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版《三国演义》为什么被称为经典,单从这四个细节来看,就是良心剧和历史剧的天花板,至今回味,仍然觉得再看无数遍,还是咀嚼不尽。
第一个细节:火烧赤壁的壮观宏阔。赤壁之战可说是整个《三国演义》中最宏大,最激烈的一场战役。为了拍好这场戏,剧组动用了几千人作为群演,专门在太湖拍摄。
当时虽然在南方,但在零下三四度里,演员们忍着腊月里的寒风,许多人冻得咳嗽,依然无怨无悔。在当时有限的经费下,为让经典没有遗憾,剧组下血本动用了九台摄像机,七十二艘船只和一架直升机,分别从水陆空三个方向全方位拍摄。
曹营着火场面全部是真火,用了五十多车木柴,二十多吨汽油和柴油,搭建无数帐篷和营门,最后全部付之一炬。
由于全部实景拍摄,所以拍摄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问题非常棘手,既要体现出曹营着火后兵荒马乱的效果,还要保证不出安全事故,细细想来,不知剧组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我们观赤壁之战时,一支支火箭,火鸦齐齐射出一片火海后,曹兵在火中逃窜的、跳水的、互相踩踏的、哭爹喊娘的......这种混乱场面,正好反映当时战斗的惨状和东吴、西蜀为这场仗准备的充分。
再看那周瑜调兵遣将的镜头——周瑜和手下将领一起拔剑而出,大喊一声:“冲上北岸,活捉曹贼!”其威猛和刚毅,将周瑜的儒将风范定格在观众心中。
第二个细节:七擒孟获的历史还原。三国时的南方,尤其是云贵一带和四川南部,是非常落后的,为了让剧情更有真实感,剧组还原了很多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真实场景——高耸的云梯直达半山崖的山洞,未开化的少数民族,住山洞、操蟒蛇、养猎鹰、穿兽皮,烟瘴弥漫的丛林,参天而立的古木,猛兽驱赶的牦牛,赤身跣足、勇猛少谋的孟获军队......这与饱受汉文化熏陶的蜀国军队形成鲜明的对比,把当地的蛮荒和少数民族生活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个细节:赵云北伐的英勇洒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不顾年迈,说服诸葛亮后担任前部先锋。第一战便与韩德父子四人交锋。这一段我看了很多次,越看越喜欢。
韩德与赵云见面后,轻蔑地说道:“赵云年已七旬,尚任先锋,是欺我中原无将也。”刚说完,韩德长子韩瑛便说:“父亲,待我兄弟少时将他拿下,扫灭他一世英名。”
如果说儿子们年少轻狂可以理解,不料老韩德自己也糊涂透顶,居然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只见那韩瑛来到赵云面前后,说出了那句不知天高地厚的经典之语:“韩德长子韩瑛,来送你归天!”
赵云被这二货弄得又气又笑,接着便说出了更经典的一句话:“你如此年幼,也来送死吗?”韩英被彻底激怒,拍马去战赵云,只一个回合,便被赵云刺下马背。
韩德二儿子韩琪见二哥身亡,仍不知天高地厚去迎战赵云,也只一个回合,便和他哥一起领了盒饭。赵云无比淡定地说道:“这等武艺,也能上阵为将?”
的确,对于赵子龙这样当时超一流的名将来说,什么场面,什么名将没见过,一生征战的他,早已具备一眼能看透对方斤两的眼光,所以这样的对阵对他来说,真正如探囊取物。
后面韩德三子韩琼和四子韩瑶出战,照样只一个回合,韩琼被赵云解决,韩瑶被赵云一把扯住扔下马。韩德见正面不能战胜,便偷放冷箭,反而被赵云轻松接住,反手扔向韩瑶,韩瑶中箭倒地被擒。
这一仗下来,韩德四个儿子死了三个,一个被活捉,只剩下韩德一人悲惨逃回。
第二天,夏侯楙亲自出战,韩德为给儿子报仇前去迎战,又被赵云一枪刺死马下,父子四人终于大团圆。夏侯楙一见赵云这气势,才知什么是一代名将。
吓破胆的夏侯楙直接带着大军不战而走,蜀军乘胜追杀,夏侯楙大败而回。逃回营中后,夏侯楙灰头土脸,众将也狼狈不堪。
惊魂未定的夏侯楙,近乎痛哭般叹息道:“不料今日竟至如此惨败,久闻赵云之名,只是未曾亲见,今日一战,方信当年长坂坡之事。果然厉害!果然厉害!”
