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套了,开门见山:
我,华为,下周四的IFA,麒麟9000,可能有。
我相信,对于所有中美贸易战之后开始关注华为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个不容错过的大事件。
根据余承东的说法,这一代麒麟9000,确实有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成为华为最强的手机芯片——再往后恐怕就是一段比较难熬的平台期了。麒麟能不能卷土重来,依靠的不仅仅是华为一家企业的努力,更取决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本身的发展进程。
不难想象,作为2020年最有“时代印记”特色的电子消费产品之一,搭载麒麟9000芯片的Mate 40无疑会成为今年第四季度最受关注的旗舰机,几乎没有之一。不过,在不由分说下手开买之前,不妨让我们明确一个问题:
我们选择麒麟9000,除了支持民族品牌方面的原因,还有没有其它更现实的理由?
例如说,这款芯片的性能如何?
首先是CPU。
在去年经历过麒麟990 5G发布会的朋友,应该对期待中的A77内核未能如愿,依旧沿用A76内核的感受记忆如新。
考虑到海思从麒麟980开始的选择就是A76内核,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迭代,A77甚至A78成为麒麟9000的新内核似乎并不足为怪——从这次大幅提升的芯片编号来看,后者的可能性要比想象中更高。
不过,考虑到来自美国的实体清单制裁几乎完整覆盖了麒麟9000的研发周期,海思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事实上,要想全面了解华为遭受的制裁压力,麒麟9000的架构就是最直接的例证之一,单凭这一点,可能在下周到来的发布活动就值得期待一下。
除了CPU之外,麒麟9000的GPU、NPU、ISP还有基带……嗯,相比之下悬念似乎就没那么高了。
不出意外的话,GPU应该是G78,NPC还是达芬奇那一套(当然会做下升级),ISP的话暂时没有太多眉目,不过考虑到华为的传统艺能,这方面应该不是软肋。至于基带,原本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保持常规的产品迭代节奏就OK。
总体来说,这次的麒麟9000能不能成为货真价实的里程碑,不出意外的话,看CPU就够了。至于能不能追上苹果的A14……看看到时候怎么个说法吧。
顺带一说,下周的IFA大会上,值得关注的华为相关新闻除了麒麟9000之外,还有一点额外内容:
接下来,海思应该如何前进呢?
在加工工艺方面的短板补全之前,新一代麒麟芯片的研发项目,恐怕要放慢一下节奏;那么,对于海思来说,接下来又该研究什么呢?
联想到之前传言中的某些华为研发计划,以及进入2020年以来,华为在手机以外的方向上呈现出的发展倾向,说实话,答案很可能会出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料。
不管怎么说,下周四(9月3日)晚上8点,让我们来见证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