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女孩发音不清难纠正,一问竟发现和平时吃饭有关系!

南蕾评育儿 2024-01-17 13:06:04

之前在接诊时,总有家长问冯梅主任:“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孩子发音不清晰是为什么?”

尤其孩子4岁,进入到语音识别的敏感时期,孩子们之间也会互相指指点点,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发音的问题。比如,发音“小兔子”时替换成了“小兔几”,“哥哥”说成“dede”,等等。

这不,微微奶奶就对此很不解。

“冯主任,我孙女其他地方都没问题,就是觉得口齿不伶俐,都5岁了我们还是听不清她说话。照理来说女孩子不是应该能说会道的吗?”

经过一番详细问诊,冯主任对微微的病因有了推断。原来微微从出生以来主要都是爷爷奶奶在看,老人们对于孩子的饮食总是十分小心谨慎,食物硬一点怕对牙齿不好,干一点又怕对肠胃不好,于是大多数时候都喜欢喂微微吃一些软烂的、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就连苹果、梨之类的水果都要蒸一下才给微微吃。

缺少咀嚼,缺少唇舌肌的“运动”,导致微微的唇舌肌力量太弱,这就是造成她说话不清的主要原因。

微微奶奶万万没想到,本是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竟好心办了大坏事,一时间又懊恼又自责。

那这种情况到底怎么回事?应该如何干预呢?我们听听冯主任怎么讲——

您知道吗?饮食和发音

与“舌”和“唇”的动作有着很大关系

我们在吃饭时,

嘴里发生了什么?

如果手边正好有食物,不妨拿起来感受一下。首先,把食物放进嘴里,把嘴唇闭上,然后牙齿咬。

在咀嚼过程中,食物会粘在口腔壁上,粘在磨牙上,扩散到口腔的不同的地方。我们使用舌头来归拢这些四处扩散的食物,形成食团,将它们递送至喉部。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使用牙齿,舌头和嘴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话的过程又是怎么样的?

其实,在说话时候发出的声音,需要嘴唇和舌头的配合。例如,发“ma”的音就需要双唇紧闭,舌后缩,之后嘴唇自然张开,舌放平,舌头中间微微隆起,声带振动,发出ma的声音。

如果发“k“的音,就会张开嘴,舌头稍微向后拉。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舌头抵住上面的门牙上,发“k”,会变成接近“t”的音。

像这样,在说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出正确的声音。如果不能在正确的位置上熟练地使用嘴唇和舌头,就不能产生标准清晰的声音。

因此,无论是吃饭还是发音,都与舌和唇的动作有很大的关系。

发音清晰度不好的孩子,部分会出现不能紧紧闭着嘴吃,只喜欢柔软的食物,很少咀嚼硬的或者有叶子类的食物。他们会吞咽的很快,或者咀嚼不充分。

每天的进食过程

都是发音的基础训练

育儿书上通常会说,宝宝到了某个月时,可以试着给这样或者那样的辅食。

除了从儿童发育层面来考虑,也可以根据儿童口部的运动方式和进食方式来考虑食物的形态。

一般来说,5~6个月左右的孩子,看到大人吃饭时会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这就是开始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了。

比起液体状的母乳和牛奶,这个时期的辅食的形态是稍微有点粘稠的类似酸奶的硬度。

我们可以实际来试一试,在张开嘴的状态下咽口水,对于成人来说会非常困难。因此,能够闭着嘴唇做出吞咽的动作,是婴儿口部运动成长的证明。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时期。

比起前期糊状的形态,变成了稍微凝固的食物,标准就是大人用手指就能简单地压碎的程度。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学会使用舌头和上颌把食物压碎。

儿童把食物放进嘴里的时候,嘴唇的两端同时上下移动。另外,当下巴朝上时,很难吞下食物,儿童自然地做出降低下巴吞咽的动作。如果儿童能做出这样的动作,就到了进入后期进食的时机了。舌头出现侧方的运动,咀嚼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随着儿童摄食吞咽能力的提高,食物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开始的流质到半流质,半固体到固体,从单一的母乳或者牛奶到混合食物。

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开始添加辅食,需要关注一下儿童的口部运动,通过进食做各种各样的口部运动,这是我们说话的基础。

为了配合儿童进食能力的提高,餐具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奶瓶到杯子、碗等。儿童也从自己扶奶瓶到5个月左右可以用手够取食物,递送食物放到嘴边,到7-8个月时练习使用杯子喝水,10个月左右开始使用小勺吃饭等发展出相应的手部运动技能。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儿童在长牙之后我们就要减少奶瓶的使用替换成使用杯子,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儿童的牙齿和口腔形状的正常发育。

冯主任温馨提示:发现孩子语言发育存在问题,说话不清晰等问题要及时干预,选择等待是非常不明智的,语言问题会伴随孩子一生,切不可侥幸大意。

0 阅读:0
南蕾评育儿

南蕾评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