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上添花不算恩,雪中送炭才有情,近代的中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直到1949年,久经磨难的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老大哥曾一度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
这份恩情被中国人民记在了心上,始终不曾忘怀。当然,苏联固然慷慨,但也并非没有私心,毕竟,以本国利益为第一要义是主权国家外交的原则。
苏联援华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战火与利益的交汇
1937年,日本侵略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南京危在旦夕。而蒋介石也在为此事而焦心,他踱步于书桌旁,脸上显露着焦虑。
办公室的木门被轻轻敲响,一名助理小心翼翼地递上了一封来自苏联的电报。
“委员长,”助理低声道,“莫斯科的回信到了,看来斯大林同意援助。”蒋介石眉头微皱,站定脚步,接过电报,嘴角微微动了动,似是若有所思。
彼时,中国正陷入战争的泥潭。
正值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精锐部队在与日军的交锋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空军几乎覆灭,海军也不堪一击。
在尝试与英国、美国寻求帮助而被冷遇后,蒋介石的视线转向了北方的苏联。
苏联当时的领导人斯大林虽然未曾直接卷入东亚战事,但内心对日本的野心却心知肚明。面对欧洲局势的逐渐紧张,他深知甚至唇亡齿寒的道理。
苏联的考量
上世纪30年代,处于战火威胁的国家远不止中国。随着法西斯力量的膨胀,全球局势日趋紧张。
德、日、意三国逐步形成侵略轴心,这不仅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也对苏联形成了严峻的东、西两线压力。
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步伐加快,野心不仅限于称霸亚洲,还觊觎着苏联。
在这种形势下,苏联一方面必须做好应对来自德国的侵略准备,另一方面也需防范日本的东线威胁。
为了分散日本的精力,使其无法集中力量对苏联发起进攻,苏联选择援助中国抗战,牵制日本的侵略行动,这一策略在当时是极为明智的。
早在1932年,中苏双方就已经开始在对日作战问题上展开频繁接触。随着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苏联对中国的援助逐渐落实。
1937年8月21日,中苏在南京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不仅是两国战略关系的巩固,也在军事援助方面达成了具体协议。
正是因为这一条约的签订,双方签署了中国从苏联购入武器的借款协定,奠定了苏联援华的重要经济基础。
9月,蒋介石向苏联派遣了一支由高官组成的外交团,希望可以争取到苏联的物资援助。这批使者历经数周奔波,终于抵达莫斯科。
“中国目前正面临极大的军事压力,日本的野心愈发明显。希望苏联可以鼎力相助,支持中国的抗战。”
随后,苏联援助中国的军事物资陆续送往中国,支援前线。
苏联援助的影响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中国的抗战形势更加严峻。中国政府向美、英、苏等国家提出紧急呼吁,请求加大援助力度。
1938年5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致电当时中国政府的领袖蒋介石,并郑重承诺,苏联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反抗侵略的解放斗争,坚定地站在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一边。
从1937年11月起,中国政府正式邀请苏联派出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以支援抗日战争。
仅在武汉战役期间,就有3665名苏联军事专家、200余名顾问协助中国军队,共计约5000人。
特别是在1938年武汉的空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9次,击落了62架日军飞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空军力量。
这些苏联空军志愿人员展现了极高的战斗意志和技术水平,志愿队的队长和其他15名空战勇士更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献出了生命。
苏联的援助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美、英等国家拒绝中国的求助、甚至还向日本提供军用物资的背景下,苏联的实际支持显得尤为珍贵。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对华援助的一个重要考量是确保日军南进,以牵制其“北进”入侵苏联的计划。因此,苏联对华援助虽然坚决,但始终维持在一定限度之内。
1939年起,苏联逐步减少了对中国的援助速度。
到1941年,苏联更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以保持与日本的中立关系,实际上停止了对中国的支持。
不过,苏联的援助依旧对中国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援助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初建之际,百废待兴,各方面资源短缺,尤其武器装备上更是缺少资金支持。
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成功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对华承诺提供3亿美元贷款,以协助购买机械设备等必需物资。
然而,这笔贷款的大部分最终用于支付从苏联购入的海空装备费用,成为新中国军事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后来,中国要研制自己的核武器,曾向苏联求助,希望他们能派出一部分专家来给予技术上的援助。
苏联虽然十分慷慨地派出了专家和学者,来到了我们国家进行讲解,但在关键的技术和核心领域上,始终不肯松口。
其实,这也能理解,毕竟,在当时,拥有研制核武器的技术,就意味着,在军事上不必担心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威胁。
然而,苏联虽然愿意给中国援助,但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并不想看到中国那么快就研制出核武器。
所以,他们的专家基本都被告知,不允许将核心技术教给中国的专家。
而钱学森也是在那个时候回到的中国,对于研制核武器这件事,毛主席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中国的科学家们也是坚决的。
所以,在那个困难的时候,我国的专家就像是一块海绵一般,一边努力跟苏联专家学习,一边想办法自力更生。
虽然,苏联是有所保留的援助,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最终,我们国家靠着自己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
结语
苏联对华的种种“馈赠”无疑为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我国提供了宝贵支撑,然而这份援助始终系于利益之线。
这也说明,国家之间的支持与交往,归根结底都是在利益的天平上精确衡量。不过,对于苏联的援助,我们应该怀有感恩之心。
参考资料:
《试析抗战时期影响苏联援华政策的因素及评价》——时晓明
朱兴德
包括解放后的156项目,都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打赢了抗美援朝,打出来的!
skcny250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美国人当年也是如此
我是刁民
说不听的朝鲜战场中国独抗十八国联军打出了统战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