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算表明:“日本是比山东更纯的东夷?”难道一部分东夷人真去了日本?

文娱史记 2024-01-24 14:19:22

01深入认知东夷:究竟是统一的族群?还是松散的众多部落?

东夷是统一的族群?还是由众多松散的部落构成?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从普遍意义上说,东夷有三种属性。第一是文化属性,在文化上低于华夏的被称为“夷”。第二是地理属性,东方曰“夷”。第三是族群属性。前两个容易理解,第三个就很复杂了。

典籍里面记载的“夷”有很多种。《论语》记载:“子欲居九夷。”《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夷有九种。”当然并非说有九种夷,而是说被归类到“夷”的非常多。不同的典籍对“夷”的指称不同。在大陆主要指畎夷、於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等等,延及到海外则朝鲜半岛的乐浪、带方,日本的倭都称之为“夷”。具体到东夷的大本营山东半岛,春秋之际还有莱夷、莒夷、邾夷、薛夷等方国。淮海地区有徐夷、淮夷、鸟夷;辽东半岛则有嵎夷。

从现代人类分子学的角度来看,构成夷的这些众多不同部落、方国,显然具有不同的古DNA遗传结构。这也就意味着,所谓的“东夷”是由众多不同氏族、群属、部落构成。当然,在开放的大陆环境中,一个族群要想保持基因的纯粹性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延续至今的人群,都是由不同人群基因混合的结果。正如今天汉族的构成,山东汉族与河南汉族在基因构成上有差异化,与广东汉族的差异更大。但不同地区的汉族都称之为“汉族”,原因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文化。东夷之所以称之为“东夷”,我想主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共同的文化习俗。

同理而论,上古时期的百越、百濮、诸夏也是如此,DNA遗传结构上虽然多种多样,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形成一个大的群属。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同地区的族群形成共有的文化记忆、习俗,如果往远古追溯的话,可能源于同一个祖先,只不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与其他群属不断通婚形成遗传结构的多样性。换言之,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构成同一群属的人类具有相似的外形。比如东夷人的身体特征是骨架大,比较壮硕,善于射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东夷”的3个共同点。

第一,东夷由众多不同氏族、部落、方国构成。

第二,夷人具有相似的体质外形,普遍显得比较高大。

第三,夷人拥有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东夷的后裔一直延续到现代文明。今天山东省的全部、苏北、安徽东北部、河南东北部,河北环渤海地区,辽东东北地区,是上古东夷的活跃区。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地区的人无论从体型还是从文化、生活习俗上来说,都具有相似性。比如鲁南与苏北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具有一致性。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在文化、生活习惯上具有一致性。这些都是上古东夷留下来的痕迹。

02付巧妹的研究传递出重要信息:古山东人群繁衍出2种东夷,都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1年,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DNA实验室的付巧妹团队,与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山东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了“关于9500-1800年前山东先民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

结论传递出2个重要信息。

第一,根据分子方差分析法检测,山东地区古代人群可分为两个群属。一是9500年到4600年间的早期人群(后李文化:扁扁洞、小荆山、博山、青岛北阡)。检测表明,其单倍群是D4、D5、B4c1和B5b2。这些广泛存在于现在东南亚和北方人群中。这意味着,早期山东人群已经与来自南方、北方的人群有了基因交流。另一个群属是4600-1800年间的晚期人群(龙山文化)。这时期的人群新增多种线粒体单倍体群,表明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人群、仰韶文化人群有广泛的交流和密切联系,与早期的山东古人群相比,其母系遗传结构更加多样化。

第二,在距今大约3100年以后,山东沿海地区古人群与内陆地区古人群也发生了基因互动,开始共享线粒体单倍体群M8和A。从这以后,山东沿海与内陆人群母系遗传结构的差异化逐步缩小。

古DNA的检测让我们对山东古人群演化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山东古人群体的演化过程是一脉相承的:从9500年前的后李文化开始,到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脉络非常清晰。并且认为,每一个后来文化都是对前面文化的继承。但是,付巧妹的研究成果打破了这种认知,山东古人类群属具有明显分化:后李古人与龙山古人是相对独立发展的,前者与南方、北方人群有基因交流,后者主要与中原人群有基因交流。换言之,晚期龙山文化人群主要的扩散方向是中原,对于胶东半岛的影响力比较弱。

在距今9500多年的山东沂源县扁扁洞遗址中,研究团队发现了古老单倍体遗传基因B5b2。通过构建B5b2系统发育树并计算下游支系各单倍体的分化时间,结果表明:

9500年前的扁扁洞个体与大约5500年前的青岛北阡遗址个体密切相关,并且很重要的是,二者可能是东亚、北亚某些人群的祖先,也即:B5b2这一支系群体,很可能是从山东地区向外扩散的。

