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新华社记者的凶手,连带领导全部进去了!处理速度不可谓不快。
但是以次充好的材料问题到底怎么说?
难不成这是要避重就轻吗?更何况,这群领导也只是被免职,恐怕难以平息民怨啊!
11月14日,合新高铁中铁七局项目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和同事程某在进行采访时遭到多名施工人员围攻,手机被抢,身体受伤。事后,公安机关迅速处理,5名涉案人员被拘留,项目相关负责人也被免职。
然而,随着事件的发酵,我们不得不思考:打人的责任人是进去了,但关键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图:中铁七局施工现场:醒目的宣传标语下,记者发现使用的弹性垫层不合格。)
网友:要是监督方面什么都靠记者、靠打假人,那还养着市监局干嘛呢?“实在不敢相信,要是曝光这件事的是一名小记者,这帮人还会被免职吗?”“而且,这个处罚手段是不是也太轻了点呢?”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免职?免职是一种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指根据法律、法规或单位的规章制度,将某个人从其所担任的职务上解除或撤销,停止其履行该职务的权力和责任。
免职是由相关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作出的决定,具有行政或管理性质。与“开除”或“撤职”不同,免职并非一定是因违法行为或重大过失导致,也可以因组织调动、管理需要等原因作出。
简单点说就是:
被免职的人将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失去工作。通常,免职后可能被调任到其他岗位,甚至是无实权的职位。免职未必具有惩罚性。
以中铁七局事件为例:中铁七局对涉及记者被袭事件的项目分部经理、副经理和相关管理人员宣布免职。这是一种对其管理责任的初步处理方式,但免职本身并不等于彻底追究责任。
免职表明这些管理人员已经失去了当前的职位,但可能仍然保留在单位中,视后续调查决定是否进一步处理(如调岗、降级或开除)。
---
表面处理风暴,深层问题依旧根据中铁七局的声明,公司已经处理了相关人员,这一处理手法在表面上,确实展现了对记者受害事件的高度重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雷厉风行”的处理手段更多地像是一场舆论公关危机的应急操作。
本次事件的核心是何在?并不仅仅是记者的被袭,而是王文志及其团队此前报道的铁路工程材料问题。根据公开的调查报道,合新高铁项目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将“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垫层”偷换成“再生胶仿制品”。这些伪劣材料根本无法满足高铁建设的安全标准,其后果可能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滑坡,甚至酿成灾难性事故,让数以百万的人民为他们的偷工减料买单。
所以这一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些偷换的材料到底有多少已经使用在铁路工程中?
其质量是否经过权威部门的检验?
相关责任人是否会被依法追责?
中铁七局的管理流程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漏洞?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事件本身来看,袭击记者的行为已经严重挑战了法律底线和舆论监督的权利。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具体责任人的免职和拘留,更是一次彻底的调查与整改处理。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严肃追查真相,全面清理问题,并将那些试图阻碍正义的行为绳之以法。任何试图掩盖问题、以暴制暴的行为,注定将被历史记住,成为警醒他人的标杆。
---
中铁七局的这种处理方式就是在糊弄国家和老百姓。强烈要求质检和检查院介入彻底查清事情的真象,中铁七局的局长应该引咨辞职。
常规操作!
关键是要检查施工质量问题
打人事情基本了结,但不完美。偷工减料的问题更大,中铁七局从头到尾,从上到下必须彻查
问题在整个行业
企业之名,偷梁换柱,利益分成,你好我好,齐头并进!项目经理只是个抓手,属于核心利益联盟底层。如果不是新华社记者结果会是怎样?
我靠!我经常出差做高铁……
免职了也可以担任更高职务,并不是惩罚
关几天又出来了
绝不是孤立
难道只有七局???其他局,其它处没有问题??
只是橡胶垫层的问题吗,其它材料应该也该查查吧。
也许整个建筑行业,以前还听说政府部门管理的事也承包岀来了。
中央;严揪严查安全问题,不然解散中铁七局[点赞][点赞]
已经处理打人的问题了,其它质量问题就放一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