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李元吉死后,有三位猛将依旧激战玄武门,杀李世民两员大将

游史渊 2024-12-11 11:19:13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政变,太子李建成死于他的箭下,尉迟恭紧跟着射杀了李元吉。

此时,太子的部下都知道,他们大势已去,不少人心生退意,但有三人是例外,他们至死不肯退让一步,击杀李世民两员大将。

他们很清楚,这场政治斗争是李世民胜了,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还是追随太子到了最后一步,拼尽了最后一滴血。

憋屈的秦王

李渊晚年宠爱众多妃嫔,这些妃嫔们为巩固自身地位,暗中与年长的皇子们拉拢结交。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甘示弱,费尽心思讨好妃嫔们,曲意奉承,赠送珍贵物品。

而李世民对这些始终不屑一顾,不屈从于讨好与奉承。也因此,后宫众人对他心生怨恨,便联合起来夸赞太子等人,同时向李渊诋毁。

要知道,枕边风可是很要命的。只是李世民虽心怀不满,但依旧专注于征战与治国,不愿卷入后宫的纷争。

一天,秦王府官员杜如晦路过尹阿鼠家门,因未下马致意,竟被尹家的仆人强行拉下马殴打,甚至打断了他的一根手指。

结果最后那害人者没有受罚不说,还因为宫中尹德妃恶人先开口,倒打一耙令李渊发怒,责备了李世民。李世民反复澄清,却始终未能让李渊相信,心中郁郁难平。

每次李世民在宫中陪李渊宴饮,见到众多妃嫔,总是想起自己早逝的母亲太穆皇后,没能见到父亲拥立大业,心中难过,不时流露出伤感之情。

李渊对此颇为不悦,而妃嫔们便趁机在他耳边暗示,称李世民总是在宴席上流泪,这实则是对她们心怀怨恨,担心自己若继位后必会清算她们。

相反,她们称赞皇太子宽厚仁慈,一定能让她们母子安然无恙。李渊听后不免动容,对李世民的信任逐渐消减,愈发宠爱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一度打消了更改储君的念头。

身为皇帝的儿子,而且还是极有本事的一个儿子,做到他这一步,也确实憋屈。

兄弟相争

李世民早年与父亲李渊关系密切,是李渊在战场上的得力助手,通过多次战功奠定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逐渐取得李渊的信任,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而复杂。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权力斗争已悄然发展到无法回避的地步。

朝中大臣的选择、各自兵力的暗中较量、嫡长子的身份与实权在握的争夺者,都构成了即将爆发的宫廷危机。

在太极殿偏殿,李建成站立窗前,望着门外的雨帘,神情紧锁。他身边的齐王李元吉手握刀柄,低声说道:“大哥,若再不行动,恐怕秦王不会留情。”

李建成虽为太子,性格谨慎,但他心里清楚,李世民频频在征战中立功,朝中一半以上的重臣已经逐渐倒向秦王。

宫廷内外,有关立储的讨论逐渐兴起,让他每每夜不能寐,他心里清楚,秦王会是他最大的障碍。

齐王李元吉看得心急,他表示愿亲手去完成这件事,以便早日稳固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有一次陪同李渊前往李元吉的府邸做客,险些中埋伏遭刺杀,幸得李建成心软相劝,才避免了此事酿成大祸。

尽管如此,李建成并未放弃对付李世民的打算,他暗中扩充东宫的力量,招募了数千勇士驻守在长安城各个要地,将东宫布防得严密如铁桶一般。

然而,这一阴谋还是被人告发。李渊得知此事后,虽有所责备,但并未对太子的势力采取实质性打击,太子势力依旧不减。

李世民则在战场上屡次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干,为唐朝屡次击退边疆敌寇,赢得了边民的敬重与拥护。

他的战功与威望本应赢得李渊的完全信任,但兄弟们的权谋斗争和嫔妃们的挑拨让情况愈发复杂。

李建成还利用宫中嫔妃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在随后的围猎中甚至故意安排一匹烈马陷害他。李世民虽然凭借敏捷的身手多次险中求生。

但心里也对这种日日遭到迫害的现象感到十分不满,甚至对李建成也起了杀心。这种杀心,因为父亲李渊日益加重的猜疑变得更深了。

他以忠心侍奉李渊,并多次立下战功,而李渊却始终在流言蜚语和心腹的劝说中逐渐疏远了他,这让他十分挫败。

终于,他下定了决心,不再忍耐了。

忠诚不屈的反击

玄武门之变当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倒下并未立即平息战场。他们的心腹将领依旧坚守阵地,誓要为主子讨回公道。

这三人忠心耿耿,面对秦王李世民的压迫不为所动,反而在战场上以血肉之力对抗。残酷的决战在玄武门前展开。

首先就是冯立,他持刀跃上战马,他环视左右,声音嘶哑地喊道:“太子殿下不在了,但我等誓死不退!”

