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资料:
1. 《中华消化杂志》2021年第41卷第3期,《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2020年版)》
3. 《中国肿瘤临床》2020年第47卷第6期,《结直肠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
4.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年第42卷第5期,《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及风险控制》

说是“搞活动”,检查只要几百块,醒来医生告诉你:切了好几个息肉,费用八千多。
是不是一听就觉得“套路”?可这事,还真不是医院坑人,而是你自己对这项检查,了解得太少。
很多人以为肠胃镜就是“看看有没有毛病”,但其实,它既能查问题,也能顺手治问题。
问题是,治的问题,可能就不是“优惠价”能涵盖的了。
息肉不是“小肉芽”,它可能是癌前病变
咱们中国人有个毛病,遇到病总喜欢拖,尤其是肠胃不适,十有八九都当成“吃坏肚子”糊弄过去。
可你知道吗?结肠癌90%以上都起源于腺瘤性息肉,而且这个过程可能悄无声息地发展了5-10年。
在《中华消化杂志》发布的《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
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显著提高,必须及时切除。
也就是说,肠镜检查不只是“拍个照”,医生一旦发现危险息肉,往往会当场切除,不给它“成长”的机会。

否则,等你回家、再预约、再进医院,病灶可能已经“升级”。
那么问题来了:“我没签字,怎么就给我切了?”这也是很多人做完肠镜后的第一反应。
其实正规医院在你做无痛肠镜前,一定会让你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会明确写明:
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可疑病变(如息肉),医生有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切除。
你以为你“只是睡了一觉”,但医生已经在你体内完成了一场“微创手术”。
这笔费用,自然不能算在“促销套餐”里。

我有一位老同事,姓李,五十出头,单位组织体检送了个“肠镜优惠券”,他就顺便做了。
检查前护士问他:“是否同意检查中发现息肉立即处理?”
他摆摆手:“行,反正都来了。”
结果从他结肠里切了四个大息肉,一个最大直径达1.2厘米,属于高级别腺瘤,病理报告显示有恶变倾向。
术后清醒时一听费用,懵了:“肠镜不是才几百?怎么变成八千多?”

但医生的解释很清楚:
“你的息肉体积大,位置复杂,切除采用了高频电圈术,还用上了止血夹;这些耗材和操作费,医保部分能报,但自费部分你得掏。”
尽管他当时一脸肉疼,但后来回想起来却感慨万千:“要不是那次顺手切了,说不定哪天就成了肠癌患者。”
全麻肠镜,真的是“越舒服越危险”?现在很多人选择“无痛肠镜”,说到底就是怕受罪。
确实,全麻状态下,检查过程更顺利。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

你在麻醉状态下,无法对医生的操作做出反馈。
这就要求医生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一旦发现病灶,需要果断、精准地判断是否切除、怎么切除、是否需要止血、是否需要特殊操作。
根据《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年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
在全国三级医院中,肠镜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为0.3%~0.5%,大部分与“息肉切除”操作有关。
而在无痛状态下,虽然病人更配合,但也对医生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医生一边是病灶,一边是风险,取舍之间,全靠临床经验。

说是“潜规则”,其实是“行规”,只是很多人看不懂医院给的那张单子。
1. 促销肠镜只是检查费:比如活动价388元,通常只包含:肠镜操作、一次性耗材、基础麻醉。
2. 治疗操作是另计的:如息肉切除、止血、活检、病理分析,这些都按项目单独计费。
3. 部分耗材走不了医保:像钛夹、电圈刀、一次性注射针等属于高值耗材。
4. 病理费用另算:切下的息肉必须送病理,才能判断是否癌变,这部分也不含在体检套餐里。
所以,不要被“优惠价格”蒙蔽了眼睛。

真正影响你钱包的,是你肠道里的“货物”。
为什么医生总是说:50岁以上必须查一次?因为统计数据太吓人了。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数据显示:
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超过45万,死亡人数达到24万。
其中70%以上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
而如果在癌前阶段就发现腺瘤性息肉并切除,5年内癌变风险下降90%以上。
所以说,肠镜不是检验你有没有病,而是一次“预防癌症的机会”。

未必。
息肉切了不代表“治好了”。
不同类型的息肉复发率不同:
1. 单纯性增生性息肉复发率低;
2. 腺瘤性息肉复发率高,特别是多发、体积大、病理等级高者。
肠镜不是一次性检查:
1. 一般建议3-5年复查一次;
2.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曾切除高级别腺瘤者)建议1-3年复查一次。

你可能听人说过:
· “吃点粗粮通通便,能把息肉排出来。”
· “喝点蜂蜜润肠,肠子就干净了。”
· “按摩肚子能刺激肠蠕动,减少病灶。”
这些说法,听着顺耳,但都是伪科学。
息肉是长在肠壁上,不是“堵在肠道里”可以排出来的东西。
而且,越是拖延治疗,越容易让息肉癌变。

作为医生,我们见到太多“肠癌拖成晚期”的病人。
他们曾经也有机会阻止悲剧,但因为“怕痛”“怕贵”“怕检查”,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渊。
你可以不信广告、不信促销,但请你相信医学证据,相信科学指南。
话说回来,8448元,值不值?你可能觉得,这笔钱花得“冤枉”。但如果告诉你:
· 切一个息肉,可能挽救你5年后的生命;
· 这笔钱里包括了麻醉、内镜耗材、人力操作、术后护理、病理分析;
· 一旦癌变,化疗一次的费用就是这数倍,且效果难以保证;

你还会觉得“贵”吗?
健康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只是你愿不愿意为它投资罢了。
别等身体“报警”才去检查,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李永志
上海的事情,坑人的陷井!!!医生下兰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