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门诊的80%都是14~18岁这个阶段的大孩子。他们其中有个别是因为“矮小”,大部分都是希望能达到自身身高要求。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初中和高中这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面临升学考试和就业问题。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本身都有点着急了,这才带着孩子来看一看,还有没有机会再长高一点。

在门诊中,令人惋惜的案例太多了。家长带着十三四岁、甚至十四五的孩子匆忙来就诊,他们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期,身高生长几乎停滞,才突然意识到孩子的身高问题,但此时绝大多数孩子的骨龄片都显示骨骺线已经闭合或接近闭合,身高生长十分有限了。而此时家长们通常特别自责,并表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再多长几厘米,但为时已晚。
孩子“长高”是遵循科学规律的
孩子“长高”是遵循科学规律的,我们医生能做的就是在孩子生长发育的每一个关键阶段,通过科学管理的方式,帮助孩子长高。

1、身高偏矮的孩子是不是就是“矮小症”呢?矮小症是怎么一回事呢?
矮小症主要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者第三百分位以下;而矮身材主要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值,但不一定是疾病。

图片来源于电视台《健康山西》录制现场
矮小症每年的生长速度一般不超过4-5cm,引起矮小症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营养因素,各系统疾病以及社会心理问题等等。矮身材的孩子生长速度在5厘米以上,只是身高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有点矮但不明显,相关检查都是正常的。矮小症的身高跟同龄孩子差距就非常的明显。
1、孩子晚长和矮小症怎么鉴别?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可以通过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腺功能,微量元素,骨龄等一系列检查来做鉴别,区别矮小症、矮身材还是晚长。
晚长又叫“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他们的父母身高是正常的,父母既往有青春期延迟的家族史,孩子骨龄、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与年龄不相称,低于年龄的正常值。而矮小的儿童一般其父母身高不高,且骨龄评估可能比实际年龄大。


晚长通常是不需要进行特殊干预,均衡饮食并保持适量的运动即可,但如果家长密切关注,如果第二性征长时间不出现,就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而矮小症还需明确具体的病因,如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染色体异常、甲状腺激素不足等,尽早给予科学干预。
3、如果孩子确诊矮小症,能治好么?
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矮小症的患者,越早干预预后越好,干预越迟,预后越差。孩子年纪小及时干预,身高可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说,我们要明确患儿的病因,不同的原因,愈后也是不一样的。另外儿童矮小症的治疗效果,与患儿自身的情况,及接受治疗的时机,是否恰当有关。如果病因明确,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尽可能地促进生长,努力使他达到遗传学身高的水平。而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骨骺端开始闭合,患儿身高就无法进一步增长了。

4、除了矮小症,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长得更高一些。但是,从您的角度看,为什么家长发现孩子长得“偏矮”,也不会去管呢?
这个和目前家长们对于身高这个问题有一些普遍的认知误区有很大关系。在我们的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由于家长因错误的认知,使得孩子的生长落后,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第一个误区:过分夸大遗传对身高的影响。在门诊中经常可以遇到这类家长,他们通常认为自己个子高,孩子身高也一定会高,因此就放松了对孩子身高的关注;与之相反,那些身高不理想的家长,认为自己不高,孩子身高也不会太高,就此失去了对孩子身高管理的积极性。实际上,虽然遗传是影响孩子身高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百分百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实,后天的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于电视台《健康山西》录制现场
第二个误区:总以为孩子长得慢、长得矮是晚长。不少家长发现自己家孩子身高比同龄的孩子矮一截时,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俗话说“二十三还窜一窜呢!”。现在生活好了,孩子生长发育提前的现象更普遍一些,相较于物质贫乏的过去,晚长的孩子已经很少了。因此,在发现孩子身高生长速度缓慢时,要保持警惕,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而不是家长自己就判定孩子是属于晚长情况,盲目等待“二十三”那一窜,错过孩子身高最佳的干预机会。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事实上,变声和月经初潮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阶段的标志,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骺已经接近消失,身高生长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阶段,这也意味着,此时才进行身高干预,效果甚微。
此外,还有一些误区也值得警惕,比如,盲目给孩子进补各种营养品,造成孩子营养过剩、肥胖,出现骨龄提前,甚至出现性早熟等情况。
5、身高管理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身高管理是个长期过程,一般通过三个周期就会得到改善。越早进行身高管理,越能为孩子争取到更多的长高时间。

我们进行身高管理主要通过三个维度。一、精密准确的检查,对孩子进行全面分析;二、为孩子制定个体化身高增长方案,通过我们特色中西医结合疗法,同时配合一整套饮食营养、睡眠、运动、心理等综合方案,多学科协同促进;三、此外,我们非常注重家庭辅助,通过密切跟踪和耐心陪伴,帮助家庭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孩子营造适合长高的环境。
父母要定期进行检查,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年测骨龄一次,青春期的孩子每半年测骨龄一次,及早了解孩子年龄与骨龄的匹配度,看孩子是否有早发育的情况,会不会影响孩子成年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