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北大任教的顶尖学霸王青松,两次考博士第一被导师拒绝,带着妻子和350万元积蓄突然失踪,不知去向。直到11年后,才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灰头土脸,350万元已经花光,他现在怎么样了?
2011年3月19日,著名新闻战地记者唐师曾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正当疑惑的时候,电话那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老同学,多年不见啊,我是王青松。”
唐师曾激动了起来:“你还知道联系我啊,整整消失了11年,你现在怎么样啊?”
原来电话里面的王青松,就是当年在正风光时,带着自己妻子无故失踪的那个北大教师。
1979年,河南农村考生王青松考上了北京大学,四年后又攻读了法律硕士,成功留任北大做法律系教师。他平时喜欢读《庄子》,向往清净无为,为他以后隐居埋下了伏笔。
正准备在法学界大展拳脚的王青松,却意外接触到了养生,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随着经济回暖,有钱人开始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因此,上世纪80年代出现“养生热”,特别是气功、食补和武术等最被人推崇。
恰好王青松认识一位气功大师,从小还练过武,于是他开始进攻养生领域。
他利用 “北大教师”的身份和人脉声望,开始办起养生课堂来,每节课收10元钱,尽管收费不菲,但仍然有很多人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听他的课,连北大里面的很多同僚都会来他的课堂。
随着养生的越来越流行,让王青松在短短时间内赚的盆满钵满,并认识了后来的妻子。
但好景不长,养生热潮就维持了一阵,随着市场的饱和,他的课程越来越不吃香,不仅收入大降,他原本的学业也荒废了,于是他想转行,准备去考哲学的博士生。
1990年和1991年,他连续考了两次,成绩都拿到了第一,却被哲学系的教授拒之门外。
这让王青松很不服气,跑去找教授理论。教授直接告诉他:“因为你太浮躁了,对功名利禄的执著让你不适合研究哲学。”
这个理由一说出来,就让这个一直很顺的天之骄子心态接近崩溃,逐渐开始产生了厌世的情绪。他经常觉得自己会窒息、紧张,感觉自己生病了。
妻子却能理解他的心理变化,这些年现实的压力和世俗的纷繁复杂,让他们渐渐的迷花了眼,慢慢丢失了本心,妻子也落选了优秀教师评选,这让他们对生活开始感到迷茫。
他们去北京郊区的农村散心,走在山间林泉,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畅快。他们需要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才能重新找到平静和自由。
2000年,两人果断辞了职,带着积蓄350万元,花了20万元在河北和北京交界的小山村租了一块2500亩的地,种起苹果树、桃树、高粱、大豆等农作物,搭起茅屋,炊烟升起,两人开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这个深山中,三年后,迎来了自己的儿子王小宇。
一家三口在深山中生活了整整11年,和亲人好友基本断了联系。平时吃的用的都是自己种的做的,从来不用外面的东西,拒绝现代化,避免污染。农忙时请附近村民过来帮忙,结束后要求他们把垃圾都带下山,村民们觉得这两个高材生脑子有问题。
儿子王小宇在山间地头摸爬滚打,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身体壮实,极少生病。王青松教会儿子放羊,自食其力。原本他们以为,凭借两人的高学历,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可以一直在深山中过着惬意的桃花源般的生活。但没想到,一件小事的发生,又让他们生出了重回社会的想法。
2011年的一天,儿子小宇看到路边有一位拿着相机拍照的陌生人,他非常的好奇,但是他因为胆怯,却不敢上前去跟别人交谈,只知道跑回家问父亲。
这个时候的王青松突然意识到,他们好像把自己的儿子困在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
原来的继续350万,每年雇佣工人干活,支付薪水,这些年也都花的差不多了。原本与妻子两人远离世俗选择隐居,就是因为社会给了他们巨大的打击,让他们想要逃离,但儿子却不能让他切断与社会的联系,被迫重新入世,于是,他拨通了自己大学室友唐师曾的电话。
他请求唐师曾将他11年的隐居经历写成书,儿子也进入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现在的王青松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卖自己种下的各种生态农产品,重新出发,再次尝试适应这个社会,而且还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等孩子独立自主后,夫妻俩会重新隐居田园。
虽然为了儿子的成长,他不得不从自己与世隔绝的小天地中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小山村,带给了他安宁和纯粹。
有人问他,对于过去11年的隐居生活是否后悔,他回答:“我不后悔,我利用11年的时间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种超乎常人的生活体验”。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无法评价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好坏,每个人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令人向往的。现在,王青松已经在隐居生活和世俗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这样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