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干岛,在没有通桥之前,没想过去玩。小干岛隶属沈家门,以盐业为主。如今,一座罗马风格的港岛大桥,将小干岛与本岛连到了一起。去小干岛,一脚油门的事儿。
漫步小干岛,晚上最佳。沿海岸线,已经打造成全新步道。听着海涛,吹着海风,闻着大海特有的味儿,这样的漫步,怎么样?
靠近大海的那面,像桥栏杆一样建设,行走其中,不会有一点点安全问题。这个晚上,不是双休,游人不算多。路边一溜小车停着,居然被我看到一辆江苏连云港的车牌。连云港与舟山同属于大东海。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连云港的人,到舟山看海?有点意思。看来,虽然都是大海,都是东海,不同位置的差距和审美感受,一定有大的不同。
曾经的小干岛上,一条等级公路都没有,整座岛只有两条村道,总长度不到十二公里。如今,漫步的海滨大道,有多长?与海滨步道平行的机动车道,双向六车道,不要太好。当年与沈家门联系的小码头位置,港岛大桥璀璨明亮。
桥上的灯光不停闪烁变化,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又成了紫色、黄色和棕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交替变化,将那座造型不同于舟山其它岛与岛之间连接的桥梁,营建得如同梦幻。
海边的灯光,不是特别明亮,符合漫步的氛围。不远处,又一座大桥长虹卧波一般,连起了小干岛与长峙岛。长峙岛那端有一座灯塔,俏生生立着。
将目光收回看向海面。海水暗黑,波澜不兴,几乎是风平浪静。这是台风前的蓄力,为即将的兴风作浪储存能量。预报中的台风,是近些年最晚时段的风暴,却是一场能量超级大的台风。今年出现的种种异常气象,有没有警示什么?
忽然,目光停住了。栏杆的拐角处,一张蛛网悄悄躲着。网上已有猎物,是匆匆飞过的小虫子。在深秋的晚上,小虫子飞到海边干什么?也像人一样来赏夜景吗?可是,走路不看景的关照,为什么没有记住?边飞边看的后果,很严重吧,落到了张开的网中,失去了逃出生天的可能。
小时候的夏天傍晚,经常看蜘蛛织网。印象中网很大。总有苍蝇蜜蜂什么的撞到网上,蜘蛛并不特别惊喜,还在继续加大网的面积。发现有倒霉蛋撞到网上,就慢悠悠爬过去,美滋滋大快朵颐。有时候,织网的过程并不顺利。最多的损害来自大风。于是蜘蛛就一次又一次反复开始,反复进行。
成年后,在一本书上读到,一位名叫罗伯特·布鲁斯的古代苏格兰国王,率领国人保卫家园。可是,他连续失败了六次。第六次战斗中失败后,他颓然地躺在一间破茅草房中,想到了放弃。
百无聊赖时,他看到一只蜘蛛在织网,刚刚开始的那种。蜘蛛要将一根蛛丝抛到对面墙上。是蛛丝太细还是风力有点大?蜘蛛抛了六次都没有成功。那不就是失败的自己吗?国王看呆了。蜘蛛没有放弃。第七次的努力,终于成功了。这位国王从蜘蛛的坚持不懈中获得启示,从破茅屋里站起身重新振作,带领苏格兰人民在第七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不长的文字看完,想了很多。这是国王和我看到蜘蛛织网不一样的感觉。我只是觉得蜘蛛挺不容易,更喜欢看到蜘蛛捕获猎物的欣喜。国王看到的却是精神,坚持下去就会胜利的不放弃精神。
现在很少看到完整的蛛网了。除了游玩时偶尔走到人迹少到的地方。步道上,每天有人走来走去,这一个织出网的蜘蛛,曾经失败过几次?某浪红火时,常常用蛛网代指版主。那时网络刚普及不久。蜘蛛网形象地被用来比喻。
不再看海看远处了,仔细搜寻栏杆。果然,更多的蛛网被一一发现。大小差不多,都在某个栏杆纵横的角落。那里可以形成稳固的三角形支撑,有利于织网初始更迅速地成功。是本能还是智慧,让每一个“版主”都选择了类似的位置?
蜘蛛的收获不尽相同。有的网上,不止一个小虫子被粘住,有的网上,却是空空如也。原来蜘蛛织网,就是我们“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境界!
我也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