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建成至今已18年,为啥不换国产车头,还在用美国车头?

启农哾 2024-10-21 19:02:06

本文所述内容均有可靠信源,具体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最后。

文|编辑:熙云

前言

“中国高铁是世界第一又怎么了,还不是使用美国的火车机头”。

历时51年修建,耗资330亿成本,如今已通车18年。

青藏铁路,被誉为“离天最近的路”。

全长1956公里,11万人参与建设。

青藏铁路仅一期工程就牺牲超300位英雄。

而在当年,美国也曾断言:只要有昆仑山,中国的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后来,我国的工程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青藏铁路的通车,从此火车穿越昆仑山,自由穿梭在拉萨雪峰。

用实际行动狠狠的甩出了响亮的一鞭。

让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之最。

虽成功制造,可还是一到格尔木站,就得换上美国NJ2型车头。

中国技术都发展这么迅速了,为何不使用国产火车头?

是美国技术相较于中国,确实更胜一筹?

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呢?

不是中国造不起 而是美国的更有性价比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这是来自歌曲《天路》里面的歌词。

用天路来比喻青藏铁路再合适不过。

作为世界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的开通让我们进出拉萨不再成为局限。

虽然技术和之前相比已经大有优势和进步。

可一直未经更换的美国NJ2火车头还是遭到了中国人的疑问和不解。

也一度怀疑了中国是真的技不如人吗。

其实并不是。

而是美国的火车头更适用于中国的铁路模式。

那既然我们有能力,为何还要使用进口的呢?

万一将来美国利用这一方面掣肘我们怎么办?

这种情况也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毕竟中国的实力在这放着。

而且我们最初也是使用的以内燃机为驱动的能源。

只不过国家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电力机车的出现更是直接淘汰了内燃机驱动。

也让国内内燃机的厂家逐渐倒闭。

那既然技术过关,自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总之就是综合多种,给出的最优选择。

高原环境的特殊性

作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

而对于一条通往如此高海拔的铁路而言。

对它的性能就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况且格尔木到拉萨路段的环境条件极为苛刻。

加上海拔过高,每上升1000米。

平均气温下降6.5度,大气压随之下降10%。

越往上走,气候寒冷路段容易结冰且缺氧。

这些都对火车头的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而我们国家目前盛行的以电力为主的能源。

且在电力方面,我们远超过欧美成为世界第一。

可虽然电力车头有着较好的抗寒性。

但是在高海拔、低氧的环境下。

电力驱动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仍然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与之相比,美国的NJ2型内燃机车头则采用了先进的柴油增压技术和涡轮增压技术。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

显而易见,正好弥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

能够保证在低压环境下保持高效的燃烧过程,确保机车动力的持续输出。

此外,美国的NJ2型车头还配备了高效冷却系统。

能很好的适应低温低压环境,确保车的正常稳定运行。

美国NJ2型车头技术的适应和可靠

不止是能有效解决恶劣的低压低温环境问题。

经过美国先进的特殊设计。

他们的发动机采用的是16缸V型结构。

气缸数量多,能保证长时间更大动力的输出。

加上V型布局使得发动机更加紧凑。

减少车辆机舱空间的同时,还提高了车辆的整体灵活性。

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功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以此来适应不同海拔下的运行需求。

更重要的是,NJ2型车头还拥有较高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水平。

也得以让司机在驾驶舱里通过智能显示器。

就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自己以外的机车情况。

维护成本和文化因素

虽然中国的电力制造,不可否认在各国都遥遥领先。

而且在抗寒性方面也攻坚克难,表现较好。

但成本和性能成正比。

日常维护修理的价格也很高。

特别是在高原环境下,路段常年结冰。

因此就一直维护实在是得不偿失。

且还对维修者有着极为高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美国的NJ2型内燃机技术成熟、性能稳定。

和中国相比,美国可是个有着100多年汽车制造史的国家。

在机车这方面的话语权还是更胜一筹的。

此外,美国的NJ2车头还采用了抗紫外线涂料和抗磨损材料。

高原地区常年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和风沙侵蚀。

它也能有效抵抗。

延长车头使用寿命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

在青藏铁路通车的这18年。

虽然美国技术不断进步,可中国国产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以较快的速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速度。

基建狂魔 中国速度 沙漠里凿山修高铁

带观众看世界,带世界看中国!

这条连接沙特和中国的麦麦高铁,它全长450.28公里。

途径麦地那、拉比格、吉达、麦加四座城市。

为此还修建了11座铁路桥、18座公路桥、5座通道和100座涵洞。

从2009年启动开建,历时近10年。

在中国工程师日夜奋战下,终于在2018年正式建成通车。

作为沙特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条铁路。

麦麦高铁承载了无数国人的期盼和厚望。

经修建人员的采访,中国工程队在其中面临了诸多挑战。

由于高铁路线穿越沙漠地带。

因此沙漠治理就成了一大难题。

凭着丰富的治沙经验和创新技术。

中国基建人攻坚克难,成功克服了这些挑战。

动工当年,也就是2009年,又正好碰上吉大暴雨。

闻所未闻,沙漠里面见洪水!

连人带房子带设备一块儿被冲跑。

“1个月凿出大山,修建路段”。

当面对一座大山,麦加城市不允许采用普通的炸药爆破时。

中国团队调动100多台钻机,24小时日夜不停。

基建人延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

最终仅用时1个月,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

不仅让中国观众顺利便捷的走了出去。

也让世界观众看到了我们中国的速度和成果。

宣传了中国人的科技和智慧。

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

在麦麦高铁的运行下,我们国家和中东地区联合的越来越紧密。

也看到了未来更多中东的商机和机遇。

从麦麦高铁到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大桥。

这些工程无不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基建的强大实力。

既然能逢山开路、遇沙建桥。

也相信终将会有一天。

同样甚至更高超的技术会顺利应用在青藏铁路建设上。

在中国科技的持续创新和基建人的努力下。

我们一定能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

也有信心突破更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

因为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也从来不是浪得虚名。

结语

由此可见,中国经历和科技的发展速度是越来越快。

虽然现如今,青藏铁路还是要依靠美国的技术,使用美国车头。

但终将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

中国也会攻坚克难,在确保铁路正常安全的运营下。

稳中求进,生产出自己独有的技术。

也能让国产的青藏铁路直通格尔木甚至更高海拔的地区。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1】《发扬青藏铁路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2024-09-25 09:14?公主岭新闻

【2】《火车司机见证高原铁路巨变》2024-09-20 10:51?西海都市报

【3】青藏铁路全线通车18周年 运送旅客超3亿人次 2024-07-01 14:46·中国新闻网

【4】抖音视频号: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综艺节目“中国基建真的不服不行”

3 阅读:800
评论列表
  • 2024-10-21 21:07

    早就攻克了高原内燃机车头。 主要是新的铁路线都是电车头。没有用内燃机车头的地方了,老的封存。生产线都是电车头的了。就为了那十几个火车头没必要单独开厂开线。

启农哾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