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忠告:尽量不要做这3件事,以免身体不适

东鸿说过 2025-02-22 05:55:41

近段时间,随着甲流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扛不住病情的严重性而不幸去世。

不过好在病毒也不是一招致命的,他会先后给身体几个信号,这时我们一定要万分注意,不要再做不该做的事,不然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忽视身体信号,盲目硬扛

其实每个人在得甲流后,身体都会发出各种信号,可有些人,就是不把这些信号当回事儿,非得盲目硬扛,结果把自己折腾得够呛。

就说甲流后发烧吧,好多人一发烧,心里就慌得不行,一门心思就想赶紧把体温降下来,甚至不惜采取一些极端的物理降温措施。

可过度降温可能会让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受到影响,进而加重心肺的负担。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之前就有因为过度用冰块冷敷等极端物理降温方法,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真实案例。

还有一些患者,一生病发热,食欲就变得特别差,这时候他们就干脆不吃不喝了,但这小小的举动,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人在发热的时候,身体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小马达,体内的水分流失速度比平时快多了,要是这时候还少食少水,很容易就会引发脱水。

一旦脱水,身体里的血液就会变得黏稠,心脏和肾脏要想正常工作可就费劲了,负担一下子就加重了。

所以,发热的时候哪怕没什么胃口,也得尽量吃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点水,给身体补充能量和水分。

再说说那些带病坚持上班的人,他们总觉得自己能扛过去,可实际上这是在给自己和别人都找麻烦。

身体生病了,就需要休息来恢复元气,这时候还强行去工作,过度劳累只会让身体的负担雪上加霜。

身体忙着对抗疾病,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再加上工作的劳累,身体根本吃不消。

而且,在工作场合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往往也不太好,你要是带着病毒在这样的环境里,传染风险可就高了。

很可能你一个人没注意,就把病毒传染给了身边的同事,造成病毒大面积扩散。

所以,咱生病了,该休息就得休息,别总想着硬扛,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身边人负责。

盲目自行用药,小心适得其反

还有一些人,知道自己得了甲流后,就急急忙忙跑到药店,自己给自己当起了医生,一旦发烧就吃退烧药。

但你可知道,这看似能快速解决问题的做法,背后藏着多大的隐患!

发热,其实是咱身体自身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据医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的发热状态下,身体的免疫细胞活性会增强,能更好地去消灭那些捣乱的病菌。

可要是你一发热就盲目吃退烧药,过度抑制了这个发热反应,就相当于给身体的小卫士使了绊子,反而会延缓身体康复的进程。

而且,退烧药可不是能随便乱吃的。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有位患者因为着急退烧,没看清楚说明书,过量服用了退烧药,结果不仅烧没退下来,还引发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疗。

所以,退烧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用,它的剂量、服用时间都有讲究。

要是过量服用,轻的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的说不定还会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还有一种情况也特别常见,就是一听说自己得了甲流,二话不说就去买抗生素吃,这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抗生素,它的作用对象主要是细菌,对病毒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还有长期滥用抗生素,会破坏我们身体里原本和谐的菌群平衡。

更可怕的是,滥用抗生素还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治疗难度更大!

有数据显示,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菌感染,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都造成了大量患者治疗失败,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得了甲流、身体开始不舒服后,第一时间还是得去正规医院,让专业医生来诊断治疗,这样才能真正让身体好起来。

慢性病管理不当,甲流风险高

最后就是有慢性病的人,免疫力本就比一般人要弱些,要是再碰上甲流这种传染性强、来势汹汹的病毒,那可就麻烦大了。

就拿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患者感染甲流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比健康人群高出了好几倍。

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身体的免疫防线变得脆弱,病毒一旦入侵,就更容易乘虚而入,引发诸如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所以,当慢性病人感染甲流后,一定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同时,及时调整用药也至关重要。

那么,慢性病人群该怎么做,才能降低感染甲流的风险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日常管理,提高药物依从性,按时按量服用治疗慢性病的药物,让病情保持稳定。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只要把慢性病管理好了,身体的免疫力提升了,自然就能降低感染甲流的风险,就算不幸感染了,也能更好地应对,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小结

总之,甲流虽然常见,但绝非“小感冒”,我们要提高警惕,尽早识别症状,科学就医用药,切忌盲目自行用药、忽视身体不适信号、慢性病管理不当等错误做法。

只有遵从专业医疗指导,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有效降低甲流风险,避免病情加重,保障生命安全,让我们携手抗击甲流,共同守护健康!

关于甲流去世的人越来越多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金台资讯-2023.3.16《甲流高发家中有人“中招”怎么办?》

澎湃新闻-2025.1.15《甲流高发,这些误区要谨防→》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8
东鸿说过

东鸿说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