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夏,一桩震惊全国的盗墓案件悄然发生。东陵,这座安静的皇帝陵寝,突然被一群军队侵入,原本静谧的墓地变成了抢夺的战场。
孙殿英,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军军阀,带领着他的部队,用最原始、最暴力的手段撬开了慈禧太后的金丝楠木棺。陵墓中珍贵的宝物被洗劫一空,但更令人震惊的却是,连慈禧的遗体也没能幸免。
为了获取夜明珠,士兵们毫不留情地刺穿了慈禧的上颚骨,面目全非的遗体惨遭践踏。
慈禧的逝世与奢华葬礼1908年10月20日,光绪帝在瀛台含恨去世。次日,慈禧太后也在西苑的仪鸾殿内去世,清朝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转折点。慈禧的死讯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历史性时刻的细节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1b3181a80a8887ff88a7f5a4e180a8.png)
在她的葬礼准备过程中,慈禧的安排堪称精心而周密。她在临终之前,做出了大量安排,包括为自己的葬礼准备了大量的珍宝。在慈禧去世后,这些珍宝被一一准备好,并且通过一系列严格的仪式,确保它们能随着她一同入葬。
根据《大行太皇太后升遐纪事档》的记载,慈禧生前先后六次将珍宝放入金井,数量之多令人震惊。这些珍宝的准备工作,在当时宫廷中已成为一件大事,甚至连李莲英也被亲自安排参与其中。
莲英后来在《爱月轩笔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特别是在慈禧的棺材安置过程中,他作为亲身参与者,见证了整个葬礼的奢华程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39366dbeb753c80c57dcac1c5fb7cc.png)
慈禧的棺材并不简单,李莲英记述了棺底铺设的金丝串珠锦褥,层层叠加的珍珠,使得整个棺材看起来异常奢华。金丝和珠宝的组合,形成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华丽感,极尽奢华,堪称是历史上最为奢华的葬礼之一。
慈禧的奢华衣物与陪葬品
慈禧的棺材内,随葬品的种类繁多且极为珍贵,彰显了她一生对财富和奢华的追求。李莲英在他的记载中提到。慈禧的尸体安置在荷叶和莲花之间,显得既典雅又富贵,仿佛象征着她在生前那般的威严和高贵。她的脚下,摆放着一朵粉红色的碧玺莲花,这朵莲花为慈禧的葬礼增添了更为高贵的气息。
慈禧的头上戴着一顶精致的珍珠凤冠。冠上的最大一颗珍珠重达四两,这颗珍珠的价值堪比千万两白银,堪称珠宝中的极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d42830d46c106a692710b052596d3f.png)
凤冠本身设计精巧,珍珠和金丝的搭配极为精致。戴上这顶凤冠,慈禧的尊贵地位得以完美体现她的身体上穿着金丝串珠彩绣的袍褂,袍子上镶嵌了不计其数的珍宝,每一颗珍珠、每一块宝石都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慈禧的手腕上佩戴着一只镶嵌着钻石的大朵菊花手镯,周围环绕着六朵小梅花,这样的设计堪称极致。棺旁摆放的物品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那些珠宝和饰品外,二十七尊雕刻精美的佛像被整齐地摆放在旁。这些佛像由金、红宝石、玉、翠等珍贵材质制成,每一尊都精细入微,展现出非凡的工艺水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42c0d29d407ecea916149f358f2152.png)
在她的葬礼中,这些物品成了她一生骄傲和地位的象征。整个葬礼的安排,无论是装饰、珠宝,还是佛像,都透露出慈禧那种对永恒的渴望,她希望以这些奢华的物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拥有她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
孙殿英的盗墓行动1928年,中国正处于战乱纷飞的时期。军阀割据,民众疾苦,国家的局势混乱不堪。孙殿英,作为一个并不属于正规军的军阀,带领着一支杂牌军队。这支队伍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境,军饷长时间没有发放,士兵们的士气低落,军心不稳。
由于长期得不到补给,许多士兵开始开小差,甚至有哗变的可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部队将难以维系。因此,他决定采取极端措施,去寻找一条能够解决困境的道路。
在一个压力巨大的时刻,孙殿英萌生了一个惊人的念头——盗墓。为了缓解军队的财政危机,他决定以东陵的珍宝为目标,开始了这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盗墓行动。孙殿英知道,东陵是清朝皇帝的陵寝之一,那里埋葬着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等清朝重要人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654271e885ae104a2300e889adf290.png)
7月初,孙殿英发布了一则布告,宣布从即日起,他的部队将在东陵一带进行军事演习。布告中明确要求当地居民迅速撤离,并威胁如果有人不配合,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布告一发布,当地的百姓立刻感到了不安,纷纷开始搬离家园,但他们无法预料到,这不过是孙殿英掩盖盗墓行动的幌子。
随即,孙殿英指挥部队来到了东陵,开始了他们的“演习”。然而,这显然并非什么军事演习,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盗墓行动。面对东陵的严密保护,孙殿英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开门方式,而是决定使用炸药来破开墓道。
