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0岁中探花,两年后在狱中自尽,临终前还给自己写了一幅挽联

梦里花落懂秋意 2025-01-13 16:40:02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殿试结束后,阅卷官将前十名考卷呈康熙钦点名次,当康熙读到第七份考卷后,发现考生的名字很熟悉,于是将他从二甲第四名点为探花,这个人就是姜宸英,这一年他已是70岁高龄了。

姜宸英都不能用“大器晚成”来形容,按照他后来的结局来看,似乎用“回光返照”更适合,因为一年半后,姜宸英被迫在狱中自尽。有清一代,姜宸英不仅是年龄最大的探花郎,同时他还是最短命的探花郎。

出身名门被誉为“海内三布衣”

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生于明崇祯元年,他的曾祖父姜应麟是万历朝的进士,官至户部给事中,在“国本之争”中率先向万历皇帝发难,指责万历无端虐待皇太子朱常洛,以铮铮铁骨响誉晚明官场。

姜宸英的祖父、父亲都有举人、贡生功名,在当地是有名的书香之家。少年姜宸英天赋异禀,勤奋好学,青年时代就以学识文章知名,常应当代名士之请,为其著作撰写序言。

然而在科举路上,姜宸英却成了考场弃子,参加过数次乡试皆名落孙山,年过50仍未取得举人功名。尽管如此,姜宸英的学识仍被士子和学者认可,康熙中期正是《明史》修撰的高峰期,姜宸英熟读明律,又是明清迭代的见证人,在刑部尚书徐乾学和翰林学士叶方霭的举荐下,进入翰林院修书。

姜宸英对《明史》的贡献是《刑法志》部分。乾隆四年最后定稿时虽然对姜宸英原稿有相当多的删节,但仍保留了其主要部分,同时还保留下原稿某些有价值的体例。这是一部精心编纂的文献,将有明一代最重要的那部分法律溯本追源,清晰透彻地写出其演变结果。

据说,康熙看到姜宸英的稿子后十分欣赏,将他和同修《明史》的朱彝尊、严绳孙称为“海内三布衣”(姜宸英此时功名为生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帝记住了姜宸英的名字,也为此后的科举和仕途埋下伏笔。

康熙十八年,朱彝尊、严绳孙都得中博学鸿词特科,而姜宸英却因赏识他的叶方蔼一时疏忽,未向礼部推荐错过取得这个功名的机会。叶方蔼深悔于此,在他极力推举下,姜宸英才正式列为修编明史的人员,领取相当于七品官员的俸禄。

高中探花含冤而死

康熙三十五年,69岁高龄的姜宸英再次向乡试发起冲击,上天不负有心人,发榜之后终于高中举人。次年姜宸英又顺利通过会试,在殿试中排名第七,经康熙御笔钦点为一甲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到了这个地步,哪怕姜宸英就是死了,他这一生也是没有遗憾的。殊不知,福兮祸所依,康熙三十八年七月,适逢乡试正科之年,按照惯例顺天乡试由上一届状元担任正主考,康熙帝委任状元李蟠为正主考,姜宸英为副主考。

不幸的是,这一年的顺天乡试出现了严重的科场舞弊,榜单发布之后,位列前茅的清一色都是朝廷大员的子弟。

这么多朝廷大员的子弟是凭真本事考上的吗?很快各种传闻不胫而走,没过几天,北京城中便疯传“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老姜”是指的是本次乡试副主考、年逾古稀的名士姜宸英,“小李”指的是主考、刚过而立之年的上科状元李蟠。

康熙马上派出以刑部尚书王士禛为首的工作小组,对该次乡试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时任大学士王熙、尚书李天馥、工部尚书熊一蒲、左都御史蒋宏道,都存在以权谋私的舞弊行为。

除了这些高官的子弟,还有一些中低级官员的子弟也大行贿赂,甚至连还有不少富商也豪掷千金,为子弟买来了功名。

康熙震怒,李蟠、姜宸英下刑部大狱,在接下来的调查中,王士禛发现舞弊行为是李蟠暗中一手操作,姜宸英并无舞弊情由。

然而姜宸英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可能也是心理素质太差,他在狱中服毒自尽了。临终之前,他为自己写了一幅挽联:

这回算吃亏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门,坐冷板凳,作老猢狲,只说是限期弗满,竟挨到头童齿豁,两袖俱空,书呆子何足算也;

此去却喜地欢天,必须假得孟婆村道,赏剑树花,观刀山瀑,方可称眼界别开,和这些酒鬼诗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

要说姜宸英确实有才,这幅挽联就是明证。康熙帝得知姜宸英自尽后,十分惋惜,下旨宽免生前所有罪名,官复原职并给予抚恤。

姜宸英是清初著名的学者,除诗文知名外,他还是钟繇和王羲之那一派的著名书法家。他自己刊行的著述有几部已著录于《四库全书总目》,他的全部著作辑为《姜先生全集》,计三十三卷。他的读经笔记《湛园札记》》一卷,则被辑入《皇清经解》。

0 阅读:46
梦里花落懂秋意

梦里花落懂秋意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