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相会后贺子珍大病一场,毛泽东:只有我才能治好她的病

历史博览馆 2025-02-09 09:03:33

毛泽东与贺子珍在陕北

1959年秋,江西南昌贺子珍的住所内,刚刚从北京焦急赶来的李敏终于见到了她的母亲。当见到贺子珍的那一刻,李敏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是我的妈妈么?”。

“这才分别几个月,妈妈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李敏看着自己的母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只见贺子珍,形容枯槁,两眼直愣愣的,面部毫无表情,一点生气都没有。她的头发乱糟糟的,而且看过去很脏,像是已经多日没有洗了。

贺子珍憔悴的病态与愁容,李敏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对李敏说:“你妈妈不肯让医生看病,也不肯吃药。她已经好几天不吃不喝了。再不喝水进食,会有生命危险的……我们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实在没有法子劝她,就只好这么陪她坐着,坐着……”

李敏想要给母亲换上干净的衣服,可是贺子珍却坐着一动不动,无论怎么劝她都不说话。若不是能看到她双眸当中偶尔一现的闪光,根本分不清这是一尊泥塑还是一个真人。

李敏的眼泪止不住地涌出眼眶,她慢慢地拉着母亲的手呼唤道:“妈妈!妈妈!我是娇娇,我是娇娇……”然而,贺子珍依然一动不动。

贺子珍怎么会病成这个样子呢?三天前,当李敏从父亲的口中得到母亲生病的消息时,她根本想不到,这病竟会如此严重。

那一天,毛泽东突然把李敏叫到自己的书房。只见他沉重地在房间里踱着步,还不停地大口吸烟。看到女儿来了,毛泽东没有说话,示意让她坐下,可是李敏怎么都坐不下去,她知道一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屋子里静悄悄的,毛泽东依然没有说话,李敏有点慌了神,心里立刻就想到了妈妈,她着急地问:“爸爸,您叫我什么事?您就说……”

毛泽东又猛地吸了一口烟,然后将烟头狠狠地掐灭在烟灰缸里,沉重地回答:“江西省委告诉我,你妈妈病了。此次病得很重。”

李敏就这样为母亲担忧了三天,本以为见到人了就会好一点,没想到母亲竟已经是这个样子!

“妈妈!妈妈!我是娇娇!”李敏继续呼唤着,“爸爸让我来看您了!”

可是,贺子珍仍然没有一点反应。

望着跟前的母亲,李敏心里说不出的伤心。母亲的苦,她这个做女儿的是能完全感同身受的。

李敏和贺子珍在苏联

这时,她突然想起自己在临行前,父亲让她带来了很多水果。于是,李敏就将带来的水果洗干净,端到了母亲面前。她坐在母亲身边,一边给水果削皮,一边说道:“您吃吧,这是爸爸特意让我给您带来的!”

听到这句话,贺子珍一直僵硬的身子突然动了起来,她拿起跟前的水果,开始自己动手削皮。李敏本以为母亲终于有点好了,没想到,她根本不是为了削着吃,而是将果肉一片片、一条条地都削了下来,又全部扔掉了。

李敏知道,母亲不肯吃,不肯喝,不肯说,不肯动,是因为她心里有难以解开的心结。这次生病,正好就发生在与毛泽东庐山会面之后。贺子珍曾经说过:“我想见毛主席一面,说句话、握握手就行。”如今,心愿已了,反而令她的心结更加难开了。

这次的相见,让贺子珍那些埋藏在心底的记忆又全部涌进了思想之中。母亲的心结是父亲,作为女儿的李敏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她可以让这心结从母亲的思想中逐渐淡化出去。李敏决定陪母亲多说说话,多回忆回忆高兴的事情,让她思想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她的病就能慢慢好起来。

李敏知道母亲心里苦,她就不将自己的忧伤表现出来,每时每刻都用最灿烂的笑容迎接母亲。她见母亲不吃饭,自己就强装吃得特别香,即使是吃不下的时候,她还是一碗接一碗使劲地吃。她还特地准备了好几瓶汽水,当着母亲的面“咕咚咕咚”地喝,一边喝还一边观察母亲的反应。终于,在李敏的努力下,贺子珍拿起了碗筷,吃了一口又一口。

“啊!妈妈吃饭了!”李敏见到这个情景,不禁高兴地喊了出来。

贺子珍吃完了饭,又拿起李敏的汽水也喝了两口,她的眼神中也浮现出了笑意。

随后,李敏又帮贺子珍洗漱、换好衣服。在女儿的搀扶下,贺子珍从屋子里慢慢走了出来,一步一步地在院子中散步。

母女俩走到一棵树下,李敏就问:“妈妈,您看这是棵什么树呀?苏联有这种树吗?”贺子珍摇了摇头。

她们又来到一朵花前,李敏又问:“妈妈,您看这是朵什么花呀?东北有这种花吗?”贺子珍点了点头。

“妈妈,您看……”李敏搀扶着母亲,一边走一边问,渐渐地,她们走出了院子,来到了大街上。

当时正好是傍晚,学生们放学了,职工们也下班了,大街上熙熙攘攘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贺子珍终于从痛苦的往事中走了出来:“这是……”,她开口说话了。

1959年,李敏与丈夫孔令华在中南海

虽然在李敏的陪伴下,贺子珍终于有了起色,但是她却始终不愿意吃药,也不肯去看医生。这时,毛泽东的亲笔信从北京送到了贺子珍的手上。看完信的贺子珍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她决定去看医生治病了。就这样,毛泽东一封接着一封地给贺子珍写信,贺子珍也配合着医生积极治病,一个月之后,她终于康复了。

有一天,李敏依然照常陪着贺子珍散步,她突然说道:“我离开老家永新已经几十年了,还一直没有回去过。我现在可真想回去看看。”

“好,我帮您跟组织上说说,只要您身体好,可以回去看看。”

江西省委很快批准了贺子珍的这一请求,还特地派了一位同志护送贺子珍回去。李敏将母亲送上了回永新的车,看着逐渐远去的车子,她知道自己也应该回北京了。

李敏回到北京之后,向父亲汇报了母亲的情况。当讲起母亲一看到信就肯看医生、吃药的事,便疑惑地问道:“爸爸,您在信里都说了什么呀?”

毛泽东毫不忌讳地说:“我知道你妈妈生病都是为了我,都是因我而起。只有我才能治好她的病。”

1953年,毛泽东在观赏中国古画

总结:

柳永曾经有诗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诗将彼此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样也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贺子珍的感情就跟柳永在诗中所表达的一模一样,她因为思念而逐渐消瘦下去,即使形容枯槁、瘦骨伶仃也不绝不后悔。

历史造就的错误是无法挽回的,幸亏两位老人还有这么懂事的女儿。李敏成为了将二人的心灵连接起来的桥梁,她是母亲的寄托,也是父亲的安慰。她就如同甘甜的清泉,让两片干涸的心田得以灌溉,令人重新焕发生机。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有多久没有跟父母沟通了呢?请不要让此刻的犹豫变成遗憾,去做一个子女该做的事情吧。陪伴,才是子女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参考资料: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

0 阅读:3
历史博览馆

历史博览馆

多读书,读好书!多写文,写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