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们想起这句流传千古的好诗时,自然想到王勃——一个少年英才又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许多人知道王勃的才学,却并不了解他的故事有多传奇。
骆宾王七岁时写下《咏鹅》,已经让我们够惊叹了,谁知道,王勃六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兄弟三人个个有才,曾被杜甫的从祖父杜易简称誉为“此王氏三珠树”。
王勃九岁时读颜师古为《汉书》作的注,写了《指瑕》十卷,还指出颜氏注解中的错误。想一想,普通人十岁以前在干什么。
虽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对于王勃和李白,我们除了用天才解释之外,似乎再没有更好的解释。
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唐代,年少的王勃,不仅诗歌一流,文章也独领风骚。一篇《滕王阁序》,到今天还让无数学子尽情诵读,惊叹不已,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看看年少的王勃,到底是怎样的天纵之才。
滕王阁,顾名思义是滕王所建之阁,滕王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李元婴。滕王阁很有名,滕王却在历史上很不光彩。
李元婴为人荒淫无耻,放纵骄横,朝廷内外一片骂声,李世民将其贬为洪州都督。到洪州后,李元婴不改前非,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生活极其奢侈,他本人又精通音律舞蹈,为了满足自己享乐之欲,便在洪州修建了滕王阁。
高宗龙朔三年,王勃赴交州探望父亲,途经江西南昌,正赶上重修三阁。这时都督职位已由阎伯屿接任。九月九日重阳节,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既为展示自己的身份,又给他的女婿吴子章出人头地创造机会。
为了万无一失,阎伯屿让女婿吴子章在头天晚上提前写好一篇他看来不错的文章,背诵熟练,到时候只要对对口型,尽情表演就成。从这里,我们不难想到这对岳丈和女婿是何等的低俗。王勃此时恰巧路过阎府前,许多人听说过王勃的名气,便邀请他参加这次酒宴,坐在末位。
当天是个好天气,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江水、山岚、飞鸟、渔舟相互映衬,美不胜收。一阵秋雨后,山水更加清亮,彩虹绚烂多姿,滕王阁高耸壮丽,景色迷人。聚会的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歌声、笑声、丝竹声,真可谓良辰美景,令人陶醉。
阎伯屿非常高兴:“当此良辰美景,诸公何不一呈奇才, 以添雅兴?”
阎伯屿令人捧出文房四宝,邀请宾客执笔。座中,有澧州牧宇文钧,有词章大家孟学士,有武功赫赫的王将军,但这些人或因看出阎伯屿的用意所在,或因有自知之明,不肯贸然试笔,故而互相推让,都不愿动笔。
文房四宝推来推去,最后送到王勃面前,年轻的王勃不知是不懂其中原因,还是讨厌这世俗的风气,就不再推辞,接过了纸笔。阎伯屿被这么一个愣头青弄得不能收场,心里极为不快,便找个理由,一脸不悦离开座位,暗中吩咐亲信向他及时透露王勃写的内容。
只见王勃一气连饮几大杯酒,顿时红光满面,酒助诗性,开始奋笔疾书。随着亲信把王勃文章的内容一点点告诉阎伯屿,阎伯屿的态度,也由刚开始的满不在乎,变为后来的不敢轻视,而当王勃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博得满堂喝彩后。阎伯屿不禁惊诧失声说:“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他再也沉不住气了,在屋中来回踱步几次后,终于拉下老脸,转身回席,好亲睹王勃作赋的风采。
王勃并没有注意到阎伯屿的到来和态度变化,他仍然沉醉在创作中,他一口气写完序文,在文章收笔时,又写出了下面一首四韵八句古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新唐书》对王勃作文的过程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滕王阁序》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这篇骈赋将写景、叙事、状物、抒情、言志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不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上乘之作,立意之深,词采之美,都无可挑剔。从中,我们看到一个才思敏捷的王勃,更看到一个报国无门而心有不甘的王勃。试想,如果王勃后来不英年早逝,中国文坛又不知增添多少传颂千古的华章。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世俗的讲究和技巧的运用都是徒劳的,好一个《滕王阁序》!好一个天纵之才的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