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俗拾遗“节分”是什么节日?

橙子侃侃侃 2021-02-02 14:55:55

日本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样体现在节日方面,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有庆祝端午节、七夕节的传统。但是日本也发明了一些独有节日,本文的主角“节分”就是其中之一。

节分在日本是指各季节的分际,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但目前常特指立春的前一天。自1985年起节分通常为每年的2月4日,但有的年份节分会是2月3日,不一定固定。2021年2月3日是立春,那么今天2月2日就是节分。节分之日有许多传统的活动,例如撒豆子、吃惠方卷等等,各地寺庙与神社也有一些祭典。

“节分”起源于中国古已有之的追傩习俗,也就是节令变换之日举行驱鬼仪式。《论语》对此也有记载。到了唐朝,朝廷在长安举办盛大的新年活动:“追傩大典”。约在1300年前,日本飞鸟时代,广泛吸收中国唐朝的制度,“追傩”也就被纳入日本朝廷的仪式。

到了日本平安时代,每逢节分京都中就会举行这种仪式,祈求国家和百姓的安康。后来仪式逐渐在各地的神社寺院中举行。室町时代以后演变成到民间的传统节日。日本明治年后大致参照唐制举办的时间与用意。

节分撒豆

根据日本传统戏剧的故事, 据说在立春的前一夜,来自蓬莱的恶鬼到丈夫不在的女人家去求爱。女人佯装答应,骗得恶鬼的财宝后,撒黄豆把恶鬼赶走。

由于这个故事,在日本很早就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在立春的前一天傍晚,把插上沙丁鱼头的枸骨枝立到门口,进行“豆打鬼”的活动(俗称撒豆子)。把黄豆炒好,放在篮子里,口念“鬼出去,福进来”,在房屋四处撒豆子。在寺庙里还进行祭祀活动。许多知名日本动漫(如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都曾提及到这一习俗。

2010年2月3日是立春前的“节分”。正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第22长期考察组成员野口聪一身穿红色T恤,戴上鬼面具,打扮成一个红鬼。因为空间站没有大豆,野口聪一就用彩色的巧克力豆“驱鬼”。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公开的录像中,巧克力豆在无重力的环境下没有落下,而是缓慢地朝着四面八方飞散,最后消失在录像画面之外。

美味惠方卷

与中国一样,美食在日本人的节庆场合同样重要。日本人庆祝节分,少不了吃惠方卷。

惠方卷是一种相对较粗的手卷寿司,里面有腌葫芦条,黄瓜,鸡蛋卷,鳗鱼,肉松,椎茸等来源吉祥地材料,代表着七福神,这样才能把福气卷起来吃掉。因此还被称为“招福卷”、“幸运卷”、“开运卷寿司”等。吃的时候,一定要朝着当年的惠方吃,同时闭眼睛想着自己的愿望,有可以驱邪避灾和生意昌隆的效果。流传到现代,已经有海鲜卷,撒拉达卷等各种口味的惠方卷卖。

吃“惠方卷”的习惯起源于大阪地区。1998年大型便利店7-11把它作为“丸かぶり寿司 恵方巻き”贩卖,然后这一习惯流传到全国。“惠方卷”的材料大多是七种,一般为腌葫芦条、黄瓜、鸡蛋卷、鳗鱼、肉松、椎茸等,代表着“七福神”,把福气卷起来吃掉,祝愿财源广进、去灾辟邪。

大阪

大阪

“惠方卷”中的“惠方”是指当年财福神所在的方位。吃“惠方卷”时要朝着当年的大吉方位(每年都有变动),不能说话,在心里默想着愿望,一次将整条吃完。

以上就是日本传统节日节分的习俗,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1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