从文物考古学的角度来说,后李文化一直到龙山文化,被历史学家统称之为“原始东夷”,龙山文化是“原始东夷”的典型代表,黑陶明显区别于仰韶文化的彩陶。但是,付巧妹团队的研究表明,“原始东夷”分化为两批:第一批源于后李文化(扁扁洞),第二批源于龙山文化。两个“东夷”扩散方向不同:“后李人”的扩散方向是胶东半岛,“龙山人”的扩散方向是中原。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基本判断:

从9500年前到1800年前,“后李东夷”由于扩散的地域狭小,基因上具有封闭性、单一性;“龙山东夷”扩散的方向大,基因上具有开放性。两支东夷虽然一个发展地早,一个发展地晚,但都延续到至少距今3100年前,也即信史里的商周时期。

付巧妹的研究传递出令人惊讶的信息,与中科院的另一份研究成果——东亚各族群常染色体遗传学分离测算报告的结论不谋而合:中国人群与日本人群的分化大约是3050年,也即在商周之际,日本人群成为独立的群属。著名生物专家尹烨给出了一个“日本基本是山东人后代”的结论,引起争议。但是从迄今为止诸多DNA检测结论中得知,尹烨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现代日本人群的基因信息传承自绳文人、弥生人和古坟人,其中来自绳文人的遗传成分占13%,弥生人的成分占16%,古坟人的遗传成分占71%。日本古坟人的常染色体与山东古人类群体——扁扁洞、小荆山、博山是完全重合的。与西辽河流域古人——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人群有一定差异,与南方古人类群属的差异更加明显。换言之,我们目前所说“现代日本人群与山东古人群在遗传基因上具有密切相关性”,所指的主要是“后李文化人群”,也即第一批古东夷。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几份测算结果:

由于测算器、样本数量、采集地域不同,得出来的结果不尽相同,但我们仍然能得出一些基本信息:

日本人群的扁扁洞成分有的高达70%左右,有的在60%、50%左右,数据低的也有30%左右。这说明现代日本人群与后李人群关系密切,与龙山人群关系不大。颇有意思的是韩国人群,龙山成分占有一定比例,与中科院测算的中朝人群分离时间相吻合:朝鲜人群与大陆人群分离很晚,所以携带了一部分龙山成分,日本人群没有受到龙山影响,所以基因相对单一。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触摸到山东古人群向外扩散的遗传密码:

距今9500年到7700年间的后李人群——也即第一批古东夷人,一直传承到商周之际。距今约6000年到4000年间的龙山人群——也即第二批古东夷人,也一直传承下来。二者是否具有相同的祖先,只是后来接触外部人群不同而产生了基因分化,目前来说还是未知数。但很显然,龙山人群以巨大的生产力和文化优势大规模向四方扩散。也许受到龙山人群的挤压,后李人群逐步向胶东半岛退缩。“半塔斯马尼亚岛效应”让后李人群在基因上保持了相对纯粹性。

待至上古时期,传承自龙山文化的东夷人,不断与羌夏、商、周人的斗争中走向融合,夷地逐步华夏化。退缩到胶东半岛上的那部分后李古东夷人——在商、周的不断征伐、压制下,只能不断向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退缩。正如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韩康信教授所说的那样:

在西日本海岛地区突然出现与原住土著居民很不相同的人类学群体,其背后很可能具有来自中国大陆激烈而动乱而产生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部分人口好像从中国大陆被“挤” 了出来。

韩教授的观点与古人类DNA检测的结论,夏商周三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可资相互印证。

现代日韩人群与山东后李古人群(扁扁洞、小荆山、博山)高度聚类,正说明被“挤”出去的是第一批古东夷人。付巧妹的研究、中科院东亚人群常染分离的测算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在距今约3100年以后,山东沿海人群与内陆人群在母系遗传结构上的差异化大幅度降低,说明后李古东夷人群退出胶东半岛后,龙山-仰韶人群进入胶东地区。这也是中国人群与日本人群分离的时间,说明在殷周之际,后李古东夷人群经过朝鲜半岛或直接渡海去了日本。

传承自龙山文化的第二批东夷已经与羌夏全面融合。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龙山东夷”的基因主导了“华夏”——现代中国人的基因成分大部分来自龙山人群;“华夏”人的文化主导了“龙山东夷”的文化——夷风夷俗已经在华夏看不到了。这都说明“夷夏”高度融合后已经不分彼此!

