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像孔融那样,聪明而又懂得谦让。然而,历史上长大后的孔融,下场可不怎么样。

孔融,字文举,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神童的名声不胫而。孔融十三岁时,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
孔融后来受到司徒杨赐的征召,成为司徒掾属。当时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朝中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晦。
所谓才高气傲,孔融这样的人,向来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所以看到东汉末年满是污秽的官场,自然会反应强烈。比如曹操任洛阳北部尉,张沙蹇硕的叔叔;任济南相,罢免十余县的贪官污吏。有志青年,在当时都希望能够对天下有所匡佐,孔融也是一个有志青年。
不过孔融的性格多少有些偏激,有些任性。比如杨赐曾派他向大将军何进致意,结果因为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刺扔到河里直接回去了;担任侍御史时,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后来,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被授为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权臣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的言论。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国相,想要借刀杀人。
志大才疏,无所作为孔融敢于硬刚董卓,令人钦佩,可惜孔融没有什么实际才能。本来到了北海郡,如果向曹操、刘备这种人,肯定会讨伐黄巾,治理地方,稳固自己的实力,徐徐发展以观天下之变。结果孔融在北海,却是只知道搞教育,号召大家讲道德,被黄巾军打的很惨。
后来,孔融被黄巾军将领管亥所围,情势紧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于是立即发兵解围。194年,孔融甚至被黄巾军打的逃到徐州避难,在那里刘备举荐孔融担任青州刺史,袁绍举荐自己的儿子袁谭任青州刺史。
公元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至夜晚城陷,他才逃奔山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
正好此时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少府作为九卿之一,看上去位置很高,但其实在曹操的掌控下,孔融也基本无所作为。孔融所擅长的,无非是各种礼仪制度,以备皇帝咨问,然后时不时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狂怼曹操,全家被杀孔融既然是天下名士,又有一身傲骨,自然和曹操的冲突不可避免。孔融怼曹操,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曹操攻下邺城后,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禁酒其实是为了节省粮食,这件事情孔融已经是为了怼而怼了。
孔融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孔融得罪了何进,怼了董卓,所以现在怼曹操也很正常,但曹操却一直没有覆灭,而且权力越来越稳固。
曹操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208年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孔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名列建安七子之一,曹丕就非常欣赏孔融;然而另一方面来说,孔融和东汉许多空谈的名士一样,其实并没有实际治国理政的才能,对于当时社会没什么帮助。但孔融忠于汉室,怼董卓、怼曹操,一身正气让人钦佩!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