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立信,明理求真”
——这是云南富宁一中引以为傲的校训,也是每一位学生追求的方向。然而,当一位中学生在校庆艺术节上践行了这八个字的真谛后,他的勇气却换来了被赶下台的命运。
这一反差,不禁让人深思:学校的这套做法,不就是现代版的叶公好龙吗?!
被赶下台的学生
勇敢践行校训,他做到了艺术节开幕式上,这位学生在众人面前质疑学校资金的分配问题:“有钱建草堂,没钱修宿舍!”他的发言情真意切、直击现实,作为一名学生,他的的确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明理求真”的精神,不仅敢于揭露问题,还勇于为同学发声。
结果呢?学校的度量很小,不等学生“求真”完毕就匆匆将其赶下台,这是怕了不成?况且这名学生也没有说什么敏感的事情,只是呼吁学校把钱花在刀刃上,多多关注学生的生活,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
学校要是连这种声音都包容不了,那还谈什么教育大局?谈什么“乐学立信”?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嘛!!
其实学校想要息事宁人,完全可以用“君子之道”来反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但事实证明,学校还真是死要面子,不但没觉得自己是错的,反倒认为这个学生矫情,估计心里想着:“住得差点怎么了?我年轻那会儿宿舍还漏水呢!”
但是,父辈当年吃苦,不就是为了后辈不用吃苦的吗?
适当改善没什么的。
这一质问击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在不少偏远地区的学校,资金分配不均的现象长期存在。
一边是崭新的楼宇、精致的项目;一边是挤满十人的宿舍、老旧的生活设施。
学生只不过是说出了大家不敢说、不能说的事实而已。他的质疑无疑是对不合理现象的一次公开反抗,展现了年轻一代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
有人评价这是“典型的叶公好龙”。学校一方面提倡明理求真,另一方面却在真理到来时选择了回避与封锁。这样的矛盾,究竟是在维护校园秩序,还是掩盖一些令人不愿直视的真相?
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敢表达,而非塑造“听话的机器”。一所学校的伟大,不在于它建了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成长环境。否则,再漂亮的草堂,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摆设。
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