后李古东夷后裔与龙山古东夷后裔都传承到现代文明。龙山后裔构成现代中国人基因的主体,后李后裔构成现代日韩人基因的主体。我们说:这2支东夷都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基本符合事实的。

03奇怪的现象,为何后李古人(扁扁洞、小荆山、博山)对现代山东人的常染色体影响这么弱?反而在日韩地区高频?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被赶出去的后李古东夷人,由于基因遗传具有封闭性,因此他们保存了更纯粹的东夷文化。后李古夷人本身寓居于胶东半岛上,地理三面是海,外来基因很难侵入,因此相对于向中原扩散、与仰韶人群融合的龙山人来说基因单一。扩散到日本列岛后,当地只有土著绳文人,因此日本人群的基因成分主要由两种构成:绳文人与渡来人(渡来人包括弥生人与古坟人,二者大多来自黄河流域,因此可以算一类。)

后李古人类基因在日韩高频,相反在他的山东老家影响很微弱。比如这份数据,现代山东人继承的后李成分(扁扁洞)只有1.3%,远不如日本(扁扁洞)的35.4%,朝鲜的52.3%(博山、小荆山)。在另一份数据中,日本人群的后李成分(博山)高达55.2%,韩国高达55.6%,而山东只有21.4%。几份数据虽然不同,但非常一致的是后李基因在日韩高频,在山东很微弱。

为何如此呢?

其实,这个结果与前面的分析一致:后李古夷人的大部分已经被赶出中国大陆(不服王化的那部分人),扩散到日韩地区,留在大陆的后李人群很少,因此无论现在山东还是其他省份,后李成分的影响力都很微弱。

总结

日本相关遗传学报告指出:日本人群的最近亲是朝鲜人,其次是中国山东省。

但我们必须明确:现代日本人群与山东人群在基因上的联系很微弱,上文已经说明,日本人群大多继承的是后李基因,山东人群继承的是龙山基因,二者不属于一个系统。后李人的大部分已在殷周之后被赶出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效应让他们的基因和文化传承比较纯粹,仅此而已。

11 阅读:4215
评论列表
  • 197653 14
    2024-01-25 14:07

    日本人是弥生人跟绳文人的后代跟,屁东夷人有什么关系!

  • 2024-01-25 22:23

    1,日本人的主体是夏朝灭亡时部分夏朝人逃亡过去的,大和=大倭=大夏(现在吴方言发“大夏”音仍然是类似于dai-wo),即日本岛上的文明是夏朝遗民带上去的。2,后李人遗传基因上与南北方更近,而龙山人与中原更近,这一点正好契合炎黄大战的结果,或说“江河”分布的现状。炎帝落败,分别向南北逃亡,黄帝叫河占据了中原,炎帝叫江,所以南北都叫江。

    情满关中 回复:
    👎👎👎👎🤮🤮🤮🤮💀💀💀
  • 2024-01-25 20:11

    相当于古东夷位于胶东,是海边人民,被内陆人挤压就去了海岛,日本朝鲜和辽东

  • 2024-01-24 21:50

    这不扯呢吗[汗]看身高看面相都明显不一样啊

  • 2024-01-25 06:23

    最讨厌这种血统论,侵华时怎么不把中国人当人?现在拿出来说是什么意思?

    zeesaint 回复:
    以前是中国海边的,去了日本那个老地震火山爆发的岛子,被环境逼得变态了,日本人应该有过一天是一天的无助和悲观心里,所以就比较没底线,又没有儒家规劝[得瑟]
  • 2024-01-27 14:38

    又在混肴视听,再怎么着中国也不会接纳日本人,即使日本岛沉没

  • 2024-01-27 07:34

    举办作者 汉奸

  • 2024-01-25 12:41

    假的

  • 2024-01-27 11:52

    是的,东夷就是O1 y染色体,分布在日本韩国满族和东南亚,现在山东人基本没有,都是汉人的O3

    麦田 回复:
    [呲牙笑]大聪明,根本不知道东夷这个概念随着时代一直变化的,现在山东人好多有古东夷人基因,现代基因检测表明古东夷人是华夏父系血统的主要来源,你说的日本这个东夷时代差好远。
    重重滴 回复:
    [捂脸哭]以前认为是O3,后来经过Y染色体的反复观察研究,发现是O3是O2的下游,现在编号为O2B1
  • 2024-01-31 13:36

    你问问山东人答不答应

  • 2024-01-26 17:21

    姜子牙封在齐,他干的

  • 2024-01-29 02:48

    管他日本人是什么人,我只知道日本人和中国是血仇

  • 2024-01-29 11:01

    [思考]

  • 2024-02-03 00:27

    管它是什么人 小八嘎就是小八嘎 变不成小西八

  • 2024-01-26 13:32

    尹烨--🈵族 [滑稽笑]

文娱史记

简介:有趣有料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