这一做法极为粗暴,但也迅速奏效。爆炸声响起,原本严密封锁的地宫入口被炸出了一个大窟窿。随着烟尘散去,一股腐朽的气味扑面而来,令人作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ab009dc6c903500f0042469b5e792aa.png)
士兵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因为成功破开墓道而士气大增。面前的财富诱惑使他们的眼睛亮了起来,毫不犹豫地涌入了陵墓。
劫掠与摧残进入陵墓之后,士兵们的目光立刻被眼前的奢华景象所震撼。慈禧的金丝楠木棺静静地躺在陵墓中央,四周布满了琳琅满目的珍宝,珠宝和金银器皿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棺材本身做工精细,金丝楠木的色泽在幽暗的墓室中显得格外夺目。棺内的珍宝摆放整齐,琳琅满目的珠宝,闪烁的金器,华丽的丝绸,都显现出慈禧一生对奢华的极致追求。
士兵们毫不手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开始动手抢夺那些闪烁的宝物。一件件精致的饰品、珠宝、金器被迅速拆卸和搬走,士兵们争抢着最值钱的物品,互相之间没有丝毫顾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e843febc086e05c2abc98858fd85af.png)
在疯狂的抢掠过程中,士兵们甚至不顾及慈禧的遗体。根据记载,为了得到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士兵们用刀子刺穿了她的上颚骨。
夜明珠,这颗珍贵的宝石在生前便是慈禧极为珍视的物品,传说中它能在黑夜中发出光芒,具有神奇的力量。为了得到这颗宝珠,士兵们直接将刀刃插入慈禧的颚骨,想要从她的嘴中取出夜明珠。
与此同时,慈禧寿衣上的宝石、珍珠和其他饰品也没能幸免。士兵们用刀撕开她的寿衣,将所有能够带走的珍贵物品一一取下。珠宝和金饰像流水一样被搬走,连最为精致的细节也不放过。
原本用来保护她的衣物、饰品,如今成了士兵们的战利品。甚至连慈禧的遗体也没能得到安葬,死后的尊严完全被践踏。她的衣物被剥夺,身体的残骸被丢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f9d89fe1321e51a21619aba0bf3e2c.png)
最终,孙殿英带领着部队满载而归,离开了陵墓。士兵们带走了大量的珠宝、宝物,整个陵墓空空如也,唯一留下的,只有被破坏的遗体和满地的凌乱。
恶行曝光与后果孙殿英的盗墓行为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东陵的惨状被人们议论纷纷,尤其是媒体的报道让这件事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1928年8月13日,《中央日报》发布了关于盗墓事件的报道,标题中写道“匪军掘盗东陵的惨状”,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社会,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消息一出,孙殿英这个名字很快家喻户晓,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中心。
这场盗墓行动的曝光,迅速引发了民众的愤怒和对孙殿英的谴责。许多人认为,作为一个军阀,孙殿英践踏了历史遗迹,而且肆意破坏了清朝的皇室遗产,这种行为简直是不可原谅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be97cbfd1aaad5565852677456f328.png)
公众对于这件事情的愤怒达到了顶点,许多报纸和评论纷纷对孙殿英展开了猛烈的批评,认为他无视国家和社会的底线,做出了极其丧失道德的事情。
面对这股愈演愈烈的舆论压力,孙殿英开始策划通过送礼来换取宽容,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减轻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影响。孙殿英将其中一些珍贵的宝物送了出去,试图通过这些举动赢得权力高层的庇佑。
他将九龙宝剑赠送给了戴笠,这把宝剑据说是赵子龙的遗物,镶嵌着九条金龙。戴笠作为国民党的一员,受赠宝剑无疑是对孙殿英某种程度的安抚。
毕竟戴笠在国民党中有着一定的地位,而这把价值连城的宝剑能够引起他的重视。与此同时,孙殿英还将慈禧的夜明珠送给了蒋夫人宋美龄,这颗夜明珠被认为是清朝的传世之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756a94edeca9383e86def78bfce3f0.png)
除了这两样珍贵的物品,孙殿英还将其他的珍宝分送给了蒋家以及一些其他的军阀。这些珍宝不仅包含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包括一些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所有这些物品无一不是具有极高价值的。
尽管公众依然愤怒,孙殿英的盗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被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国民党高层在对待孙殿英的行为时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毕竟孙殿英通过这些贿赂手段为自己争取了一些支持者。
参考资料:[1]“东陵大盗”孙殿英原是麻将高手[J].财会月刊,2010(9):I0024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ac6f9702997aeb128825bd3110c78b.png)