未被复封皇后与公主。
弘治四年二月十一日,固安郡主逝世,享年四十三。葬祭规格依其堂妹嘉祥长公主之例,从厚恩赐。孝宗令礼部议礼,因固安郡主身份非凡。命礼部商讨郡主葬祭礼仪,礼部提议参照嘉祥公主之例。孝宗采纳,并令司礼监官主管丧事,祭葬皆厚待,唯免去向各王府通报讣闻之礼。【秀怀王之女】朱见澍,英宗朱祁镇第五庶子,南宫诞生。天顺元年(1457年)封秀王。宪宗兄即位后,他于成化元年(1465年)出阁,三年(1467年)娶妻黄氏,乃中城兵马指挥黄昱之女。丁未日,下诏为秀王妃举行纳徵与发册之礼,任命太傅孙继宗为正使,太子少保、礼部尚书陈文为副使。—《明宪宗实录·卷四十七》
成化六年九月初七,秀王于奉天门向兄辞行,后赴汝宁府就藩。朱见澍虽贤名远播,却于成化八年七月二十二日病逝,年仅二十一,谥怀王。史书评其孝悌温和,言行谨慎。秀怀王无后嗣,依例当除国。但宪宗念及秀王妃及幼女,遂迎回其弟灵柩至京师。成化九年正月灵柩至,九月王妃黄氏逝,宪宗接其女入宫抚养。二女成年后,被册封为顺义、兴济郡主,其仪宾分别为周钺和杨淳。宪宗及后继的孝宗皇帝均对她们颇为关照,尤其是孝宗,因儿时共度的宫廷时光,对两位堂姐尤为亲近。
弘治十五年,顺义郡主为子周凤求官,兵部以非公主之子无恩荫资格拒之。孝宗念堂姐宫中长成,特恩封周凤为锦衣卫所镇抚。甲子日,秀怀王之女顺义郡主为子周凤求官,兵部拒绝。因王无嗣,郡主曾育宫中,与众不同。特授周凤锦衣卫镇抚之职,此例不循。—《明孝宗实录》由于史料的缺乏,二位郡主的去世时间不详。据笔者判断,兴济郡主应死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之前,因为就在这一年,她的儿子杨承塞向朝廷求官职,史书对郡主的记载是“故兴济郡主”。至于顺义郡主,去世时间大致在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之前,因为当时司礼监右监丞王敏上奏朝廷,请求以宛平县民地一顷三十四亩作为郡主的坟园。结语:岐王朱祐棆于弘治十四年十月逝世后归葬京师,其女由嫡母王太后抚养。但不幸的是,此女于弘治十六年夭折,年仅四岁,尚未获封郡主之位。庆成郡主一生享公主之名,晚年却被堂侄朱允炆降级,更令其过江和谈,颇为离奇。江都郡主降封,乃政治斗争失利所致,无人能改。固安郡主亦有相似境遇,但在宪宗庇护下生活尚好。相比之下,顺义与兴济两位郡主虽享超郡主之礼,却痛失父王母妃,代价沉重。#百家说史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