他话音刚落,谢叔方已带着一队士兵朝前线冲去,扬起的尘土将整个战场笼罩在一片黄沙中。

他带领齐王府兵与东宫将领冯立组成联军,猛烈攻打皇城北门。合力围攻时,斩杀了吕世衡,一度让人难以靠近。

然而,当尉迟敬德将李元吉的首级送到阵前时,他最终停下了进攻。下马后悲痛大哭,随后从容地离去。

次日,谢叔方主动到唐高祖面前认罪,展现出无畏的坦诚,让起深受触动,称赞他是“义士”,并赦免了他。

此后,谢叔方被派往西北边疆,他不仅肩负守护边疆的重任,还妥善处理当地的民族关系,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广泛尊敬,视他如父。

尘埃落定

太子死后,不少人都逃了,但冯立感念太子的恩德,虽知太子已死,但还是决定继续下去。

他和部下奋勇作战,久久不退,甚至杀死了屯营将军敬君弘,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其的忠诚之心。

他对部下说道:“我们这样做,算是尽力报答了太子的恩情。”在此之后,他放下武器逃入荒野。

不久,他主动前去请罪,面对唐太宗,他坦然自若。太宗被他的忠诚感动,安慰勉励了他,最终赦免了他一命。

后来,因突厥入侵,他再度投身战场,亲自率领数百骑兵奋战在咸阳战场之上,以英勇无畏的姿态斩杀和俘获突厥士兵无数,表现得英勇非凡。

冯立为官数年,以德政惠及当地百姓,赢得了众人的敬重,最终以身殉职,为国尽忠,留下无数人对他的思念与敬仰。

而薛万彻听闻太子遇害的噩耗后,迅速集结了东宫与齐王府精锐兵力共约2000人,气势汹汹地奔赴玄武门展开猛烈攻势,双方激烈交战,伤亡惨重。

薛万彻见久攻不下,决意率军转攻秦王府,试图以此逼迫秦王投降。秦王府内闻讯后,人心惶惶,忧惧之情弥漫开来,形势紧张至极。

正当危急关头,尉迟敬德突现战场,手持太子与齐王的首级示众,稳重而威严,这才镇压了动乱气氛,不至于酿成大祸。

看到两位主将已死,东宫与齐王府的士卒顿时士气崩溃,迅速溃散四处。面对绝境,薛万彻也只能带着数十名亲随仓皇撤退,躲入终南山以避风头。

隐居山中期间,李世民派人多次表达宽慰之意,劝其下山。薛万彻感念其情,最终决定出山,亲自向李世民谢罪。

李世民当场宽恕,称赞他忠于本职,是一位有义气之士,并放下过往纷争,不予追究。

八月初八,李渊正式退位,翌日李世民即位为帝,史称唐太宗,开创了后续贞观之治的辉煌篇章。

至此,玄武门之变在惊心动魄中结束,而秦王也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带领唐朝开始了新的变革与发展。

而那三员大将最终都归顺了李世民,并为唐朝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既全了自己的忠诚,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结语

玄武门之变不仅揭开了李唐王朝的一段权力血战,也将忠义二字推向生死考验的极致。

李建成、李元吉陨落后,三位忠心护主的猛将冯立、谢叔方、薛万彻毅然决然地激战玄武门,为昔日主君献上最后的忠诚。他们在战场上斩杀敌将,以命相搏,成就了忠义的悲壮一幕。

然而,忠诚与生存的抉择终究难逃现实的考验。最终,冯立和谢叔方选择归顺,因忠诚而自毁的薛万彻则化为历史中的战魂。

李世民一边感怀他们的忠勇,一边运筹未来,以宽容笼络人心。这场胜利不仅是权力的更替,更是李世民借宽容之手巩固政权的重要一环。

三位猛将的结局,映射出在权力斗争中忠义的复杂面貌。玄武门外的血战虽已尘埃落定,但忠义的价值与归属在此永远留下了振聋发聩的回响。

参考资料:

《唐朝“玄武门之变”事件的起因探微》——郅永果

0 阅读:40
游史渊

游史渊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游史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