惶恐不安的夏侯楙连着两个“果然厉害”的镜头实在太妙了,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把赵云的忠勇表现得真实而透彻。
第四个细节:陈仓之战的惨烈无比。陈仓之战虽不是诸葛亮北伐时最大的战役,但算得上最惨烈的战役,剧组对蜀军前后几次攻城的场面拍得细致而真切。
攻城战开始后,黄土夯筑的高大城墙上,魏军在守将郝昭带领下早已严阵以待。蜀军第一拨攻城在魏延擂鼓进军的命令中开始:只见蜀军战鼓齐响,敢死队在鼓声中推着攻城车、拿着盾牌齐步前进,待到蜀军接近城墙,魏军立即放箭,许多蜀军还没到城墙脚下,就永远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陈仓有护城河,蜀军纵然冒箭雨攻到城下,还要越过护城河。为了尽快到达城下,减少伤亡,蜀军在接近城墙后,立即冒着更密的箭雨,抬着云梯飞跑。
到了河边,又飞速将一部分云梯扔在河面上当作浮桥,然后再抬着云梯急速过河,其中艰难可想而知。一部分士兵最终死在护城河,而冲过河面的士兵,则一刻不敢停留,赶紧架起云梯爬城墙。
魏军滚木礌石这时齐齐砸下,攻城士兵被一次次打下云梯,城下的蜀军又采用绳索和云梯同时进攻,登云梯的用翻转云梯的办法继续进攻,再乘着魏军去拿石头的间隙飞速爬上,无奈魏军弓箭、石头等几乎连续不断,攻城云梯也被一次次推倒,绳索被魏军砍断,蜀军的第一波进攻便以失败告终。
魏延接到的是死命令,便不顾士兵伤亡继续指挥进攻。第二波敢死队出发了,这次蜀军更加舍生忘死般拼命攻城。
眼看就攻上了城头,郝昭最后拿出了杀手锏——魏军从城头将滚油倒下,蜀军云梯和士兵一起被泼洒,随后魏军扔下火把,云梯、士兵全部起火,蜀军的惨叫响彻云霄,第二波失败也无功而返。魏延被眼前的惨状彻底震撼,只能下令撤军。
在这一幕中,剧组将两方指挥官进行了巧妙的对比。城下是魏延一遍遍催促攻城的着急和痛心,城上是郝昭全力守城时的着急和狂笑。
在这惨烈的攻防战中,魏延满脸痛苦,而郝昭则得意不已。由此可见,无论是魏军、还是蜀军,都在提前做了很多次演练,整个攻防战虽然以蜀军失败告终,但两方的攻受都颇有章法。
再看双方士兵,魏军守城不敢有丝毫大意,严密的防守让蜀军几乎找不到破绽,攻城士兵的惨叫声和他们捋着鲜血滑下绳索的情景,以及大战后蜀军尸体堆成小山,云梯残破不堪的情景,让人揪心不已。
这里面有两个小细节更见剧组对原著和历史的真实还原。一是魏军倒油时,士兵皆赤裸上身,更说明油锅炙热难尽,那么这一锅油倒下去,蜀军该承受怎样的痛苦!二是配合惨烈攻城战的,是快节奏中带有苍凉悲壮的音乐,更彰显了战争的残酷。
一将成名万骨枯。在这样实景拍摄,道具、人员准备相当扎实,战法具体的影视剧中,我们能更真切感受当时的战争情景,而不像现在电脑合成的影视剧,看起来场面宏大,但这种一眼假的虚华和轻浮,还有毫无章法的攻城略低,其实更像游戏画面,只能说明拍摄者的肤浅和俗气。
除了上面这些场面,《三国演义》中半文半白的台词、符合历史的酒器和餐具,各国不同风格的舞乐和衣着、使节来往和举行典礼的礼仪风范、不同角色的神情动作等,都精心设计,让我们不禁被演员的素养和剧组拍摄的良苦用心而感动。
所以,被现在各种垃圾短剧看到头晕目眩和浮躁无聊的年轻人,如果能静下来认真看几遍老《三国》,定会被这种厚重和真情折服。这样的好剧,就是再过一百年,也照样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